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每天熱量攝入不超標,營養標籤很重要!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我們

溫馨提示:本文約1500字,閱讀時間5分鐘

一日三餐只能讓你苟且的活著,

零食才是生命的真諦。

細心的小夥伴可能會發現小匠已經給大家評測了好幾種零食了~

先預告一下,下一期評測的是薯片喲~想想都美滋滋。

想要每天熱量攝入不超標,營養標籤很重要!

咳咳~今天小匠不是來扯皮的,是正正經經來科普的。

大多數小夥伴在買零食的時候,除了看看價格保質期,就不會再看別的了。

但是泥萌知道嗎?包裝上可是有大學問的~學會了這招,你就擁有吃零食都不胖的技能(我就說說,這是不存在的)。

想要每天熱量攝入不超標,營養標籤很重要!

第一個要科普的知識點是:“預包裝食品”。

其實就是我們買零食、飲料等那些有包裝的食品啦,上面會有準確重量或體積,還有詳細的商品信息。

想要每天熱量攝入不超標,營養標籤很重要!

包裝不僅僅是為了好看,它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那就是陳列“營養標籤”!在“預包裝食品”上都是有的。

營養標籤包含了營養成分表、營養聲稱、健康聲明等一系列內容,你可以通過它瞭解食品的營養信息,就可以科學地選擇食物啦~

那麼問題來了~小夥伴們知道這些包裝怎麼看嗎?還有要減肥的小夥伴們最關心的無糖食品怎麼看是無糖呢?

1、營養標籤中,營養成分表是基礎

最基礎的就是營養成分表了,它主要有三項主要內容,從左到右依次為營養成分的名稱、營養成分的含量以及營養素參考值(NRV%)。

想要每天熱量攝入不超標,營養標籤很重要!

但是不是所有的營養成分都闊以“上榜”,在我們大中國採取的是“1+4”模式,即能量+四大核心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

除了部分豁免食品外,所有的營養成分表上,都必須有這5個成分。當然,依據產品的具體特點,商家還可選擇性地添加一些營養素成分,比如奶製品通常會添加“鈣”,粗糧製品經常會添加“纖維素”等等。

選擇這5項作為成分表中的“常駐嘉賓”,是因為它們大多是供能物質,可以較為準確地計算熱量攝入,保障日常活動的消耗;另一方面,常見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都需要關注這5種營養素的攝入量。

成分表中的營養素含量,通常是每100克、100毫升或是每份食品可食用部分所含的對應營養素含量。不過,各個國家地區常用的重量單位有差異,因此也會見到以磅、公克等單位為基數的營養素含量。

而要理解最右列的營養素參考值(NRV%),可以來看下面這張圖。

想要每天熱量攝入不超標,營養標籤很重要!

營養學家建議成年人每天攝入800毫克的鈣,上圖中,每100毫升奶製品中含有110毫克的鈣,剛好佔推薦量800毫克的13.75%(約等於成分表上的14%),這就是我們NRV%的含義。如果整盒奶有250毫升,當你喝完它時,你就完成了今日鈣攝入任務的34.4%。

2、營養聲稱,讓營養標籤更詳盡

營養聲稱這個詞聽上去比較專業,其實就是對食物營養特性的確切描述,它分為含量聲稱和比較聲稱。

好像還是不怎麼懂?(手動哭笑)

比如,我們經常會看到食品包裝上寫著“高鈣”、“低脂”、“無糖”、“富含纖維素”之類的字眼,這其中的“高”、“低”、“無”、“富含”就是通俗意義上的含量聲稱。又或者某食品上寫明“增加了50%的維生素C”,這就是與同類常見產品的比較聲稱。這樣是不是就能理解了?

想要每天熱量攝入不超標,營養標籤很重要!

有小夥伴可能想說,這不是廣告詞嗎?商家瞎說都沒問題~不不不,一定要達到規定的標準才能有這樣的聲稱的。

比如比較聲稱的條件就很嚴格,首先要有一個參考食品(基準食品),這個參考食品需要是消費者熟知、容易理解的同類或同一屬類食品。第二,與參考食品比較,值減少或增加25%以上。並且被聲稱的營養素必須要被列在營養成分表中。

這裡要提一點,減肥的小夥伴可以用小本本記一記了~

有時候配料表裡面有糖類,但聲稱卻是“無糖”。這難道是商家欺騙消費者?也不是的,有些時候,只要含量低於某個標準就可以這樣聲稱。比如依據規定,固體或液體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0.5克時,就可以聲稱“無糖”。

想要每天熱量攝入不超標,營養標籤很重要!

還有一種情況正好相反,就是標籤上的“0”。

很多食品包裝上都會宣稱“絕不含”或“不含”,並且在營養成分表上也顯示為“0”。其實在《通則》上會有規定每種營養素“0”界限值,當不高於界限值時,便可標識為“0”。

所以小夥伴們不要誤以為“0”是指完全不含喔!不過含量若是真達到了“0”界限值,也就表示含量不足為慮啦!

所以商家說的“無糖”、“無反式脂肪”其實不是真的不含,而是含量很低~小夥伴們在購買的時候自己可以看看營養表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