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烽火起卢沟

“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落芷江”。今年是卢沟桥事变发生81周年,81年前打响抗战全面爆发的第一枪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

八年烽火起卢沟

1901年清政府与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中一条为北京至山海关的铁路由各国出兵保护,日本由此获得了在华北驻军的权力。同年日军成立了“华北驻屯军”,其司令部设在天津。“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有相机发动了“一二八”事变、侵犯长城和华北事变,中国和日本相继签订了《塘沽协定》和《何梅协定》(对于这个协定目前学术界存在着争议),规定:中央军退出河北,由西北军29军驻防华北,同时中国军队退到芦台以西、日军撤回长城以北,将中间地带化为非军事区。

八年烽火起卢沟

1935年之后第29军进驻北平和天津,其中冯治安的第37师驻扎在北平的南苑、西苑、丰台和河北的保定一带;张自忠的第38师驻防在天津、廊坊一带;刘汝明的第143师驻防在张家口一带;赵登禹的第132师驻防在河北河间一带。1937年7月7日的晚上,日军华北驻屯军驻丰台的日军开始在卢沟桥进行军事演习。演习结束后,日军声称丢失了一名名叫志村菊次郎的士兵,这位士兵在演习中肚子不舒服,去解手去了,但很快就回到了部队中。日军竟以寻找失踪士兵为由,要求派兵进宛平城搜查,但是遭到中国军队第29军的拒绝。经过协商之后,决定让日军派调查团前往宛平城。1937年8日凌晨,日军华北驻屯军第1联队第3大队大队长一木清直少佐向宛平城发起了进攻,驻守宛平城的第37师第219团在团长吉星文(吉鸿昌的侄子,解放军58年炮击金门时被火炮击毙的中将司令)的率领下给予日军猛烈的还击,全面抗战就此爆发,这就是震惊全国的“卢沟桥事变”,又称为“七七事变”。

八年烽火起卢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