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被動,正在淘汰你

一直被動下去,哪天被淘汰了都不知道。

-01-

最近聽了一段引發深思的話,出自音頻節目《好好說話2》

馬東說他親自把關公司所有面試的最終環節。在面試新員工和實習生時,他經常會問:一份西紅柿炒蛋該怎麼做?

我當場發懵,按下暫停,戲精上身,演了一出,換作是我,該如何作答呢?

無厘頭的題目後,肯定埋著玄機,我懷著幾種猜測繼續往下聽。

應聘者凡是支支吾吾回答不會做的,還是結結巴巴報流水賬似的,都沒過馬東這一關。

其中一個應屆小夥子的回答是這樣:

“馬老師您這問題真有意思,我猜您應該不會真想考驗我的廚藝吧,我廚藝不行,但我對如何調出一杯好的雞尾酒倒是頗有心得,我和您說說?”

這就是打動馬東的滿分回答。

你的被動,正在淘汰你

因為小夥子看懂了馬東的提問訴求,一個內容公司當然不是真的在招廚師,而是想考察對方的表達能力、思維邏輯和抗壓能力。

馬東欣賞小夥子遇到奇葩題目後沒有有一說一,而是想深一步,反客為主,把被動化為主動,把劣勢變成優勢,翻盤面試的走向。

這個小夥子的回答我反覆聽了幾遍,越聽越妙。

先把馬東佔據主動權的局面打破,再展開一段平等的互動對話,最後以勾起馬東好奇心的方式,掌握了主動權

-02-

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也有類似情節:

剛畢業的安妮去面試時尚女魔頭米蘭達的助理時,場面被動到難堪。

她沒看過米蘭達公司出品的雜誌,直到面試當天才知道米蘭達,對時尚既沒追求也沒見解。

你的被動,正在淘汰你

安妮化被動為主動,總共分了2步:

1. 介紹自己的長處,比如自己曾是西北日報的主編,獲得全國大學記者競賽的第一名,揭露了校工團的不法剝削。

2. 面對米蘭達的不為所動,豁出去說“在你看來我不適合這裡,不夠苗條漂亮,不懂時尚,但我很聰明,學得很快”。

結果爭取到米蘭達助理的職位。

在面試那麼短的時間內,安妮從完全不佔優勢,馬上意識到自己與米蘭達要招的人之間的差距,介紹自己的長處,突出自己的不同,用聰明和勇氣,把一度很被動的場面,贏得一些主動分。

一個在面試中化被動為主動的人,在工作中更能大概率地化被動為主動。

安妮的助理工作,從預定晚餐到檢修車輛,從寄感謝信到人肉運貨,從聯絡不能起飛的飛機,到拿到未出版的書稿……

這種工作,沒有彪悍的主動解決難題的能力,撐不過兩天。

而化被動為主動的重要性,不只在電影中,在現實中也成為很多企業看重的素質。

前幾天,看到我新書策劃公司的崔老闆說,以前招人時喜歡用看起來老實,名堂不多的聽話姑娘。

做管理的時間越長越發現,由這類人組成的團隊,如果自己什麼時候腦子短路或狀態不好,整個團隊就不轉了。

-03-

在和菜頭的《你的喜歡很重要》一書中,講到一個事兒:

他早年是航空公司的一名放行飛行的籤派員,有天在為早班機準備文件時,發現某架飛機沒有降落地機場的天氣報告,如果缺少這項報告,就不能放行飛機。

他有其他準備工作要忙,就把這事交給副班處理。

等他忙完,詢問進度時,副班安靜地說“通訊錄上的電話都打不通,無法聯繫對方機場氣象臺”。

他壓著火氣問,“然後你做了什麼”,副班平靜地說“等消息”。

他壓不住火了,“飛機一會兒就要起飛了,你要等到什麼時候”,副班也無奈,“我能有什麼辦法,你讓我找誰去”。

你的被動,正在淘汰你

你的被動,正在淘汰你

也見過太多人因被動得禍。

• 面試時像個乖學生一樣,什麼問題都不敢問,什麼要求都不敢提,等著HR主動pick;

• 面試沒接到通知,不好意思打聽下自己哪些環節沒做好,爭取接下來有針對性地改進;

• 試用期乖乖地等著轉正,不好意思主動去打聽公司提前轉正的標準,符合條件就申請;

• 轉正以後,面對任何超綱的工作難題,要麼去求別人,要麼消極等待,很少主動解決;

• 工作一段時間後,有適合的崗位,內心再想要也不會去主動表明自己和崗位的契合點;

• 所在行業有夕陽氣息,也不會抬頭看看發展所趨,看看自己有沒有主動突圍的可能性……

越來越選擇被動,越來越習慣被動,在職場上缺乏存在感,遊離在升職加薪外。

自己想法也越來越暗黑:同事談的薪水憑什麼比我高,那個崗位肯定是內定的,公司的選拔機制有漏洞。

被動等待的是他們,覺得不甘的也是他們。

他們的被動,錯過了機會,增添了臆想,最嚴重的是,反芻著遺憾。

而一個有追求、有野心的人,從不等著機會主動降臨,等著領導主動認可,等著薪資主動上漲,這些都是他們面對很多被動的局面,通過主動思考、主動解決、主動爭取換來的。

他們沒時間埋怨懷才不遇,沒時間感慨時運不濟,因為他們深知,主動一點,才夠盡情。

而一直被動下去,哪天被淘汰了都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