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后有量,鄭成功有祠

在反清復明的主要勢力中,盤踞臺灣的鄭成功絕對是力量最強大、態度最堅決的一支。

按照常理來說:這樣的敵對反動勢力,不但要把他打倒,還要再在他身上踩上一萬腳!

這還不夠,繼續挖墳辱屍、挫骨揚灰,也是常見之事。

但出乎這種陰暗心理的假想:滿清卻完全是另一種處理態度。

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集林則徐的外甥與女婿於一身的沈葆楨,時任福建船政大臣,以欽差身份去臺灣。

當他來到鄭成功舊居時,有感於鄭成功當年把荷蘭人趕出臺灣之壯舉,全然不顧鄭成功當年身為“反清復明逆賊”的政治定性,向朝廷遞交了一份奏摺,奏請在臺南為鄭成功立祠,並請予諡。

同治朝時,當家的自然是西太后慈禧了,而西太后,居然就答應了這事。

準於臺南為鄭成功立祠,並諡忠節。

西太后有量,鄭成功有祠

所以要說:西太后先有量,鄭成功才有祠。

要知道鄭成功當年為了反清,連他的老子都不認的,如此“忤逆”之人,西太后居然給他建個祠的量。

很顯然,西太后雖然是個婦道人家,卻也懂得國家大義,忠義節孝道理。

鄭成功還把佔臺灣的洋人打跑了,他就是國家的功臣。

至於他死忠於朱明,而不肯歸順滿清,那也是為人臣者,各忠其主,份內的事。

政見之爭,可以打敗他,但不否定他,更不汙辱他。反而還諡了“忠節”二字。

西太后有量,鄭成功有祠

沈葆楨達成心願,在新建的鄭成功祠堂上,留了這樣一聯:

開千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

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道,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

這聯寫的極好,如今讀來也是極令人百感交集。

至今臺灣未統一,讓每一個心念統一者,無不依然還有“缺憾還諸天地”之感!

西太后有量,鄭成功有祠

十年之後,清廷在臺灣設省,當年李鴻章帳下的大將劉銘傳為首任巡撫,當他於1889年來到臺南的鄭成功祠時,同樣寫了一聯:

賜國姓,家破君亡,永矢孤忠,創基業在山窮水盡

復父姓,辭嚴義正,千秋大節,享俎豆於舜日堯天

和沈葆楨的聯相比,劉銘傳就更勝一籌了,短短一聯,大致勾畫出鄭成功的一生。

西太后有量,鄭成功有祠

在崇禎上吊、母親被清軍所辱後,鄭成功曾被朱明皇帝賜姓朱,最後退守臺灣到“山窮水盡”處。

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降清後,曾寫信勸鄭成功也投降,但鄭成功堅拒父親,故有“復父姓,辭嚴義正”之說。

不過最後一句“享俎豆於舜日堯天”的說法,未免就太過於政治正確,馬屁拍的很明顯,也是很有勁道的。

不管世人如何評說慈禧,單就她能給鄭成功立個祠這事兒,值得後人給她點個大大的贊。

能有這份雍容雅量的,還真不多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