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古建」龍勝金竹寨壯族干欄民居

「八桂古建」龙胜金竹寨壮族干栏民居

關注我們

☀定期推送廣西地情:廣西之最,地名由來,風土民情 ,八桂古建,歷史人物等諸多優質內容,關注我們妥妥沒錯!

龍勝龍脊梯田,世界的一道奇觀,記錄了壯族先祖在農耕文明中的點點滴滴。而龍勝壯族賴以生存的幹欄民居建築,則是龍脊奇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地處龍勝壯族聚居區的金竹寨,因寨子遍佈金色竹林而得名。居民均為壯族,建築是北壯幹欄的典型。金竹寨是龍脊十三寨的“第一寨”,也是進入龍脊景區的必經門戶,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壯寨的楷模”。

「八桂古建」龙胜金竹寨壮族干栏民居

龍勝金竹寨寨門

金竹寨幹欄民居建築是壯族建築最為突出、最為典型、保持得最為完整的地區之一。

幹欄式民居建築,是一種下部架空的住宅;是離開地面,依樹積木而形成的建築物。也被稱為木樓或吊腳樓。是百越族群及其後裔普遍採用的一種住宅形式。壯族將幹欄建築稱為“麻欄”。

事實上,幹欄建築既是對自然生態環境適應的結果,也具有鮮明的稻作文化色彩。由於龍脊壯族聚居區的降雨量充沛,山地氣候十分明顯。於是,壯族先民便發明了“依樹積木,以居其上,牛羊犬豕畜其下”的幹欄建築形式。它具有通風、防潮、防盜、防獸等優點,對於氣候炎熱、潮溼多雨的中國西南部亞熱帶地區非常適用。

金竹壯寨建於清末民初,屹立在山麓的陡坡上,典型的高腳幹欄式建築,鱗次櫛比,由山腳到山腰,層層疊疊,錯落有致,整體望去,雄偉壯觀;其建築嚴格依循了壯族的傳統風格,依山傍水,面向田野,前景開闊,採光通風好。

「八桂古建」龙胜金竹寨壮族干栏民居

龍勝金竹寨地勢

金竹壯寨的幹欄民居住宅,大多為三層木樓結構,以石頭地基,高壘石坎。通為三柱二三間小屋和五柱三間大屋,兩頭披廈,懸山式,人字形剪刀架頂,單簷,四面倒水,四坡面相連,覆蓋小青瓦,四壁密裝。第一層架空,放置農具,圈養牲畜;二層為正屋,堂屋與火膛設在中心,兩側為居室;三層為閣樓,堆放穀物和雜物,山牆尖處局部開孔,使得閣樓的通風與採光效果大大增加。而居室的格局,又各有特點。一般來說,壯族村民都會敬重地將神龕端放在整座房屋的中軸線上。前廳用來舉行慶典和社交活動,兩邊廂房住人,後廳為生活區。屋內的生活以火塘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邊進行。

特定的山地環境使金竹寨的道路交通具有一定的獨特性。由於聚居的山勢險峻,出行不便,於是,當地的壯族村民克服了種種困難,從山腳到山頂、從屋舍到田園,路面全用寬平的石板鋪設,形成了獨具一格的交通網點佈局。如今,走進金竹寨,清潔乾爽的石板路,能引你進入家家戶戶。在這裡,能一眼看到以竹筧、石槽引來的山泉水。此時此刻,坐在原汁原味的壯族幹欄樓裡,用山泉水泡一壺“龍脊茶”,喝一杯西方人稱為“東方魔水”的龍脊水酒,聽一曲優美婉轉的的壯族山歌,用心領略壯族先民傳統古樸的獅公舞、竹竿舞、扁擔舞,接一個凌空拋來的多彩繡球,心已不知不覺融合在壯族文化的源流中。

「八桂古建」龙胜金竹寨壮族干栏民居

金竹壯寨的幹欄民居住宅

2007年,金竹寨獲得中國景觀村落的美稱。

置身金竹寨,抬頭仰望,雲繞幹欄走,其行雲流水的線條,令人驚歎不已:天與人原來如此接近。

在廣西各地,曾經偏居一隅的壯族幹欄建築,帶給人們更多的是獨特的欣賞;儘管幹欄的木柱在歲月中已經光澤不再,但幹欄還是那座幹欄,它是家,是那些在大山裡生活的人們的家!

更多鏈接:

廣西地方誌辦公室出品

審校:吳輝軍 遊 勇

總編:李秋洪 鄧敏傑

※參考文獻:

《廣西古建築志》,廣西地方誌辦公室編

圖片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