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姿势!原来古代人是这样借钱的……

古人如果有困难需要借钱,他们要怎么去借钱呢?会是怎样的方式呢?我们一起趟过时间的河流一起去见识见识,原来古代人是这样借钱的......

方式一:写信

古人缺钱想问朋友借,还得精雕细琢写一封书信。但中国古代的士大夫都特别好面子,要把借钱写得很委婉。我们来看一首关于古人借钱的诗,来学学古人如何诗情画意借到钱:

「借银」

梅传春意,雪兆丰年。

遥想仁兄诗酒豪情。兴复不浅。

犹知数百里外,故人穷愁,潦倒卒岁无资乎。

不揣冒昧,赧颊陈情。

伏乞慨掷百金,以纡眉急。

来春蜗居脱业,高情即报。

伫侯好音,便询文禧不一。

涨姿势!原来古代人是这样借钱的……

这首借钱的古诗,读下来,不得不佩服古人借钱的套路:

套路一:动以情

梅花在寒冷的冬天传来的春的气息,这是瑞雪兆丰年的节奏啊。(一般好日子人都心情比较好,所以要借钱得会选好日子)

套路二:会夸人

亲,想起老兄你曾经赋诗咏梅的诗酒豪情,仍然让我激动不已。(夸到情深处,连自己都会被感动,情之深爱之切,不过如此,请受小弟一拜)

套路三:说难处

但您不知道几百里外的老朋友现在正穷得发愁啊,潦倒到过年的钱都没有。(还得搭点老朋友和过年过节的关系)

套路四:确实急

我非常冒昧、厚着脸皮请求您,能够慷慨地拿百两银子砸我,以救我的燃眉之急。(潜台词就是如果不是急用,我这种脸皮薄的人也不会找你借钱的)

套路五:明还愿

明年春天我把房子卖了,就马上报答您的情谊。(我承诺明年春天就还你,体现足够的诚意,有借有还)

套路六:待回复

我在这里站着等待好消息,顺便祝您一切安好。(告诉友人在等待他的帮助,借不借得吭一声啊)

细细看来觉得古人借钱方式太麻烦,百转千回,就是那个“借钱”二字难以启齿,借个钱费时费力。

方式二:典当

一般认为当铺的出现,不迟于南北朝,当铺在历史上还有典铺、解铺、解库、质库、长生库、抵当所等不同的称呼,但典当活动却是早已盛行的。汉代时,典当在民间非常普遍,当时司马相如曾把自己穿的袍子拿到集市上阳昌家里去赊酒,有了钱以后再去把它赎回来。缺钱的古人可以拿物品去典当行抵押换钱,等有钱了再把物品赎回来。

涨姿势!原来古代人是这样借钱的……

典当这种方式,比较便利,但是也存在着弊端,比如生活实在是周转不开,为了生存,有的人把很重要的东西拿去当了,想着日后赎回来,但是物价是会变的,说不定未来想要赎回来的时候,发现价格高的离谱或者当铺老板卷走你的东西跑了,更就有苦说不出了。

方式三:钱庄

明英宗正统年间,大明宝钞贬值,政府放松用银禁令,银钱公开流通。此后几代,由于私钱庞杂,铜钱轻重不一,成色各异,制钱、私钱、白钱三者之间的比价差异大,变动多,兑换业更为发达。

如嘉靖时大开铸炉,钱币名类繁多,单是制钱就有金背、旋边等几十种名目。在此情况下,贩卖铜钱和私铸私熔更多,乃出现若干专营铜钱兑换的金融组织,称为钱店,又叫钱铺、钱庄、兑店、钱肆、钱桌或钱摊,之后,才慢慢演变成钱庄。

涨姿势!原来古代人是这样借钱的……

我们如今所说的钱庄,基本上是起源于江南,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因货币兑换而产生的一种信用机构。早期的钱庄,大多为独资或合伙组织。规模较大的钱庄,除办理存款,贷款业务外,还可发庄票,银钱票,凭票兑换货币。而小钱庄,则仅仅从事兑换业务,简单的理解,即为相当于如今的银行。

正常情况下,几乎不会出现缺钱的时候,不过钱庄只给有钱人借,普通老百姓一般借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