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那麼多育兒、早教、學習「神器」?真正的神器就是爸媽!

哪有那麼多育兒、早教、學習“神器”?真正的神器就是爸媽!

討論育兒和家庭教育話題,我比較反感一個詞——“神器”,什麼育兒神器、早教神器、孩子學習神器,一見到,腦子裡馬上會打一個問號。

它們幾乎無一例外地告訴爸媽,孩子什麼習慣養成不好,有多可怕,而此神器,功能強大,“高效培養”、“有效開發”、“一用就好”,讓人覺得,買上一個,所有難題迎刃而解。

恕我直言,它們說服父母們的方式,和美容院說服女性買卡、賣保健品的說服老人家們掏錢,是一樣的套路。

在你決定置辦某神器之前,有幾個問題,恐怕先要好好想想。

哪有那麼多育兒、早教、學習“神器”?真正的神器就是爸媽!

機器育兒,可能是未來孩子著迷電視、手機的開始

曾經在悟空問答上遇到一個問題,一位寶媽問:

“寶寶太鬧,一個人帶起來有點費勁,有什麼可以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早教機推薦嗎?“

這位媽媽,實際上是希望有一個“機器”來替自己哄孩子。早教機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是否有益暫且不論,這麼做,直接的負面後果,就是孩子會慢慢著迷於各種各樣的“機器”,而變得不那麼喜歡與“真實的人”交流,甚至會形成對此類機器的依賴。

使用早教機只是個開始。

很多家庭讓電視來“哄”孩子,然後孩子著迷看電視,大人開始煩惱:我孩子太愛看電視怎麼辦?

有的家庭用手機來“哄”孩子,只要孩子玩著手機,不哭不鬧就好,很快發現,孩子迷上了手機,不給手機就哭鬧。大人又開始煩惱:我孩子太愛玩手機怎麼辦?

要避免孩子過於著迷這些“機器”,唯一的辦法,就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不用這些東西來哄孩子。否則,大人得了一時的輕鬆,日後會收穫無窮無盡的煩惱。

真心爸媽自己帶大兩個孩子,知道一個人帶孩子確實挺不輕鬆,更不用說有的家庭還需要一個人帶兩個娃。一個人應付不過來,或想騰出手來做一會兒家務、做做飯、休息休息時,不用早教機、故事機、手機、電視,有什麼法子可以讓孩子自己玩兒那麼一小會兒嗎?辦法是,幫孩子喜歡上玩玩具、喜歡上看書。

玩玩具,尤其是動手搭建的玩具、需要拼插的玩具,既能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又能鍛鍊他的動手能力。一兩歲的孩子,遇到喜歡的玩具,就能自己玩上好一會兒,這時,大人就可以一邊陪伴,一邊讓自己獲得片刻喘息。(當然,給孩子玩的玩具,一定要適合他的年齡,避免孩子誤吞玩具零件或者受傷。)

讓孩子喜歡上閱讀,也是既能讓大人休息,又有利於孩子發展的好辦法。一歲以內的孩子,給他大卡、紙板書或者布書,他就能自己安靜地看上一會兒,隨著年齡增長,他能自己看書的時間會越來越長。

哪有那麼多育兒、早教、學習“神器”?真正的神器就是爸媽!

機器育兒,爸爸媽媽的角色被機器替代,降低親子相處質量

一些爸媽選擇各種“機器”幫助育兒,不是為了圖省事,是真的想為孩子好。比如懷孕時,就用胎教機做胎教,孩子幾個月時,給他買早教機故事機,再大一點,給他用點讀筆、學習機,還有最新的家教機器人。

大人的出發點當然是好的,但是,本來需要由爸爸媽媽做的事,被機器替代,會減少親子交流的時間,讓爸媽的陪伴變成簡單的“呆在一起”,親子相處的質量會大大降低。

有些爸媽發現,明明每天都和孩子呆在一起,但是孩子說什麼,自己卻聽不明白,孩子哭鬧時的需求是什麼,自己也一點都摸不著頭腦,這些,可能正是親子相處質量不高、真正有效的交流太少所致。

機器畢竟是機器,沒有人類的情感,也缺乏真實的互動。如果說孩子的早期教育有什麼神器的話,這個神器,就是爸媽媽媽自己。

孩子使用機器時,其實爸媽常常就在孩子身邊,既然在,為什麼要讓機器取代自己的角色呢?難道大人自己教育孩子的能力,還不如一臺簡單的小機器嗎?

