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很難受」,乘客遇害事件還未解決,又一盆冷水潑了過來

滴滴“很難受”,乘客遇害事件還未解決,又一盆冷水潑了過來

在這個互聯網高度發達的時代,人們的衣食住行都與互聯網聯繫起來了,而滴滴就是人們在互聯網時代下為出行而誕生的軟件。程維認為,出行行業發展的未來,首先要做到“出行線上化”。通過互聯網的高效性、跨地域性等特點,可以帶來更高效的出行體驗。而他創辦的滴滴就是驗證這一理念最好的證明。

滴滴“很難受”,乘客遇害事件還未解決,又一盆冷水潑了過來

程維表示,縱觀全球各行業的發展,如我們熟悉的PC和智能手機領域,中國擁有眾多出色的廠商,但現階段依然需要使用Windows系統、Android系統,主動權依然在別人手中。但是出行行業作為新興領域,中國又擁有極佳的發展基礎,我們沒有理由讓出主動權。於是,他通過最簡單粗暴的方式,把滴滴做到了國內第一大打車平臺。

滴滴“很難受”,乘客遇害事件還未解決,又一盆冷水潑了過來

這個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砸錢,據瞭解,滴滴在補貼最高的階段,消費者和司機各補貼10多元錢,這相當於每一單要補貼20多塊錢,在80天砸了15億以後,前半段補貼大戰終於“偃旗息鼓”。後半段的補貼大戰中,滴滴為了激發用戶持續使用滴滴打車,培養用戶用“滴滴”打車成為一種出行習慣,其補貼仍在繼續。另外,為了擴大影響力,滴滴還與騰訊、阿里等大公司合作,共同發紅包,激勵用戶持續使用滴滴。

滴滴“很難受”,乘客遇害事件還未解決,又一盆冷水潑了過來

如今的滴滴佔領了國內67%的市場份額,可以說是一家獨大了,滴滴的成功還在於其安全機制要比其它打車平臺更完善。不過一家獨大之後的滴滴為了彌補前期補貼投入的大量資金,並沒有不斷的完善安全機制,或者說沒有將安全機制落實到位,而是忙於擴展業務,增加了專車、快車、順風車、代駕、大巴等多項業務。這使得滴滴乘客遇害事件層出不窮。南方週末記者統計了截止到2018年5月,媒體公開報道及有關部門如法院處理過的滴滴司機性侵、性騷擾事件,至少有50起。不過這些事情都沒有引起多大的輿論,直到5月份的空姐遇害事件發生後,人們才關注到滴滴女性乘客的安全問題。滴滴方面則是進行了道歉表示會進行整改。

滴滴“很難受”,乘客遇害事件還未解決,又一盆冷水潑了過來

但就在滴滴道歉3個月後,悲劇再次發生,又一起滴滴女乘客遇害事件發生了。這回人們才真正意識到滴滴乘客安全問題的嚴重性,於是媒體和廣大網友紛紛批評滴滴。多個有關部門對此事也是高度重視,對滴滴進行了約談。深圳市交委表示,如滴滴公司仍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該委將聯合相關職能部門,按照國家相關部門的規定,採取包括但不限於啟動對平臺的聯合懲戒、撤銷經營許可證、APP下架、停止互聯網服務、停止聯網或停機整頓等措施。

滴滴“很難受”,乘客遇害事件還未解決,又一盆冷水潑了過來

滴滴方面則是表示會積極配合有關部門進行整改,連創始人程維和總裁柳青也站出來道歉了。不過這次女乘客遇害事件還未解決,又一盆冷水潑了過來。近日,有網友反應滴滴APP強制向用戶調取通訊錄等多項隱私權限,否則不能使用該應用。滴滴方面則是回覆稱,調取通訊錄的權限是用於“代人叫車”與“緊急聯繫人”功能,調取前需用戶二次確認。如不同意,消費者亦可選擇手動輸入號碼。

滴滴“很難受”,乘客遇害事件還未解決,又一盆冷水潑了過來

對於滴滴APP調取通訊錄等多項隱私權限問題,筆者親測了一下,用從來沒有下過滴滴APP的手機下載了滴滴。在點開應用後,確實出現了“滴滴法律條款及隱私政策”字樣,裡面的條款裡有標明用戶隱私的主要內容,其中包括手機號、姓名、身份證明、面部識別特徵等個人信息,以及手機通訊錄、麥克風、相機等設備的調用權限。筆者試著點了一下不同意條款,結果確實不能使用滴滴APP,只有同意才能使用。

滴滴“很難受”,乘客遇害事件還未解決,又一盆冷水潑了過來

不過,滴滴方面還表示:通訊錄用於緊急聯繫人,調取前需用戶親自確認,另外,用戶也可以隨時關閉此權限。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用戶設置此項時可以手動輸入,也可以選擇匹配通訊錄進行點選。他強調,在設置緊急聯繫人時,界面會出現二次彈窗提醒,徵詢用戶意見是否同意調取通訊錄。即使如此,許多還是不放心,覺得滴滴會洩露個人隱私。有網友表示:滴滴擅自獲取用戶的個人隱私,這種行為應該是違法了吧。還有網友表示:滴滴估計“很難受”,乘客遇害事件還未解決,現在又出了這事,運氣不好。小夥伴們,對於滴滴這幾件事,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