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稻+”模式让农民巧发“生态财”

绥阳“稻+”模式让农民巧发“生态财”

绥阳“稻+”模式让农民巧发“生态财”

这个夏天,绥阳风华镇金字村村民杨思华又孵养了2000只鸭子,只是与村里其他养鸭大户不同,他养的鸭子每天只在稻田里活动。

2017年,杨思华养殖5000只鸭子,每只鸭子均价卖到了120元,到得近60万元收入。

“我是在稻田里养鸭子,这些鸭子主要以各类虫子、杂草为食,每天只需补充少量的玉米面饲料,”杨思华养了30多年鸭子,也算该领域的半个“土专家”,他声称自己所养的稻鸭采取生态饲养,肉质品质早已获得市场认可,每年订单供不应求。

绥阳“稻+”模式让农民巧发“生态财”

立足于生态发展,稻鸭增值的同时,杨思华所种的60亩稻谷也在受益。“如果稻田里不养鸭子,稻谷产量只有1000斤左右,稻鸭共作后,稻谷的年产量超过了1200斤,”杨思华告诉笔者,更为关键的是,由于鸭子进入稻田后,将田里的害虫、杂草全部啄食,就无需再为稻谷打农药,而且生出的稻米品质也更高,价格增长了2倍多。2017年,杨思华通过稻鸭综合种养得到100多万元收益。

看着杨思华的“稻+鸭”综合种养发展得风生水起,村里不少村民也跃跃欲试,前不久,村里一家合作社就与村民合作,打算发展稻田养鱼、稻田养虾。

“合作社与村民的合作方式分为三种,一是村民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由合作社实施‘稻+鱼’‘稻+虾’项目;二是合作社帮助村民投入相关设施,发动更多村民自主实施,最终由合作社收购农产品或村民自行联系收购商;三是村民用土地向合作社入股实施,从合作社获得分红,”金字村村委会副主任蒋应仕认为,这三种方式能快速扩大“稻+”综合种养规模,让更多老百姓增收致富。

近年来,绥阳县立足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在多个贫困乡镇大力发展“稻+鱼”综合种养。温泉镇是绥阳县发展“稻+鱼”综合种养较早的试点乡镇,如今在公平、双河、募阳三个贫困村重点推广,2018年,该镇流转150亩土地发展“稻+鱼”综合种养。

“温泉的稻鱼卖得贵哟,虽然个头不大,但每斤要卖20元哩!”温泉镇副镇长吴立军介绍,在“稻+鱼”模式下,每斤稻米售价5元,亩产值近5000元,稻鱼亩产值可达6000多元,综合产值165万元,能带动50多户群众稳定脱贫。

“绥阳的‘稻+鱼虾’‘稻+鸭’等模式,就是一条循环的生态链发展模式,实现一次种养、双向增值。”绥阳县农业园区管委会主任蒋贵龙告诉笔者,绥阳2018年实施“稻+”模式综合种养近900亩,实现综合产值1000多万元,明年将大面积推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