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死一次要花多少錢?

最近,“死亡”成為了熱議的話題。一些省份開始推進殯葬改革,越來越多的遺體要由“土葬”變為“火葬”。但與此同時,也有質疑的聲音認為,殯葬事業存在壟斷現象,這也是很多地方積極推動“火葬”的動力之一。那麼,在中國“送”走一個人到底需要花多少錢?

火葬,看似已經是中國人逃不開的命運,但實際上推廣時間也不過是二三十年。

1985年,國務院發佈了《關於殯葬管理的暫行規定》,首次規定在“人口稠密、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地區推行火葬,並對不遵守該規定的國家職工實行處分。

1997年7月21日發佈的《殯葬管理條例》同樣規定:“將應火化的遺體土葬或者在公墓和農村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遺體、建造墳墓的,由民政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強制執行。“(”強制執行“部分已於2012年被刪除)

二三十年的時間過去了,到了2017年,中國遺體火化率僅為48.6%。並且,遺體火化率在2005年達到53%之後,一路下跌,再未超過50%。

在中國死一次要花多少錢?

並且,不同地域之間的遺體火化率相差也非常大。科學博主@八爪章魚遊遊遊 是遼寧人,他在微博中寫到:“我以為全國都嚴格執行計劃生育,結果不是;我以為全國人民死了都火葬,結果不是。”

早在2006年,民政部就發佈數據稱,北京、天津、上海、遼寧、廣東等大城市火化率接近百分之百。

形成強烈對比的是,2016年新華社報道,近年來海南省的死亡人口火化率一直徘徊在8%左右。

而強力推進殯葬改革的江西,火化率也不容樂觀。2018年4月22日,《江西日報》報道稱,截至2017年底,全省遺體火化率較2016年提高了6.4個百分點,達到35%,增幅連續兩年超過5%,居全國第二,全省有15個縣(市、區)火化率達到100%。

江西強力推進殯葬改革的更大背景是,民政部在2014年提出,至2020年全國火化率達到或接近100%。壓力層層向下傳遞,江西一些市縣更是要求,在2018年9月1日零點起,不管身份,不管地區,喪葬100%火葬。

") 0px 16px no-repeat rgb(255, 255, 255);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SimHei; font-size: 24px; font-weight: 500; line-cdth 50px; border-bottom: 1px solid rgb(150, 150, 150);">更讓人擔心的是,未來會不會“死不起”?

事實上,最近幾個月,因為強力推進“殯葬改革”,江西已經出現多起輿論事件。

4月,江西省弋陽縣一位老人死亡後被家人土葬。結果,7天后,當地多部門強行起棺,將棺木和死者遺體送往殯儀館火葬,弋陽縣委宣傳部通過微信公眾號“弋陽關注”發文稱,“整個處置實施過程進展順利,家屬情緒平穩”。

6月,江西上饒一位工作人員去死者家裡推廣火葬,結果遭家屬潑糞對抗。

民意對強推火葬的反彈那麼大,一定程度上還有因為老人有“入土為安”的老觀念。即便殯葬改革是現實的需要,鼓勵火葬也是必然的方向,但移風易俗是否僅有強力推進一個選擇,還是可以討論的。火葬對很多年齡較大的農村老人來說,接受起來還有難度,之前各地強制執行,效果都非常不好。殯葬陋習“被砸得粉碎”可沒那麼簡單,周口平墳運動停止後,短時間又恢復百萬座墳墓,就是最好的例證。

在中國死一次要花多少錢?

") no-repeat; display: block; text-align: left; font-size: 14px; cdth auto; line-cdth 15px; padding-left: 30px; color: rgb(141, 141, 141);">短時間內改變上千年的傳統觀念並不現實

更何況,2012年《殯葬管理條例》就刪除了“拒不改正的,可以強制執行”條款。棺材也屬於私人財產,未經當事人同意,任何人不得強行掠奪。私闖民宅,搬走財產,收繳砸碎,無疑違背了憲法和法律的規定。尤其是,涉及民間風俗習慣和傳統,單靠行政命令強制執行,難免會造成人心不安。

除了“入土為安”的觀念難以動搖以外,更現實的擔心來源於經濟層面。

2017年11月6日,江西大成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江西省建材集團、江西省軍工控股集團共同出資組建了江西省殯葬投資集團,註冊資本2億元人民幣,集團已與四大國資銀行、江西銀行、贛州銀行、中信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建立戰略合作關係,授信總額120億元。報道稱,2018年, 江西省殯葬投資集團在省民政廳的指導下,推進殯葬服務標準化的建設,打造中國殯葬改革和殯事業發展的江西樣板。

這一殯葬改革的背景引發了很多人的質疑:強制火化是不是為了“照顧火葬場的生意”?禁止土葬是不是為了“搞集體公墓賺錢”?

