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魔集聚地“顺风车” 出了这么多事了 难道还要给不法分子机会吗

色魔集聚地“顺风车” 出了这么多事了 难道还要给不法分子机会吗

又一个姑娘命丧顺风车司机之手。

三个多月前,空姐乘顺风车遇害案之后,我再也没坐过顺风车,可心里还是忍不住对顺风车的前景保持审慎的乐观。毕竟,悲剧那么惨痛,滴滴确实做了整改,比如突出了紧急求助功能,本来广受诟病的个性化标签和评论也下线了,司机每次接单之前,都被要求进行面部识别,这一度让司机朋友们吐槽得很厉害。

为了减少安全风险,滴滴关闭了每天22点到6点之间的顺风车服务。可是这一回,那个浙江乐清的姑娘,在大白天里惨遭毒手。那些查漏补缺看起来不是挺靠谱么,怎么还是“放过”了一个恶魔?而且谁也没想到,悲剧这么快就重演了,而且几乎拿的是同样的脚本。这叫人恐惧、叫人心痛,更叫人无言以对。

色魔集聚地“顺风车” 出了这么多事了 难道还要给不法分子机会吗

人们对滴滴顺风车的信任怕是再也难以挽回了。好多人都表示要抵制顺风车,甚至呼吁取消这项服务。我一向是拥抱新事物的,对这种“出事就取缔”的声音,向来抱有警惕,可这回,一贯的立场也开始动摇。如若风险如此不可控,还以“鼓励新事物”纵容其带病裸奔,就有点娇惯孩子的意味了。出事之后,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就没含糊,要求滴滴整改,暂停了浙江地区的顺风车业务。

只不过细究起来,把板子打在顺风车这个服务项目上,冤倒是不冤,但不得要领。

这桩惨案被曝光之后,很快有报道指出在这个凶手作案的前一天,就有乘客投诉过他。那位侥幸逃脱的林女士,先是被诱骗在系统中取消了订单、改为私下交易,尔后被带到偏僻的地方,甚至在脱身下车之后,还被尾随了一段距离。仅凭常识判断,就知道这个司机蓄谋已久、套路熟练,和那些鸡贼绕路的司机显然不是一个性质。只可惜,滴滴客服的认知和常人似乎有很大偏差,在空泛地承诺“两小时之内答复”之后,司机仍旧安然地接单,或者准确地说在狩猎下一个女乘客。这桩投诉石沉大海一般杳无音信,直到悲剧发生,才再一次被打捞起来。

色魔集聚地“顺风车” 出了这么多事了 难道还要给不法分子机会吗

三个月前杀害空姐的那个顺风车司机,也曾经因为言语骚扰被投诉过,事情后来不了了之,滴滴给出的理由堪称奇葩,“联系不上司机本人”。于是“失联”的司机,继续畅通无阻地接单。中间不过三个月,两次阻止悲剧的机会一一被“完美躲闪”,姿势竟然还差不多。投诉本是纠偏纠错机制,可却接二连三地失灵了。说这只是巧合、不是系统性的纰漏,谁都不信吧。

更让人绝望的是,乐清女孩上了凶手的车之后,也不是毫无生机。女孩遇到危险后发出了求救信号,她的朋友联系滴滴之后,得到的是“一小时之内回复”。这一小时内,焦急的朋友先后催了七次,但都只是被要求继续等待,并表示客服能做的只有“加急标红”。从这番陈述中,大家都能脑补出客服接电话时露出的“职业性微笑”吧。人家急成这样,您就没觉察出事态非同小可么?

出了这些事,我们会看到整个流程这么来,竞争对手开始大量暴光滴滴的负面新闻,当事人找滴滴赔偿。辛亏这次司机还在。然后滴滴找媒体公关。时间长了,大众就开始遗忘。

在乘坐网约车的过程中提高防范意识:第一,尽量不要单独在深夜打车出行,尤其在酒后需要友人护送;第二,单独乘车时尽量坐在后排座位,将车辆信息提供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并保持联系;第三,通过观察和导航对行进路线进行核对,不去偏僻人少的地方;第四,发现不法行为冷静对待,寻找机会呼救报警。 最重要的是不能给他们机会,不要乘坐网约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