他纵横天下,却放弃当皇帝,写下一对联后,令部下再无起义之心!

他纵横天下,却放弃当皇帝,写下一对联后,令部下再无起义之心!

纵观大清王朝历史,对于汉族官员是很少重用的,然而到了清朝晚期的时候,面对着一干不堪重用的满清贵族,以及当时太平天国起义的熊熊烈火,摇摇欲坠的满清王朝只好选择起用汉族大臣,曾国藩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嬴来了属于自己的机会,并由此成为了晚清重臣之首。事实上对于他的评价,后世一直是争议不断,总体而言还是以赞誉居多,但也有一些人认为他是天生的奴才,多次出现称帝的机会却不懂珍惜利用。

他纵横天下,却放弃当皇帝,写下一对联后,令部下再无起义之心!

他的第一次机会应该是当年刚刚组建湘军的时候,时间应该就是1854年左右。那时候迫于内外交困,满清王朝虽然对汉臣很不信任,但又害怕太平天国的军队打到北京城,只好把他们这些地方大臣的手脚放开,允许他们编练地方的私家军队。这时候他的湘军也有了一定的规模,就有一个叫做王闿运的人投奔到他的帐前。曾国藩操练军队需要大量的人才,因此对于前来投靠自己的人,只要有一定的才能,他是来者不拒的。

他纵横天下,却放弃当皇帝,写下一对联后,令部下再无起义之心!

然而这个人尽管有着一身的才华,却并不能够管束自己的言行举止,识人很准的曾国藩,也只是把他当成了后学晚辈,充其量也只是当成了文坛朋友来结交,并无把他收为幕僚的打算。有次他们闲来无事坐在一起切磋诗文的时候,曾国藩对于唐朝时候的韩愈以及柳宗元较为欣赏,但王闿运却与他意见相左,对曹操很是推崇。后来曾国藩才从他的话语中听出真实含义,居然是让要让自己学习曹操篡汉。曾国藩碍于他的面子没有作答,但在纸上写下了"谬"字,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他纵横天下,却放弃当皇帝,写下一对联后,令部下再无起义之心!

在湘军浴血奋战,终于拿下重镇安庆的时候,此时却从北京传来了咸丰皇帝去世的消息,当时就有很多人认为湘军之勇已经冠绝天下,拿下太平天国盘踞的南京,也只是早晚的事情。于是他的很多属下认为,大家都在庆祝夺下安庆,曾国藩的心情一定不错,于是就掀起了一股劝进的热潮。他手下有一个人,名字叫做李元度,就向他展示了一付对联,上面写着"王侯无种,帝王有真",没想到曾国藩看到以后十分恼火,当即就撕的粉碎,并狠狠的责骂了他一顿。

他纵横天下,却放弃当皇帝,写下一对联后,令部下再无起义之心!

无偶有偶的是,就连当时的彭玉麟也心情激荡,蠢蠢欲动地向他表示了劝进之意。在看到这位湘军水师特意嘱托亲信送来的信封口糊得严严实实的密信后,曾国藩当即就吓出了一声冷汗。原来信中为了稳妥起见,既无开头,也无落款,只是写着:东南半壁无主,老师岂有意乎?这里面的含义就更明显了,曾国藩当即就把密信揉成了一个小纸团,使劲地咽到了肚子里。

他纵横天下,却放弃当皇帝,写下一对联后,令部下再无起义之心!

第三次向他表示劝进的,居然还是那个王闿运。但这次不是他自作主张,而是受曾国藩弟弟曾国荃的托付。事实上曾国荃之所以找王闿运,是因为他确实是一个来头很大的人,他曾经在满清王公贵族家中任过家庭教师。他这次直接向曾国藩讲明了自己的来意,并分析了当时清廷子幼母弱的情形,希望他能够联军太平军,一起实现推翻满清的宏大愿望。然而与上次一样,曾国藩蘸着茶水,在桌子上不停地写着一个又一个"妄"字,王闿运也终于明白自己这番演讲算是徒劳无功。

他纵横天下,却放弃当皇帝,写下一对联后,令部下再无起义之心!

当到曾国藩率领部下终于攻破了太平天国驻守的天京以后,满清朝廷认为他已经失去利用价值,居然耍起了赖皮,拒绝履行当初的封王承诺,甚至还怪他把洪秀全的儿子放跑了。这时的曾国荃都为哥哥感到不值,勃然大怒的他就立即带着军中的高级将领,在一个深夜,呼啦啦地站了一屋子,这些人都叫嚣着要曾国藩出来与他们见面。然而曾国藩出来以后,他们却都静静地立在大厅里,一个个装聋卖哑。

他纵横天下,却放弃当皇帝,写下一对联后,令部下再无起义之心!

对于属下的心思,曾国藩是一清二楚,他与自己的这帮领军大将军对视了半天,想要说什么,结果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后来曾国藩挥手叫属下拿出笔墨伺候,他刷刷刷地一气呵成了一付对联,扔给了大厅里的曾国荃和那些统兵大将,自己径直走了出去。在看到纸上写着"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的时候,曾国荃与众位将士都对曾国藩充满了无限敬意,最后一次劝进也就以此收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