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每一次衡中的消息都會引起轟動?原來如此

我們收到過很多微信留言、通話,焦慮的同學和家長反覆向我們訴說:孩子在學校裡每天也學到很晚很累也很拼,但成績就是不見漲怎麼辦?

為什麼每一次衡中的消息都會引起轟動?原來如此


一開始,我們總以為這是不認真學習找的託辭,然而深入接觸了大量同學之後,我們發現,學校與學校之間的差距,真的太大了。


現在全國卷的使用如火如荼,但是我們驚訝地發現,有些地區的學校幾乎跟不上節奏。


某中部省份縣級市最好的中學,改用語文全國卷後,老師對於需要考察的大量閱讀理解內容接受無能,固守一卷原來的基礎知識不放鬆,在小題上也選擇性無視,比如廣大同學都感到頭痛的詩歌鑑賞五選二(之前在大部分地方卷中都是沒有的,此題相當考察對詩歌的理解、鑑賞和辨別能力),幾乎講不清楚。
為什麼每一次衡中的消息都會引起轟動?原來如此


還有前來諮詢的同學反映,老師講解詩歌、文學類文本閱讀、作文等需要理解的內容,幾乎從未講明白過,每次都是對著答案照本宣科,整個語文教學既無體系、又無準則,讓人無所適從,無從得分……


同樣的問題也出在英語、數學、文綜、理綜方面。

之前我們發過一些英語原創研究,文章發出一段時間後, 收到一位同學留言如下:


“親愛的老師:我們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英語,從小到大,所有老師都說寫英語的時候就寫手寫體,無一例外。我們班也有寫印刷體的同學,老師雖然不說什麼,但依然會強調手寫體才是正宗。可是我寫了這麼多年的手寫體,自己覺得手寫體也很漂亮了,但是英語作文從來沒有超過21分。

看了文章之後,我練了三天的印刷體,結果我們全市組織的一模考試,我作文24分。感謝您的好經驗!”


雖然收到的是感謝信,但我們更多地感到難過。


如果這位同學不是因為看了文章,知道了印刷體書寫是目前英語作文絕對的得分點,他依然會繼續保持老師認為是模範的手寫體英語,然後竭盡全力,在高考考場上丟掉3分。


如果他早點知道印刷體書寫的優點,就可以早日達到英語成績的滿意狀態,不必再在這上面浪費時間,將寶貴的精力投入到其他薄弱環節上去。

為什麼每一次衡中的消息都會引起轟動?原來如此


為什麼每一次衡中的消息都會引起轟動?

因為大家對優質教育資源渴望了太久太久,哪怕能夠通過其他渠道一窺門徑也是好的。


為什麼我們艱苦奮鬥,一定要留在大城市?

因為這裡的中學是人大附中、復旦附中、北京四中、南京外國語學校。

因為這裡的中學不會連高考必考的詩歌鑑賞和作文都講不清楚,不會讓英語書寫咬掉你好多分。

因為這裡的教育不會讓你走彎路,不會讓你倒了高考考場上還渾然不覺自己輸在了哪裡。


有多少非常有潛力的同學毀在了低質量的學校教育上?

這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話題。


甚囂塵上的“寒門難出貴子”,愈演愈烈的階層固化,本質上都是教育水平的PK。


然而,如果生活在相對不發達的地區,或者區域內非名校的同學,註定就沒有翻身機會了嗎?

為什麼每一次衡中的消息都會引起轟動?原來如此

答案是:

當然有,但是很渺茫。


但是我們願意為之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