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工作、生活、戀愛必讀的一本書《洞察人性》

《洞察人性》|

關於作者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奧地利精神病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曾經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任客座教授。同時,他也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在學術界擁有重要的地位。著作有《自卑與超越》《人性的研究》《洞察人性》等,這些著作改造了弗洛伊德學說,將精神分析由生物學定向的本我轉向社會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學,對後來西方心理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社交、工作、生活、戀愛必讀的一本書《洞察人性》

關於本書

《阿德勒心理學經典系列:洞察人性》首次出版於 1918 年,深受心理學愛好者的喜愛。這本書是阿爾弗雷德·阿德勒闡述個體心理學知識的著作之一,既是權威的心理學學術著作,也是淺顯易懂的科普讀本。本書的篇幅適中,分為“人類的行為”和“性格科學”兩大部分,其中有大量貼近生活的真實案例,把作者的心理學理論像講故事一樣分析得清楚、明白,讓讀者感同身受,彷彿自己的內心被一層層剝開。

核心內容

阿德勒在書中首先提出了人的行為依據,然後分析總結了童年經歷對世界觀和性格的影響。阿德勒認為,人在童年時期應對困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將會決定他成年後的行為模式。我們可以通過一個人的記憶、夢境和幻覺來分析出他的內在訴求,從而解釋他的行為模式背後的動機。人的行為模式應該儘量符合社會規則,一旦違背社會規則,就會陷入不幸之中。

點擊查看大圖,保存到手機,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阿德勒關於人性的解釋

阿德勒認為,人性是人的訴求,不同的訴求支配著一個人不同的行為,而人的性格是一個人行為習慣的綜合體。理解一個人的訴求的過程,其實就是在洞察他的人性。

在心理學的研究中,人的訴求分為表面訴求和根本訴求。表面訴求往往只是停留在對行為的簡單解釋,而行為背後最根本的訴求才能稱得上是人性。只有仔細的與人溝通,瞭解他行為背後有哪些細微的東西,才可能洞察行為背後的真相。

比如,一位青年男子找到心理諮詢師諮詢,因為他總是不停地在換女朋友,腳踏好幾條船,這樣的狀況讓他身心俱疲。而心理諮詢師發現,找女朋友只是他的表面訴求。他小時候曾經被家人獨自關在家中,留下了很重的心理陰影,讓他有了一種被拋棄的感覺。為了逃避這種感覺,他便要不斷證明自己在別人那裡是有價值的、是被需要的。因此,在找女朋友這個表面訴求的背後,他的根本訴求是向他人證明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被他人所需要。

社交、工作、生活、戀愛必讀的一本書《洞察人性》

二、人的行為習慣的解釋

人的行為習慣包括解決問題時的方法,也包括人的夢境、幻覺、記憶和情緒表現。在阿德勒看來,一個人的所有行為習慣都是圍繞著他的根本訴求展開。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所有行為可能都不是隨機的,而是在根本訴求的驅動下的一種必然選擇。行為習慣的形成,受到家庭背景、教育環境等諸多因素影響。使自己的行為習慣儘量符合社會規則,這樣才能更好地和他人相處。

但是現實生活中,人的行為習慣卻往往非常複雜,我們之所以在現實中很難看清一個人的人性,就是被這些複雜的行為習慣所矇蔽了。阿德勒提出,可以儘量回憶小時候的事情,通過對童年的回憶來分析出一個人的根本訴求。但是,這種分析一定不能脫離那個人的成長環境,必須對一個人的成長環境有充分地瞭解,才能夠做出客觀的訴求分析。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一種陋習,就是習慣於站在自己的成長環境中、用自己的價值標準去判斷別人,這樣得來的結果往往是不夠客觀的。

社交、工作、生活、戀愛必讀的一本書《洞察人性》

三、人的性格分為兩種:自私型和社會型

阿德勒認為:人的性格是指在極力和外界相適應的過程中,個人所展現出的一種獨有的風格。作為一種行為模式,性格是發展社會感、追求優越感的依據。

個體心理學把人的性格分為自私型和社會型兩種。社會感比較強烈、不太在乎個人權力和威望的人,一般屬於社會型性格;而只想著在自身獲得巨大優越感以後才幫助別人的人,通常受到個人利益和野心的控制,屬於自私型性格。每個人都是在兩種性格之間尋找平衡,一個人既不應該讓自己太過無私,也不應該讓自己太過自私。

阿德勒認為,人的情緒變化能夠直接地反映出我們的性格走向。比如憤怒、焦躁、刻薄等,都是出於我們無能為力的自卑感。如果我們要平衡自己的性格,我們就需要知道一些控制基本情緒的技巧和方法。這也就是我們能夠通過洞察人性來改善自己生活的原理。

金句

1. 人性的含義是指人的根本訴求,它是人們的行為背後的動機。

2. 能夠完全擺脫人類生活而獨立生存的個人從未出現過。

3. 一個人過於自私會慢慢和現實脫節,變得孤立而病態。

4. 人的行為習慣是洞察人性的鑰匙。

5. 每個人性格的目標雖然相似,但追求目標的道路卻各不相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