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縣傳說典故:杜康造酒

很多年前,有一家財主。財主家有個小夥計兒,叫杜康,杜康十四五歲,長得濃眉大眼,聰明伶俐,很是喜人。財主家的客人很多,整天大車小轎,來往不絕。客人來了,財主總是酒肉款待。一喝酒呵,就是大半天不散場,杜康在桌前席後,篩酒、送菜,也總是一忙大半天,可是,儘管他每天都是手不離酒壺,卻從沒有喝過一口酒。怕的是財主見了,說他是個“貓兒嘴”呀!一天,財主家又來了幾個憨厚的客人。不用說,財主更是酒宴相待了。杜康呢,也照樣忙他的老行當:擺菜、篩酒。酒過三巡,客人們正喝到興頭上,大酒罈中的酒卻沒有了。這叫人好不掃興。

白水縣傳說典故:杜康造酒

財主見此情景,心想:說啥也不能讓客人們不歡而散。他讓杜康馬上去後村的槽坊灌酒。杜康便掂起了酒葫蘆,往後村去了。他跑啊,跑啊,跑出了村莊,跑過了路旁的小水坑,跑過了前面的小山崗,跑到了他經常來灌酒的後村槽坊。他拿出酒葫蘆,灌滿了酒,往肩上一扛,又跑了回來。他跑啊,跑啊,跑出了後村,跑過了小山崗,跑到了小水坑的近旁。突然一股酒香迎面撲鼻而來,香噴噴、甜絲絲的,他一下子就陶醉在那酒香之中。這時候,杜康肩上的酒葫蘆也晃動起來,直晃得裡面的酒咕嚕咕嚕亂響。杜康跑不動了,他把酒葫蘆從肩上拿下來小心地放在地上,一屁股坐在路邊的小水坑旁。他相:我每天灌酒、篩酒、送酒,卻從沒有喝過酒。今天,我何不喝上幾口兒,也嚐嚐這酒的味道呢?說來也怪,他這樣一想啊,那酒葫蘆也就朝著他晃動起來了。杜康一見,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起酒葫蘆就喝起來了,“咕咚、咕咚”幾口乾酒下肚,杜康也就醉醺醺的了,他正要躺在地上睡一覺,忽然想到:東家讓我來灌酒,我喝掉了這麼多,回去他們要說我是“貓兒嘴”,半路上偷喝酒了咋辦?杜康想到這兒,可著急了。

俗話說:急中生智。他這一急呀,辦法也就急出來了。他把酒葫蘆往水坑裡一按,“咕嘟嘟--”葫蘆滿了。他趕忙把酒葫蘆往肩上一扛,就回去了。財主和客人們正等得著急,見杜康像飛的一樣跑了回來,汗水把他穿的小夾襖都溼透了。老財主還是把他責怪了一頓。杜康因為心虛,也不敢回嘴。一回來他就連忙把葫蘆裡的酒往酒壺裡一倒,篩酒去了。杜康一邊篩酒,一邊心裡直撲騰:我往酒裡兌了水,等會兒一喝,酒味不夠,還非捱罵不可。誰知,那酒一著熱火,立刻有一股股香氣從酒壺中飄出來,飄得滿院都是噴香噴香的。客人們一喝那酒啊,嘴裡粘糊糊、甜絲絲的。一個個點頭晃腦,連連說:“好酒!好酒!”財主一高興,就每天讓杜康扛著酒葫蘆去灌酒。

從此,杜康有酒喝了。他每天去灌酒回來,都要坐在那個小水坑旁喝一陣子。然後,他再把酒葫蘆往水坑裡一按,讓它“咕嘟”一陣子。日子長了,杜康的酒量越喝越大;酒裡面的水越兌越多;杜康灌來的酒,財主們說越來越好喝。杜康呢,也越來越糊塗。他非要探個究竟不可了。這一天,客人們都走了。杜康提起酒葫蘆又來到那個小水坑旁。他把酒葫蘆灌滿了水,往旁邊的地上一坐,嘴對著葫蘆喝了起來。他越喝越香、越喝越甜,不一會兒,就喝醉了。他倒在小水坑旁,睡了一大覺。不知過了多久,杜康迷迷糊糊地聽見有人喊他:“杜康!杜康!趕快醒來。這是一口酒井,裡面的酒是不能多喝的。”杜康睜眼一看,一個人影也不見。可是,“這是一口酒井”的話,他卻深深地記在心裡了。

杜康知道了這口酒井以後,不久就辭去了財主家的活兒,在那個小水坑旁蓋了幾間茅草屋,自已動手開起槽坊來了。他做酒用的水,都是從那個小水坑中打來的。杜康的第一缸酒做好了,他請來鄉親們喝了個痛快。杜康酒質厚味濃,清香撲鼻,蜜甜蜜甜的,從此,杜康酒的名聲,就傳遍了遠近四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