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別修出什麼病

禪修,別修出什麼病

疼痛是一種不愉快的體驗,治療疼痛可以算是針灸推拿科醫生的主業了。記得去年國慶長假剛過,林女士來電話說她膝蓋不舒服,想過來看一下,我隨口說了句“禪修了吧。”她很驚訝地說:“你怎麼知道。”我笑著說:“你是今天第3個說要來看膝蓋的。”

禪修近年來似乎成為一種時尚,但因不得法而導致肌肉損傷的不在少數,有的甚至出現心理問題 。

首先就是坐姿。禪修的坐姿有自由坐式、單盤、雙盤等幾種。筆者的體會是自由坐式最容易,雙盤效果最好。自由坐式的弊端也比較明顯,因為自由坐式時,人的體重基本上壓在臀部的坐骨結節上,往往不到一個小時,臀部往往會感到痠痛,要起身活動才舒服,這就會影響入定。雙盤時,由於體重可以分散到大腿上,所以,可以很容易地打坐2~4個小時,訓練有素者可以達到24小時以上

但雙盤對禪修者的肌肉柔韌性要求較高,有些學員根本達不到雙盤的要求卻要盡力去做,那往往只有拼命地把膝蓋往下壓,所以膝關節往往最先出現痠痛。

一些禪修導師往往要求學員觀想自己身體的感覺,於是很多學員就把這種來自機體呼救的疼痛,作為觀想的對象了,有的甚至還沾沾自喜,幾天下來,膝關節就可能出現損傷。所以一般來說,肌肉柔韌性能達到一字馬的學員才可考慮採用雙盤,否則還是自由坐式或單盤為好。平日,學員要多做壓腿訓練,以增加機體的柔韌度,對禪修大有好處。

一天門診時,兩個時髦女兒陪著老媽來看病。一看這位老媽的大拇指就知道患有扳機指,但看衣著神態似乎不是玩手機玩出來的。這時其中的一個女兒說,這病和她媽唸經參禪有沒有關係?因為她媽念一句經,就用大拇指撥動一個念珠,十多年來如一日,我頓時恍然大悟。這當然是個案,長期禪修者中比較常見的還是腰肌勞損、骶髂關節炎等等。

另外就是收功。禪修,首先要過麻、痛關,打坐時間越長,收功的時間也要求相應延長,否則會留下諸多弊端,這應該要有師父的專門指導,以免出現意外,所以修行還是要跟隨明師。

禪修除了修身外,其重點還在於“明心”,參禪一般分為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四個層次,比較複雜,如果出問題,就可能是大問題,就不像腰痛、膝蓋痛那麼簡單了,所以更需要師父的護持、指引,以備不測。

很多人會說“佛向心中取,莫向身外求”,確實,修行應貫穿於我們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不一定拘泥於寺廟佛堂。但前提最好還是要追隨一位明師(不一定是名師)。

五一假期,又有朋友要去禪修,希望一切安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