中國最初推廣火葬的最主要原因是為了節儉辦喪事,同時還能節約土地。然而在實踐中,火葬往往只是比土葬多了運屍、存屍、火化的步驟,之後繼續土葬。對於農村人來說,只是在正常的喪事程序中多了一筆火化費用,除了加重負擔並沒有什麼意義。

一般來講,常見的殯葬費用分為三大部分:第一是基本項目,包括遺體接運、冷藏、火化、骨灰寄存,這一部分由政府定價;第二是服務類的附加項目,包括壽衣、穿衣、淨身、美容、禮儀隊、靈柩、場地租用等,這一部分實行政府指導價;第三是實物類的附加項目,包括花圈、鮮花、鋪蓋、儀式、骨灰費、墓地等,這一部分實行市場調節價。而第二和第三部分就是多年來為人詬病的“殯葬暴利”。

2014年,《大連日報》曾在報紙上曬出一位大連市民操辦母親葬禮的賬單:壽衣“七件套”等,1400元;佈置小靈堂等,800元;火化等基本殯葬服務,3000元;租車,1100元;花圈,1200元;鮮花,560元;紙紮品,500元;骨灰盒,5200元;請親友吃飯,8000元;墓地,118800元。總計達到140560元。

在中國死一次要花多少錢?

而且,家屬還沒法講價,一旦談價,便被對方扣上“不吉利”的帽子,背上“不孝”的心理負擔。在2018年3月份,《新京報》報道說,青島一位老人去世,據他的家屬列出的殯葬花費明細,老人從去世到遺體告別收費名目達18項,共計98215元,其中與花相關的收費就達到了61200元。家屬稱,“面對這麼高的費用,我們提出了疑問,但工作人員稱,如果不繳費,就沒法給老人辦理火化證。”

殯儀館之所以這麼“橫”,與管理模式有關。雖然殯葬業已經允許民資進入,但是各地民政部門都下屬有自己的殯儀館,同時民政部門又掌握了民營殯儀館的行政審批大權。

") 0px 16px no-repeat rgb(255, 255, 255);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SimHei; font-size: 24px; font-weight: 500; line-cdth 50px; border-bottom: 1px solid rgb(150, 150, 150);">不如把殯葬觀念的變革交給時間

更為核心的問題是,改革首先是重要而緊急的問題,出發點與落腳點距離最短的問題,也就是能立竿見影惠及民生的。很多地方強推的殯葬改革,與其說是改革,不如說是擾民。現在火急火燎地強力推進,不如把這個難解且民意反彈巨大的事情交給時間。

光明網的一篇評論中寫道:“喪葬火化是大勢所趨。對此,即使是生活在農村地區的人們也並非昧於此勢。對於那些離土打工的中青代農民及其後代來說,改變喪葬觀已非難事。”

在中國死一次要花多少錢?

的確,陝西的華商報就曾做過一份調查,在接受調查的80後、90後群體中,有超過八成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死後沒有必要買墓地。誠然,這種觀念隨著年齡的增長會發生一些改變,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年輕人群體中“入土為安”的觀念並沒有那麼強烈了。

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抱怨“死不起”的時候,可以更多的通過經濟手段對殯葬改革加以引導。

例如,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從今年的5月1日起,就對戶籍居民等群體,全面免除遺體接運費、存放費、火化費、骨灰盒費、標準墓穴使用費等費用。

類似的還有大連市民政局舉辦的海葬,本地戶籍居民可免費海葬。不能指望中國人一下子改變延續多年的葬禮傳統,但至少,清理“殯葬暴利”,讓人“死得起”是可以寄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