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信貸增速料提升 基建投資高端製造成重點

“前段時間總行讓我們把下半年的信貸需求、儲備項目都報上去,這幾天確實感覺地方重大基建項目批覆的速度快了些。”某國有大行長三角地區支行負責人李然(化名)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上半年一些“已批未貸”項目也逐步到賬。

下半年信貸增速料提升 基建投資高端製造成重點

據記者瞭解,多家銀行已明確要求下半年各地分行進一步加大對公信貸項目儲備、加大投放力度。多位專家和銀行業內人士表示,下半年社會融資總額和表內信貸增速均會有提升。從貸款投向看,“大的”基建投資,“小”的中小微企業、高端製造業等料成信貸投放重點。

地方分行加緊上報需求

“上半年我們很多項目暫停了。多數做些票據業務,既沒風險、收益也相對穩定。”某股份制銀行廣東地區支行負責人表示。

上述負責人表示,前不久銀行理財監管新規等一些重要監管口徑明確後,總行對地方分支行策略也清晰了。“我們分行地處珠三角經濟中心,總行這段時間要求我們儘快上報優質儲備項目,尤其是地方基建、高端製造等項目。”

下半年信貸增速料提升 基建投資高端製造成重點

工行公司部近期對各分行下發的文件要求,推動全行抓住當前政府鼓勵投資、特別是基建領域投資的有利窗口期,加大重點區域、優質業務、重大項目資源儲備,特別是基礎設施、棚戶區等領域項目儲備。原則上公司貸款有效儲備不得低於兩個季度的投放額度,做好隨時投放的準備,特別是對重大在建工程項目要加快投放。

多位銀行業內人士坦言,各銀行都想在下半年的“穩投資”中搶先發力。

“我們已上報幾個棚改和基建項目給總行。這兩個月相較於上半年和去年,地方分行審批權限有所放寬,單戶3億元以下的我們自己就可批貸。”李然對記者透露。

策略分化+有保有壓

銀行信貸沒有“大水漫灌”。記者採訪發現,多數銀行將目光瞄準地方基建、棚改等“大塊頭”,也有部分銀行選擇下沉到中小微企業、高科技創新企業等領域。對房地產開發貸款、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等監管部門密切關注領域,銀行依舊持審慎態度。

華創證券最新發布的三季度銀行信貸官調查預計,三季度信貸需求穩中趨降,其中地方政府融資需求回落壓力較大。三季度總信貸額度與二季度基本持平,從投向上看,個人住房按揭貸款依然受調控,消費貸審核趨嚴。信貸官普遍反映將壓縮對地方政府項目新增貸款,能勉力維持存量滾動已屬不易。房地產開發貸款額度較二季度有回落壓力,將加大對製造業支持。在信用風險上升情況下,信貸官普遍反映對民企擠出效應最強。五大行信貸官大多認為信貸額度不足是制約信貸投放主要因素,而城商行、農商行及郵儲銀行更擔心信用風險。對公利率上行速度放緩,按揭利率較基準普遍上浮10%-15%。

“地方基建、地方融資平臺項目,目前資產質量還是優質。我們下半年投放重點應還是圍繞這些領域的儲備項目。”李然如是表示。幾家位於中西部地區銀行分支行負責人不約而同地給出類似答覆。

不過,亦有部分銀行選擇將小微企業、高科技創新企業作為優先投放標的。趙楠(化名)所在的某國有大行今年剛剛將普惠金融升級為總行級戰略。這段時間,這家銀行對小微企業等普惠金融領域信貸投放增長明顯。她說:“支行領導明確要我們下半年加大對小微企業客戶儲備和投放,對客戶經理的考核還有盡職免責機制,所以現在大家熱情都很高。”

不少銀行地方分行負責人表示,當前實體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有效信貸需求仍不足,銀行在信貸投放時不得不謹慎。

中國銀行業協會近期發佈的《2018年度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指出,目前銀行對於對公客戶開發深度仍有不足,對企業需求的挖掘和理解不夠深入。建議銀行科學制定項目、客戶准入退出標準,針對某一個企業,要將服務觸角延伸至供應鏈上下游等生態圈,開展分群管理。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業務要緊跟國家戰略,繼續加大對國家重點領域金融支持力度,佈局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助力產業升級,可聚焦中高端消費、現代服務、科技信息、先進製造、綠色環保等。

下半年信貸放量可期

據央行公佈的數據計算,前6個月,表內信貸(含人民幣貸款和外幣貸款)合計新增87520億元,佔同期社會融資增量的96.2%。多數券商分析人士預計,下半年信貸增速料加快,信貸放量可期,社融增速有望提升。

天風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稱,綜合過往3年信貸投放經驗和7月央行推出MLF激勵等因素,7月新增貸款可能約為1.2萬億元,社融約為1.05萬億元。信貸投放面臨合意的企業貸款需求不夠旺盛等問題。下半年,融資平臺政策可能會進一步放鬆,企業貸款或明顯好轉。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考慮到央行會在信貸定向支持方面將加大力度,社融增速回落趨勢可能放緩。下半年,信貸增速很可能維持在12.5%-13.0%區間內,全年信貸增量在16萬億元左右;社融增速可能為10%左右,社融增量在17.5萬億元左右。

“下半年,社會融資總額和表內信貸增速會有提升,提升2個百分點左右,社融總額增速回到10%以上,貸款增速到14%左右。”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說,上半年新增表內信貸從結構上主要體現為票據融資,下半年更多轉向中長期貸款。中信建投銀行業首席分析師楊榮預計,今年信貸額度將超過15萬億元,高於此前預期。

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認為,下半年新增信貸更趨樂觀,但是具體放量幅度還取決於穩增長、穩投資政策力度。他說:“實際上,6月不少銀行面臨較大信貸投放壓力,但是出於安全考慮,多數銀行選擇通過票據融資去衝量,中長期貸款增長速度並不樂觀。從調研情況看,7月也是類似情況。”他表示,銀行信貸還是面臨很多約束:存款增長壓力仍較大;銀行資本補充壓力日增;實體經濟信貸資產質量不理想;民企主動放緩擴張而更多是“借新還舊”訴求等,在這些因素制約下,銀行信貸或難言大幅放量。

多家研究機構認為年內仍將有1-2次降準。對於銀行業來說,定向降準意味著可用信貸資金增加,這樣會直接增加流動性和降低資金成本,所以,對各類銀行來說,在貸款等領域自由度會上升,對相關產業支持力度會加大。

中信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明明表示,降準仍將持續,一是我國法定準備金在世界範圍內仍處相對高位,應儘快降下來,二是下半年資金缺口仍存在,應持續供應流動性,下半年仍有可能降準50至100基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