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亮點」汛來問黃河 安瀾自可待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建忠 周愛春

黃河蘭州水文站流量從2700立方米/秒上漲到3600立方米/秒,僅用了3個多小時。受劉家峽至蘭州區間強降雨影響,黃河蘭州水文站7月23日4時54分流量達2700立方米/秒,形成黃河2018年第2號洪水。黃河防總髮布黃河上游汛情藍色預警,並啟動黃河上游防汛Ⅳ級應急響應。

「服務亮點」汛來問黃河 安瀾自可待

高漲的水位時刻警醒世人:黃河洪水憂思仍在。

進入6月以來,黃河上中游降水偏多,暴雨過程頻繁。截至7月23日,黃河流域累積面雨量215.3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51%,為1961年以來第三位。黃河安危歷來是事關國家全局的大事要事,防汛、氣象、水文等部門時刻密切監視雨情、水情、工情,力保黃河安瀾。

氣象服務責任重大

黃河是世界上最為複雜難治的河流。

“受到人類活動和氣候條件變化的雙重影響,黃河水沙情勢發生了較大變化。”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水文局副局長霍世青告訴記者,自1982年以來,黃河流域已經35年沒有出現流域大洪水。雖然流域性洪水發生頻次減少、量級有所降低,但局地強降雨呈多發態勢,引發的災害不可估量。

2013年7月,陝西延安遭遇多輪強降雨天氣,其中甘谷一個月內降水量達到662毫米,超過當地一年的降水量。“當時黃河支流雲巖河洪峰達到1780立方米/秒,超過了警戒水位。渾黃的河水漫進城區,水位超過街面兩米,大量淤泥涌入居民的房屋店鋪。”霍世青對這次局地強降雨記憶猶新,該區地處黃土高原,屬於典型的超滲產流區,出現強降雨極易引發洪水。

黃河又是一條河情特殊的河流。黃河下游沿河灘區居住著大量群眾,在小浪底至花園口區間還有1.8萬平方千米無工程控制區,一旦發生漫灘洪水,遷安救護任務十分繁重。“防洪形勢依然十分嚴峻。當前,解決這個問題需要需進一步延長暴雨預報預見期,提高預報精度。”霍世青說。

黃河流域還面臨著嚴重的水資源短缺。黃河以全國2%的水資源,承載了全國12%的人口和15%的耕地用水。同時,隨著流域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矛盾日益突出。 霍世青認為,黃河流域抗旱和生態用水需求較大,黃河水量統一調度顯得尤為重要,有效地做好這項工作,中長期天氣預報的結果是重要的決策依據。

統籌做好黃河流域防汛抗旱氣象服務工作,任務艱鉅,責任重大。黃河流域氣象業務服務協調委員會主任、河南省氣象局局長王鵬祥深深感到,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對流域氣象服務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服務亮點」汛來問黃河 安瀾自可待

 依託科技利器防禦洪水

自2006年7月2日10時第一份《黃河流域天氣預報》對外發布至今,黃河流域氣象中心護衛母親河安瀾已走過11年。從無到有,如今黃河流域氣象業務體系基本形成。

黃河流域目前佈設了48部新一代天氣雷達、9部風廓線雷達,有效探測範圍基本實現黃河沿岸地區全覆蓋;佈設國家級自動氣象站727個、區域自動站8442個、國家地面天氣站(骨幹站)2114個,綜合氣象觀測保障能力基本形成。雷電、大氣成分、農業氣象、環境氣象(紫外線、酸雨、能見度)等專業氣象觀測站網初具規模。地面觀測數據傳輸時間頻次達到分鐘級,數據質量控制和觀測運行監控系統初步建立。沿黃河流域共部署風雲系列衛星接收處理系統14套,遙感資料得到全面應用。

通過科研人員科技攻關,基於各類觀測數據的綜合氣象觀測業務集成平臺初步建成:

建立了涵蓋產品製作、預報會商、服務分發、信息共享等方面的流域氣象業務流程;

開發了流域降水監測、預報、服務等三大類20餘種氣象服務產品;

建立了黃河流域災害性天氣聯防、技術研究、預報方法探討等常態化技術交流機制;

建成黃河流域氣象信息共享系統,實現流域內綜合數據信息在流域中心的拼圖、顯示以及數據檢索、查詢、共享和應用;

建成黃河中下游流域氣象實時數據庫,實現了流域歷史數據的數字化查詢分析;

建成黃河流域定量降水預報系統,進一步完善流域面雨量預報業務,實現流域內面雨量的實時監測計算;

開展流域乾旱遙感及實時監測……

流域各省(自治區)氣象局根據當地特點和資源優勢,開展各具特色的流域氣象業務服務——青海省氣象局製作發佈三江源氣候變化評估決策諮詢報告;甘肅省氣象局與水利部門合作,開展乾旱監測預警服務;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主動開展災害性天氣區域聯動聯防;山西省氣象局加強風險預警產品聯合開發;陝西建成渭河流域氣象預警服務業務平臺,在保障渭河防洪和下游安全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山東省氣象局實現黃河流域水文、氣象、災害風險數據的實時共享和拼圖,更加有效地開展針對性服務。

凝聚合力共同守衛

受降水影響,7月8日,黃河上游形成黃河第1號洪水,中游渭河發生超警洪水。上游唐乃亥站最大流量達到3440立方米每秒,為1955年建站以來第6位;唐克水文站最大流量達到607立方米每秒,為建站以來最大洪水。渭河流域洪水過程中,魏家堡水文站最大流量達到4290立方米每秒,為1981年以來最大流量;華縣水文站最高水位一度超警戒水位0.72米。

基於智能網格預報構建的黃河流域預報“一張網”在這次氣象服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黃河流域氣象中心的技術人員利用該系統,提前準確做出了基於河段的精細化預報,利用黃河流域氣象信息共享及服務系統及時開展了服務。

根據預報,黃河防總髮布黃河上游汛情藍色預警,啟動黃河上游防汛四級應急響應,保證今年黃河1號洪水順利通過。黃河防總常務副總指揮、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嶽中明表示,今年以來,黃河流域氣象中心高度重視黃河防汛氣象服務,及時主動提供了詳細準確的天氣雨情信息,為黃河防洪決策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撐。

為適應黃河流域防災減災和綜合開發利用對氣象保障服務精細化、專業化、個性化提出的更高要求,今年5月,黃河流域氣象中心將原來的信息彙集、聯防服務兩大職能調整為信息彙集、業務建設、氣象服務、科研交流、部門合作五大職能,大大擴展了流域氣象工作領域。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正在為流域氣象保障服務能力提升提供新動能。今年6月編制的《黃河流域氣象保障服務能力提升行動計劃》提出,力爭到2020年流域氣象保障服務能力大幅提升,科技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顯著增強,水文氣象核心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功能明確、結構合理、業務健全、運行高效”的黃河流域氣象防災減災中心、專業氣象服務中心基本建成。

“從2017年起,流域氣象服務的重點從大江大河氣象服務擴展到支流及中小河流域並舉,從關注流域性災害性天氣到關注局地性氣象災害並重,將流域氣象服務進一步做深做細。”王鵬祥指出,服務全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流域氣象工作應當更好地發揮好基礎性、前瞻性和保障性作用。

精細監測、精準預報、精確預警、精心服務——合力守衛,祈黃河安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