哪有那麼多育兒、早教、學習“神器”?真正的神器就是爸媽!

孩子習慣使用“學習機器”,會影響真正的學習能力

一位媽媽問我:

我孩子馬上上初中了,學習成績一般,我要給他買個學習機嗎?

我的回答是“不要”,孩子的學習成績,由學習能力決定,機器能做的只是灌輸,沒有辦法幫助提升學習能力。

比如,一兩歲的孩子自己翻書看,是主動獲取信息,哪怕獲得的信息還不夠豐富,那也是他自己的能力。隨著閱讀量的增加,他獲取信息的能力會不斷提高。但如果孩子接觸到的信息,由早教機或者故事機輸出,孩子就變成了被動接受信息,他自己的能力,就得不到鍛鍊。

孩子一兩歲時,這個負面作用還不明顯,等孩子上學後,爸媽就很容易發現,孩子在學習上,會特別被動,老是等著人“喂”,不願意自己做出努力,這樣的孩子,學習能力會大大低於習慣於主動獲取信息的孩子。

學習,是通過閱讀、聽講、思考、研究、實踐等途徑獲得知識或技能的過程,大腦就是最好的學習工具。

各種幫助孩子學習的機器,會給孩子一種誤解,就是學習是需要藉助機器來進行的,而不是由自己大腦主動進行的。習慣了這種看似簡便的方式,在學習上,就很容易變得懶惰,不喜歡主動閱讀、思考、研究,那麼他自己學習的能力,就很難發展起來。

舉個例子,從小不怎麼使用這些機器的孩子,他上學後寫作業時,遇到困難,可能會自己去翻課本、找之前做過的類似的習題,自己解決問題,或者向父母求教。但習慣了機器的孩子,很可能就去網上找各種“作業機器”——作業幫助軟件,直接獲取答案。

我們不止一次遇到爸爸媽媽,煩惱於對孩子直接到作業軟件中找答案。其實根源很可能在於,孩子從小就習慣於依賴機器,沒有培養出自己動腦筋的習慣。

所以我們特別想提醒爸爸媽媽們,最好不要從小就給孩子使用各種各樣的學習機器,再好的學習機器,都比不上一個主動求知、積極思考的頭腦。

哪有那麼多育兒、早教、學習“神器”?真正的神器就是爸媽!

“矯正型機器”,會幫你把孩子變成機器

除了學習機器,我還發現,所謂育兒神器,還有一個類型,就是“矯正型機器”。我就見到過兩個比較嚇人的。

一種是坐姿矯正學習椅,承諾幫孩子養成良好坐姿的,座椅上帶兩個“揹帶”,其實叫“綁帶”可能更合適。用法是,孩子坐在椅子上寫作業時,把揹帶套在肩膀上,實際上就是把孩子以某個“正確”的姿勢綁在椅子上。

另一種是握筆姿勢矯正筆,握筆的部位有兩個固定形狀的手指套,孩子把手指頭伸進去,就保證能用“正確”的姿勢握筆。

它們都是很有創意的產品,不過我想,父母們用這些東西來幫助孩子矯正某種不正確的姿勢的舉動中,深藏著一個細想起來不那麼人性化的觀念,就是把孩子當成可以用機械裝置來訓練的“東西”,或者,簡單說,就是把孩子本身,也當成機器。這才是真正的嚇人之處。

孩子的坐姿、握筆姿勢當然重要,但有效的辦法,是幫孩子瞭解要領,讓孩子自己體會正確坐姿和握筆姿勢的好處,而不是用某種機械裝置讓他不得不採取所謂正確的姿勢。這兩種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叫學習,後者叫禁錮。

除了醫學上的需要,我們反對對正常孩子使用任何類型的矯正裝置,更不用說禁錮裝置。

分析了這麼多,不知爸爸媽媽們掏錢去買那些所謂神器時,會不會稍微多想一點點:

我買它,到底是為什麼?

它對我的孩子,是否真的有好處?


真心爸媽(徐智明、高志宏):

我們是一對真實的爸爸媽媽,本科均畢業於北京大學,真心媽媽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育有兩子,一個生於2002年,一個生於2006年。我們在這個專欄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親身經驗、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討論、提問。(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真心爸媽已出版的育兒書:

養育是不控制孩子,也不懈怠自己。 《育兒基本(1)》分享真心爸媽實現孩子自主生活、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情感的基本教養法則;《育兒基本(2)》,分享真心爸媽與孩子合作的理念和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