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非遗丨凉州贤孝(国家级)

多彩非遗丨凉州贤孝(国家级)

凉州贤孝又称“凉州劝善书”是流传在凉州区城乡及毗邻的古浪、民勤和永昌等地的一种古老的说唱艺术,历史上凉州贤孝的演唱者多为盲人,师徒丰承,口传心授。其内容主要以表述英雄贤士,烈妇淑女、孝子贤孙、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的故事为主,寓抑恶扬善、喻时劝世、因果报应、为贤进孝等宗旨,故名为“贤孝”。2006年凉州贤孝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属曲艺类项目。

多彩非遗丨凉州贤孝(国家级)

由于史料没有明确的记载,对凉州贤孝的最初形成难有定说。第一种为传说,认为贤孝自秦始皇修筑长城就开始产生了。传说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广征全国青壮年,唯剩盲人不能效力,秦始皇认为这些人百无一用,便下令抓去以肉身填筑长城。这些情形被伏羲大神知道后,便装扮成盲艺人专为秦始皇演唱。在为其歌功颂德的同时,也道出了盲人生活的艰辛,同时又点化盲人治好的皇后和怪病,终于使秦始皇改变了对盲人的看法,赦免了盲人。伏羲为盲人教授了弹唱技艺,封他们为高低不限的“师傅”营生,从此盲人便开始有了专业的说唱生涯。这种演唱形式在两汉时流传到武威。

多彩非遗丨凉州贤孝(国家级)

第二种认为凉州贤孝源于西夏。西夏自李元昊称帝后,曾一度废除孔孟之道和汉学家说,使国无朝纲,野无伦理,民士无书可读,不知修身立国之本,不知忠君爱国,不懂孝敬父母,使西夏国力近崩溃。李乾顺继位后,认识到了国势衰败的原因,实行了一系列政治体制和外交政策和改革,推行汉礼,崇尚儒学,使西夏社会逐步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其子李仁孝继位后,承接其父皇和改革成就,办学校,兴科举,同时还建立“唱名法”,教诲鼓励弟子立“贤德”,读《贤经》,宣传贤孝之道,通过尊孔崇儒,办汉学,立唱名法,大量出版儒家书籍及《贤经》,使西夏上下阶层形成了讲贤孝、说贤德、立忠孝、敬老人的良好风气。因此在这个时期唱贤孝之风非常盛行,说贤唱孝已成为全社会一种最崇高、最受欢迎的时尚。

多彩非遗丨凉州贤孝(国家级)

第三种看法普遍认为凉州贤孝形成于元未明初。据考证史料,凉州贤孝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明朝聂谦所著《凉州风俗杂录》一书,书中写到:州城俗重娱乐,虽无戏而有歌曲,古称“胡人半解弹琵琶”者今犹未衰,而此时最盛行无如“瞎弦”,每由瞽者自弹自唱,间有自语,调颇多喜怒衰乐之情,择其最者而表之,然所示乐器已非琵琶,大多为弦子,亦有胡琴、唢呐之类……其音苍凉粗猛,殆为塞上古音,听之令人凄然,或曰“瞎弦”,本胡乐也,余亦谓然。”由此可知,凉州贤孝在元末明初时就已形成并成为盲人四处演唱谋生的民间说唱艺术。到了清朝,凉州贤孝在演唱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充实和发展。

多彩非遗丨凉州贤孝(国家级)

武威民间传说认为,凉州贤孝起源于凉州东北乡,据说创始人为清朝年间长城乡红水村一位姓盛的落第秀才。从事凉州贤孝演唱职业的艺人,大多是盲人,特别是以先天盲者占多数。为了谋生,一些盲孩子自幼便从师学艺,学成之后走街串村四处卖唱,当地人称之为“瞎弦”。

多彩非遗丨凉州贤孝(国家级)

凉州贤孝的演唱形式简捷,说白、诵唱和伴奏都是由一人完成。多于一人的演唱方式也有,例如有一二人吹笛子、拉二胡或敲碟子、击木鱼等伴奏,或有数人合唱最未一句以加强气氛,谓之“接后音”;凉州贤孝的音乐唱腔十分丰富,既保留着许多古老的唱腔曲牌,又吸收了“凉州杂调”和西北民歌的丰富营养,融汇化用,自成一格,充满浓郁鲜明的地方特色;凉州贤孝的唱词以凉州方言为主,幽默风趣,通俗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又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凉州贤孝只有以凉州方言演唱,才韵味十足,感人至深,是凉州本土所独有的、不可替代的一种民间文艺形式。凉州贤孝的唱词自由多变,一般是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针对具体环境,灵活设置,不拘一格,演唱中,艺人们为了活跃气氛或调动听众情感,有时还即兴创作,与听众交流,唱词多合辙押韵,妙语连珠,引人入胜;凉州贤孝主要以口头的方式进行创作和传承,而不是依靠文字的记载和传播,这就决定了他的口语化。因为这种口头创作与传播又总是与创作和传播的群体密不可分,传承这些内容的人员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一群人们,他们的语言通常都是生活中最通俗的语言,其中还可夹杂地方俚语。

多彩非遗丨凉州贤孝(国家级)

凉州贤孝常用的曲调有:招徕观众、烘托气氛的光调过门;长短随意,根据听众多寡、兴味高低而安排的间奏过门;赋比起兴、预示情节悲喜的开篇越音;交待事件、步步发展的光调;引向高潮,字字紧扣的喉音;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的悲音;悲愤欲或诙谐有趣的花调等。

多彩非遗丨凉州贤孝(国家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盲人队伍逐渐减少,盲人所从事的职业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性,许多盲人不愿意再从事这种靠街头卖艺为生的行当,艺人队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状况;目前,活跃在街头的艺人,有一部分人靠卖艺来赚取生活费,还有一部分人是为了“娱乐”或“解闷”,武威文化广场是凉州贤孝艺人们表演的主要舞台。目前,全市有“凉州贤孝”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4人,其中:4位盲人,1 位健康人;从事贤孝演唱的艺人100多位,其中:盲人50多位,健康人40多位;建成凉州贤孝传习所5个,其中:市区1个,农村4个;国家级传承人每年享受20000元补贴。省级传承人每年享受5000元补贴。编辑出版了《凉州贤孝精选》(第一部),80万字,共印制2600册;拍摄了《凉州贤孝精选》、《贤孝汇演》等专题片3部,时长420分钟,刻录光盘300多张;录制张乾茂、叶玉贤、甘祯等已故艺人演唱的《白马卷》、《金钗记》、《拔肝献母》、《丁朗刻母》等经典唱段的磁带40盘,时长1600分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