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及肥胖相关疾病

肥胖及肥胖相关疾病

肥胖症

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以体内脂肪细胞的体积和细胞数增加致体脂占体重的百分比异常增高并在某些局部过多沉积脂肪为特点。

目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肥胖患病率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增长。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研究显示,全世界各地区人群中均有50-75%的35-64岁成人超重或肥胖,少数发达地区人群肥胖检出率超过75%,超重或肥胖的患者中,绝大多数还存在各种肥胖并发症。

WHO2011年中国调查研究显示:中国有22%的人超重,中国目前肥胖人口达3.25亿人,六千多万人因肥胖而就医。体重是否超重关键在于体重指数(BMI)高不高。BMI<18.5 kg/㎡者为体重过低,18.5-23.9 kg/㎡为正常范围,≥24 kg/㎡为超重;≥28 kg/㎡为肥胖。

肥胖常见的类型

1

苹果型——即“内脏脂肪型肥胖”,特别是腹部周围堆积有脂肪的体型(所谓的“啤酒肚”)。大致的标准是腰围与臀围的比例:男性为1,女性为0.8以上。

2

梨型——即“皮下脂肪型肥胖”,肥胖主要集中在下半身,臀部肉多且下垂,大腿粗壮,经常被吐槽为大象腿。大致的标准是腰围与臀围的比例为0.7以下。

肥胖症是多种危害健康疾病,如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高血压、高血脂症等的危险因子。

肥胖及肥胖相关疾病

肥胖和糖尿病又是一对难兄难弟,糖尿病患者中肥胖者多,肥胖者中糖尿病患者多,两者经常形影不离。肥胖和高血压是一对亲兄弟,有研究表明,在肥胖人群中,大部分人都患有高血压。

肥胖是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患者的脂肪组织增多,胆同醇及甘油三酯指标多高于正常值,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肥胖者长期高糖、高脂肪饮食及高胰岛素血症,肝脏合成的甘油三酯速率大大超过了其转运能力,从而肝脏细胞脂肪变性而肿大,也就是所谓的“脂肪肝”。肥胖也与打鼾、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密切相关。另外,肥胖者肿瘤(尤其结肠癌、乳腺癌)发病率也较正常体型者高。

肥胖及肥胖相关疾病

* 肥胖症的危害 *

苹果型肥胖容易引起很高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对身体的危害更大。梨型肥胖由于下身脂肪过多,会引起关节疼痛、关节炎、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而且梨型肥胖主要以女性为主,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问题也会出现。

肥胖相关性肾病

很多肥胖朋友在体检时发现尿中有蛋白,医生告知可能患有慢性肾炎,大家可曾想过原因原来是肥胖呢?

早在1974年,人们就发现严重肥胖患者可出现大量蛋白尿,此后很多临床病理研究均证实了肥胖可引起肾脏损害,即肥胖相关性肾病。肥胖相关性肾病一般起病隐匿,各年龄段肥胖患者均可发生,以年轻患者为主。

典型临床表现为肾病性蛋白尿或非肾病性蛋白尿,伴或不伴肾功能衰竭,少部分患者可合并有少量镜下血尿,一般无明显水肿和低蛋白血症,多伴有高血红蛋白血症、高脂血症、高血压等。一旦出现肥胖相关性肾病,发现及治疗不及时可缓慢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

肥胖患者出现蛋白尿时,应尽早行肾活检穿刺术以明确诊断。病理表现为肾小球肥大和/或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病变时,需高度考虑肥胖相关性肾病。需与特发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糖尿病肾病等相鉴别。

肥胖及肥胖相关疾病

肥胖症患者一旦出现相关并发症,应积极寻找肥胖原因,积极控制体重减轻并发症。一般肥胖均有如下几个因素:

1

遗传因素,父母肥胖的子女肥胖发生率均较高;

2

饮食量过大,营养过剩,锻炼过少,脂肪消耗过少,这是引起肥胖的最主要原因;

3

相关疾病导致,尤其内分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导致激素失衡所致,如脑垂体、甲状腺、性腺功能低下以及肾上腺部位肿瘤等;

4

药物所致,如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就会产生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脂肪主要堆积在胸、背及脸部),多数患者于药物停用后或减量后可减轻。

因此,出现肥胖时,应积极寻找原因,有针对性进行体重控制或疾病治疗。除外相关疾病因素后一般控制体重需要迈开腿、控制嘴:1.控制饮食; 2.加强运动;3.慎用减肥药物。

以上内容仅用于健康教育学习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