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店2018Q2财报背后藏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玄机

趣店2018Q2财报背后藏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玄机

“中国最大的在线小额现金贷款平台”趣店集团(NYSE:QD)近日发布了2018年第二季度财报,透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从现金贷转型汽车金融的趣店,在与蚂蚁金服的战略合作被终止之后,前途命运充满隐忧。

报告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趣店录得总收入22.44亿元人民币(3.39亿美元),同比增长124.7%;按照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调整后净利润7.38亿元人民币(1.11亿美元),同比增长42.0%,数据相当“亮眼”。

趣店2018Q2财报背后藏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玄机

趣店季度业绩表

对此,趣店创始人、CEO罗敏表示:“对公司第二季度的表现非常满意”。然而,与管理层的“非常满意”截然相反的是股价。截止收盘,趣店下跌12.24%,报6.02美元,总市值19.86亿美元。

趣店2018Q2财报背后藏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玄机

趣店股价8月24日实时行情

根据财报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趣店集团录得总收入22.44亿元人民币(3.39亿美元),同比增长124.7%。其中服务金融机构的消费金融业务收入大幅增长至14.59亿元人民币(2.20亿美元)。

趣店2018Q2财报背后藏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玄机

趣店收入占比图

从上图收入结构图来看,趣店营收主要包含消费金融业务和大白汽车新业务两方面收入。消费金融业务收入主要来自金融服务收入、销售佣金收入、贷款管理和其他收入。从图中可以看出,趣店消费金融业务增长放缓,第二季度14.59亿元人民币的收入低于2017第四季度的14.91亿元。同时,主要来自商品分期的销售佣金收入大幅下降,自2017年11月切入汽车融资租赁市场,趣店商品分期业务逐渐被边缘化,曾经商品相关运营数据,如今在财报中再也看不到了。

趣店2018Q2财报背后藏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玄机

趣店季度活跃借款人数

财报数据显示,趣店注册用户在上涨,而关键的活跃借款人数却持续下降。财报显示,第二季度活跃借款人数400万,较第一季度的410万下滑10万,较去年同期的560万下滑160万。

同时,趣店在财报中提到,与蚂蚁金服的合作将在2018年8月到期。双方决定不再续约。趣店指出,趣店从2018年第一季度开始主要通过公司手机APP获得客户,不再续约对公司当前业务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趣店与蚂蚁金服协议终止后,到底有无影响,影响几何,或许在未来第三季报、第四季报中能够有所揭示。

那么真实情况是否会如趣店高管层所说呢?我们可以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下:

一、流量入口:趣店招股书中提及,自2015年11月,支付宝开始为趣店导流,趣店的活跃借款人主要从支付宝用户页面接口和服务窗获得,这一合作对趣店业务快速增长起到重要贡献。如果这一渠道受到限制或终止合作,趣店吸引信借款人的能力将受到重大负面影响。通过招股书信息我们不妨再做以下几点分析:

1、2017年11月有新闻爆出,支付宝取消“来分期”导流页面,但支付宝和趣店双方都否认。而真实情况是,在支付宝使过“来分期”服务的用户,可以在支付宝用户界面“第三方服务”可见来分期导流入口,如下图所示。

趣店2018Q2财报背后藏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玄机

在支付宝用户界面使用过“来分期”的界面

而支付宝新注册用户在支付宝用户界面“第三方服务”不可见,如下图所示。

趣店2018Q2财报背后藏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玄机

支付宝新注册用户界面“来分期”入口不可见

可见,支付宝为趣店导流的力度从2017年11月就已在收窄。这里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只要在趣店APP上登陆过的账号,就再也无法在支付宝服务窗使用“来分期”服务,这可以看作是趣店强制引流的措施。

2018年8月,趣店与蚂蚁金服的合作协议终止后,趣店将无法从支付宝用户界面的第三方服务和服务窗获取新的流量,重复借贷人数也将受到严重影响。

2、2017年11月23日有消息称,蚂蚁金服向部分消费金融类合作方发出邮件,要求年化利率不超过24%。2017年11月24日,趣店发布公告,自2017年11月30日起,趣店在支付宝平台的“来分期”利率下调,综合费率不超过年化率24%规定。但趣店同时在公告中明确,其自己APP上的利率依然是年化36%。趣店在支付宝服务窗和自家APP使用双标利率,此种行为大大降低了用户体验,前期的强制引流到底能为趣店带来多少活跃用户,值得推敲。趣店自己APP“来分期”与支付宝服务窗,存在双标利率,如下图所示。

