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当人坐在方向盘后面,会与平日判若两人

《交通意外》(Trafic,1971)来源于

雅克·塔蒂(Jacques Tati)日常中细心观察所得的体会——当人们坐进车里手握方向盘时,他们的态度简直与平日判若两人。在这个追求速度的世界里,人们对移动抱有无限热忱,到处都充斥着白色的车道分界线、交通标志,交通事故和口角是生活的常态。

听说当人坐在方向盘后面,会与平日判若两人

于洛先生

从《玩乐时间》(Play Time,1967)开始,塔蒂的喜剧转向了个人的消融,可惜他超前的电影观和喜剧观并没有得到大众的认可,在濒临破产的情况下,塔蒂只能退而求其次,将这个自己已经厌倦了的于洛先生再次般到人们的视线中央。

听说当人坐在方向盘后面,会与平日判若两人

尽管是妥协的产物,依旧沿袭从前的塔蒂风格,能让人得到不少乐趣与醒悟。片头字幕有意点出,影片的主演是“于洛先生”,可是,这个于洛和从前的于洛不太一样,那个经常惹麻烦、出洋相、被误解、站不稳又摔不到的大个子稳当了许多,再也不是事件的当事人和事故的制造者,他更像一个局外人,和哪里都格格不入,但以自己特有的步调参与到故事当中。

我们惊喜却也失望的发现,于洛先生终于不再给别人惹麻烦了,更摇身变为多功能超级野营车的设计师。同时,他古怪的肢体动作也少了很多,变得行动流畅,健步如飞。这一回,他没有在钢筋水泥中迷惑,他清楚知道自己的目的地,以及如何到达,麻烦的根源变成了交通与驾驶行为本身。

听说当人坐在方向盘后面,会与平日判若两人

玛利亚女士

相比之下,公关负责人玛利亚女士倒成了专惹麻烦的人。在一定程度上,她是个有点讨人嫌的角色,傲慢无礼又拿腔拿调,她的横冲直撞造成了连环的恶果和一场颇为壮观的车祸。

她还引出了影片的一个次命题——交流。她的责任就是协调复杂的交流,她却总是使交流受阻或更加混乱。她用英剧朝着每个人大喊大叫,完全不在乎对方是否能听懂。

听说当人坐在方向盘后面,会与平日判若两人

但随着旅途进行,玛利亚也变得越来越人性化,从一个带着金属头盔的机器人般的女人,变成了一个穿着牛仔裤、拥有自己精神的人。临近结尾时,她的形象出现了大转弯,这始于荷兰乡村的车库,于洛先生不小心将墨水溅到了她的眼镜上。之后她在指挥司机擦车时,将眼睛上的污迹错认为车玻璃上的,结果把自己给逗乐了。

听说当人坐在方向盘后面,会与平日判若两人

车,车,车

《于洛先生的假期》(Les vacances de Monsieur Hulot,1953)中的古董车,《我的舅舅》(Mon Oncle,1958)中的现代车,《玩乐时间》中如汽车制造厂般的停车场……从前塔蒂影片中经常出现的次要命题“车”成为了《交通意外》的主旋律。

听说当人坐在方向盘后面,会与平日判若两人

《我的舅舅》

塔蒂说:“我想简单表达,当人们车轮后面时,会像变了一个人。”这一回他没像《玩乐时间》那样犀利地讽刺现代化带来的刻板与单一,只呈现了世界如何因汽车塞满道路而变得荒诞、滑稽和拥堵,

塔蒂用一种轻松的喜剧视角,展现了人与车的关系,以及人由于拥有了车辆产生的变化。

听说当人坐在方向盘后面,会与平日判若两人

影片中的两次车祸十分有趣。第一次车祸是玛利亚引起的,当所有车乱七八糟(而且是不可思议)地撞在一起后,影片迎来了一个滑稽的无声段落,人们走出车子,伸展疲惫的身体,捡掉落各处的部件,观众就像在欣赏一出哑剧。好像是这场车祸将人们从汽车中解放了。于洛先生追着一辆撞进灌木丛的小车,旁边竟有一场不合时宜的“车震”。

听说当人坐在方向盘后面,会与平日判若两人

接近结尾有一场由堵车导致的摩擦,人们坐在车里对吵,走下车来混战,连狗也在对骂。此时所有人都失去了驾驶者的风度,不过工业社会就是如此,谁也无能为力。

听说当人坐在方向盘后面,会与平日判若两人

那些堆积如山的废车,则是工业垃圾,也许暗含着这么一个意思:有车代步的华丽现实也不会持续多久,汽车文化会朝着不可避免的死亡和惰性发展。

关于笑话

如果你像欣赏《玩乐时间》一样期望在一个镜头中找到若干个兴趣点,那你估计要失望了。《交通意外》的情节很简单,不同于《玩乐时间》的快节奏,它意图呈现一种慵懒的感觉,甚至慵懒到没人在意时间是否不够了。车展快要闭幕了,所有人,于洛先生、玛利亚、司机、工厂的工人、游客,都显得漫不经心。这部电影的特点就是通过慢热的笑话来营造一种全面的喜剧氛围,而并不是为了一个明确的笑料而努力。

不过也有一些明显的笑点,比如加油站赠送的仿经典泥象竟然神似车主,这个段落是塔蒂后来补拍加上去的。

听说当人坐在方向盘后面,会与平日判若两人

还有假狗恶作剧,一群青年把毛背心弄成玛利亚的小狗的样子,放在车轮底下,玛利亚以为小狗死了大哭起来,于洛先生发现是个恶作剧,故意踩在上面,结果玛利亚更崩溃了。

听说当人坐在方向盘后面,会与平日判若两人

比较高明的是关于速度与现代化的笑话,在荷兰修车厂时,电视报道了宇航员登月的新闻。第二天早上,司机和修车工模拟无重力,以慢动作修理野营车。登上月球很了不起,抵达阿姆斯特丹似乎更困难。

破天荒第一次,塔蒂的电影带上了性暗示:修车厂里一位极丰满的女人转过身来,我们才发现她的豪乳原来是婴儿的屁股。

听说当人坐在方向盘后面,会与平日判若两人

听说当人坐在方向盘后面,会与平日判若两人

至于人们在车里挖鼻孔和结尾的雨刷蒙太奇段落,虽然略显小儿科,但也挺有意思。

关于声音

塔蒂喜欢以声音引导观众的注意力。特别是一些故意而为的滑稽声音。相对的,人们从来不说重要的话,对话混杂在环境音里,只能捕捉到只言片语。

《交通意外》中的声音实验仍旧随处可见,如一些夸张的声效:夹心面包汁液的喷出,野营车的喷水声,擦窗时的声音,发生车祸时汽车的“咆哮”。当于洛先生倒挂在房屋外墙,口袋里的东西往下掉时,不远处的一对男女(房主的儿子和他的勾引对象玛利亚)注意到响动,却不知响从何来。

听说当人坐在方向盘后面,会与平日判若两人

还有车展充斥着规律的此起彼伏的开关车门声,带着一种现代都市特有的幽默。

片尾,他们没有赶上车展,于洛先生被解雇了,谁也没有表现出遗憾或失望,尤其于洛先生接受得特别坦然。也许塔蒂这次已下定决心要永远埋葬于洛先生了,不论是电影里还是现实中,于洛先生都被逐出局了。那个拿在手上长达18年的雨伞,最后时刻竟然派上了用场。在雨中有些迷茫和伤感的氛围下,我们彻底和于洛先生告别了。

听说当人坐在方向盘后面,会与平日判若两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