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手繪請假條是因材施教 老師不能私自處置

  浙江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顧紅建老師,他讓學生寫的請假條非常有創意——用手繪的方式寫請假條。本來是無趣死板的流程,自從這位老師突發奇想後,請假條變成了有意思的漫畫、素描,原來打假條也可以有這樣的情調呢。

大学生手绘请假条是因材施教 老师不能私自处置

  請假條,屬於一種格式文書。一般說來,人們常見的請假條基本上是寥寥幾句寫清請假事由,大同小異,因為絕大多數人把寫請假條當成一道程序和流程來完成。

  大學老師要求學生寫請假條必須用手繪的方式,不能只是寥寥數語,這無疑增加了學生寫請假條的難度。但從相關專業的教學和學習角度說,大學老師要求學生手繪請假條,這其實是一種因材施教的方式,值得點贊。

  學生手繪請假條,打破了傳統的格式化請假條,這本身就讓寫請假條這道流程變得有趣起來,成為師生溝通的紐帶,從而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建設良性的師生關係。最關鍵的是,讓學生手繪請假條,實質上是通過這種方式,在潛移默化之中,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動手能力,為他們今後的職業成長打下一個良好基礎。

  對於藝術與設計相關專業的學生來說,手繪和創意,不僅是基本功,而且是畢業之後吃飯的看家本領,直接關係到找工作和個人職業前途。相反,一個手繪能力差,想不出好創意的藝術與設計專業的畢業生,恐怕很難勝任相關的工作。在大學生普遍養成懶得動手毛病的情況下,要求學生必須手繪請假條,這就逼得想請假的學生不得不動手練筆手繪,從而維持和提高手繪水平。

  另一方面,請假要想得到老師的批准,不讓請假變曠課,手繪請假條就得能給老師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讓老師滿意,否則可能老師不批假。這意味著手繪請假條的內容必須有創意,要與眾不同,給老師耳目一新的感覺。這就倒逼和激發廣大需要請假的學生必須腦洞大開,發散思維,想出創意,用心繪製和創作出一幅具有個人藝術風格和特色的請假條。從這個角度說,手繪請假條,實質上是讓學生提前做文案,創作專業作品。

  當然,也要看到,從法律角度說,手繪請假條不僅是一份格式文書,還是一幅藝術作品,裡面有學生的創意和汗水在裡面。老師在使用和處理手繪請假條上,一定要保護好學生依法享有的知識產權,不能損害了學生的合法權益。所以,老師處理手繪請假條,必須得到學生的授權和許可,不能私自處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