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信守一諾,墨家巨子率百餘弟子慷慨赴死,這就是墨俠!

行走江湖,最講究“信義”二字,飯碗可以丟、性命也可以不要,唯獨這兩個字不能捨棄。有道是“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狀合符節也”,尤其是對於俠客而言,這是安身立命的第一信條。

這種重信義高於生命的做法,追其源頭,就與墨家息息相關。因為墨家有“墨俠”,他們不但尚武崇勇,追求以自身武功鋤強扶弱、除暴安良、匡扶正義;更注重言行一致,下至普通弟子,上至墨家鉅子,都是如此。若有人背信棄義,那麼必定會遭到來自墨家整個群體的無休止追殺。

為信守一諾,墨家鉅子率百餘弟子慷慨赴死,這就是墨俠!

在《呂氏春秋》中,就記載了一個關於守信義的、頗為悲壯的故事。

墨家的第三代鉅子叫做孟勝,他與楚國的陽城君交好。因此,有一次陽城君外出時,就請孟勝為其守衛封國,並將一個叫璜的玉器分成兩半當做符,將一半交給孟勝並吩咐他“符合聽之”。

可不幸的是,楚國那時候發生了內亂,在楚悼王去世後,楚國的大臣貴族作亂要殺掉曾為楚國建立功勳的名將吳起。但由於吳起在被亂箭射殺前,故意伏在楚悼王遺體上,導致王屍被毀。

在楚國太子繼任為楚肅王后,便開始問罪,前後共有70多個家族被牽連。這位陽城君便是其中的一個。

得知消息後,陽城君倉皇出逃,其領地自然就不再屬於他。於是楚肅王就下令要收回陽城君的封地。

為信守一諾,墨家鉅子率百餘弟子慷慨赴死,這就是墨俠!

應諾守衛封地的孟勝,因為沒有看到陽城君的“符令”,不能將封地交出去。但楚王收回封地勢在必行,這意味著要不放棄承諾,要不拼死相守。

這時候,孟勝的弟子徐弱建議,事已至此,死對陽城君無任何益處,且堅守會將令墨家損失慘重,更有可能“絕墨者於世”,不如棄之。

但孟勝卻認為,他與陽城君的關係非淺,若不死,將來恐怕沒人會信任墨者。於是,他在令三人將鉅子之位傳給宋國的田襄子後,便率領包括徐弱在內的180多位弟子慨然赴死。而傳令的三位弟子,在完成任務後,也重新回到楚國,與孟勝一同赴死、堅守信義,哪怕是剛接任的鉅子田襄子命令他們留下。

墨家的這種理念和做法,深刻地影響了後世的俠士。即便後來俠士漸隱,可這種精神卻不曾斷絕。

為信守一諾,墨家鉅子率百餘弟子慷慨赴死,這就是墨俠!

據說宋代有一位俠客叫柳開,路過一家酒店時,看見一個士人坐立不安,得知其因家貧不能葬其親人,於是窮其所有,慷慨贈與士人一百多兩銀子。

正是因為有著這種“先萬民之身,然後其身”的群體存在,才形成了受人尊敬的“武俠風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