趣店2018Q2财报背后藏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玄机

左图“来分期”APP借款界面,右图为支付宝“来分期”借款界面

二、风险管理:趣店的风控体系严重依赖蚂蚁金服的芝麻信用分。趣店在招股书中提到,和芝麻信用的合作,加强了公司的信用分析能力。自2017年11月趣店前CRO(首席风控官)粘旻环离职后,趣店CRO这一关键职位至今空缺。趣店2017年11月转型汽车融资租赁。汽车融资租赁风险管理模型与现金贷风险管理模型截然的不同,本就缺乏风险管理能力的趣店,未来将会面临更大挑战。

2018年8月,趣店与蚂蚁金服的合作协议终止后,趣店也将无法利用芝麻信用评分系统对其用户进行分析,趣店的风控能力同时要面对小额现金借贷、汽车金融风险管理能力双方的压力和挑战。随着车贷市场进入红海竞争,车贷资产端质量下降,由此造成的车贷坏账率也在攀升。催收、残值处理都是未来摆在大白汽车分期面前的棘手问题。这里有一个财务数据需要注意:2018年第二季度研发费用为3690万元人民币,较第一季度4350万元下降15%。同时,第二季销售与营销费用增加至1.606亿元人民币,较第一季度1.229亿元人民币增长31%。如此来看,趣店对营收的重视程度要远远高于对风险的管理的重视程度。

三、趣店自身APP用户体验差:主打小额、短期借贷服务的趣店,其APP、支付宝服务窗均将借贷周期调整为18个月。根据趣店2017年第四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现金贷部分平均借贷金额为955元,平均借贷周期为8.8个月。趣店APP用户体验饱受各种诟病,从安卓应用市场搜索“来分期”APP,评论近1950条,几乎都是对产品、服务等体验差的吐槽。有人吐槽300元分18个月偿还。。。

趣店2018Q2财报背后藏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玄机

应用市场用户评论

财报显示,大白汽车作为趣店新业务,保持稳健增长,第二季度实现汽车销售收入7.85亿元人民币(1.19亿美元),环比上涨43.77%。此前,趣店罗敏曾放言,到2018年年底,大白汽车跃居全国汽车新零售TOP5,那么目前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一、大白汽车销量增速远不及预期: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大白汽车交付车辆15082辆。同时,趣店在半年报的展望中,下调了大白汽车2018年预计的销售量,从此前预计的100000辆下调25000至30000。

二、直营模式恐难维系:大白汽车分期采取的是自建门店、集采直销的重资产模式。 至于为何要做成重资产的模式,罗敏解释称:汽车零售只有通过厂商买货才能保证不缺货,而经销商体系进货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这其中就涉及到集采,需要自建门店、自建仓库等。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末,趣店已在全国布局了175家门店,如今门店布局很少被提及,也有媒体报道趣店已开始采取家加盟模式。直营店与加盟店价格存在差异。大白汽车销售人员在接受北青网记者采访时强调,在自营门店无需任何手续费,但是在加盟店会根据当地的加盟店的合算成本体系标准向用户收取费用。据透露,同行业的其他分期贷公司的手续费一般以贷款额的3%—5%向用户收取。

三、盈利模式不靠利差,10%的低首付隐藏高达28%年利息。此前,曾有媒体记者估算了一笔账,以一款厂商指导价10万元左右的车型为例,若首付10%,分36期偿还,大白汽车分期首付在1万元左右,而月供高达3700元左右,这样算下来消费者实际购车成本14多万元,比厂商指导价高出4万多元,按此计算,利率竟高达28%。大白汽车负责人许龙在接受腾讯《一线》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的核心逻辑不是从金融业务上挣钱。目前大白汽车等额本息的年化利率在12%-14%”,这与记者估算相差甚远。

四、趣店注册用户与大白汽车分期用户匹配度有待考量: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累计注册用户数6790万,截至2018年6月30日,大白汽车交付车辆15082辆。从趣店2017年11月开始切入汽车金融业务,到2018年8月,近10个月时间的运营,趣店用户的转化率如此之低,值得推敲。另外,趣店第二季市场和营销成本大幅增加,其官方解释是大白汽车业务相关费用增加,这里面是否涵盖大白汽车线下获客成本,财报未详细披露。

五、汽车金融红海求生压力大

:汽车金融早已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各大汽车厂商纷纷成立汽车金融公司,银行重振汽车金融业务,BAT传统巨头、汽车电商纷纷布局汽车金融。大搜车旗下弹个车、2017年赴港上市的易鑫集团,今年6月登陆纳斯达克的优信都是大白汽车强劲对手。此外,专业从事汽车抵押借贷业务的互金平台微贷网已于8月10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IPO上市申请文件,汽车金融领域的正面“厮杀”不可避免,大白汽车分期能取得怎样的市场份额,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