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爲什麼我對中國經濟還是謹慎樂觀

近期,由於股市、貿易爭端、房價控制和去槓桿等不確定因素,導致外界普遍對經濟前景持悲觀情緒,有人甚至認為這是中國經濟的拐點,會就此跌入所謂中等國家陷阱。

我對這個觀點不以為然,至少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比如5到10年間,中國仍將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主要經濟體之一。

首先要明確一個邏輯:一個國家的富裕程度,最終由其技術和工業化水平所決定。所以和美國比經濟總量和總體科技水平沒有意義(除非真要和美國開戰),應該比較的項目,是人均收入和人均的科技和工業化水平。對於中國的經濟總量和科技水平,會引發無休止的爭論。但只看人均水平,卻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確切的結論:

1)中國的人均收入遠遠低於發達國家。

2)中國的人均科技水平還低於發達國家水平。

3)中國的人均科技水平還在快速成長,穩步追趕發達國家。

4)和同樣人均收入的國家相比,中國的人均科技和工業化水平遠遠領先於其他中等收入國家。

現在中國的人均GDP是9000美元左右,和中國差不多的中等收入國家包括泰國、巴西、馬來西亞等等。從人均研發投入、專利指標等科技創新指標來看,中國遠超同等人均GDP的這些國家。

梁建章:為什麼我對中國經濟還是謹慎樂觀

由此可見,中國的人均科技和工業化水平遠超這些國家,甚至接近於一些發達國家中相對落後的成員,比如希臘、西班牙等等,雖然人均收入還是遠低於這些發達國家。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一個國家的科技和工業化水平,最終將會決定人均收入的高低。既然中國的科技發展水平超前於中國的人均收入水平,那麼中國的人均收入提高和經濟提升就會在未來成為大概率事件。

為什麼中國經濟的潛力要遠遠好於其他中等發達國家的呢?這是由科技和工業化水平決定的。比如說,當一個國家面臨國內需求低迷的問題時,一種常用的手段,就是政府通過積極財政政策來花錢刺激經濟。對於一個工業化和科技水平弱的國家來說,如果政府決定花錢刺激需求,但由於其自身生產能力不足,勢必需要進口很多工業品,從而造成貿易逆差和外匯流失,引發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甚至引發金融危機。幾乎所有的中等收入國家,由於自身的科技和工業化水平 不夠,都會經歷週期性的貨幣貶值,雖然看似經濟持續增長,但實際上貨幣貶值抵消了大部分的收入增長。

梁建章:為什麼我對中國經濟還是謹慎樂觀

而中國(類似以前的其他東亞國家)的情況則有所不同,如果需要用經濟政策來刺激消費和投資,基本可以用國內的工業產能來滿足需求,不會引起大幅度的貿易逆差和貨幣貶值(在資本適度管制的情況下)。正因為中國的工業產品具備國際競爭力,所以能在貨幣不貶值的情況下,實現經濟的穩定增長。

中國的科技水平之所以勝於其他中等收入國家,部分得益於中國人的聰明和勤勞。在世界範圍內,中國人的數理化成績好已經得到公認,中國人勤奮程度也有口皆碑。只要參與全球競爭(不閉關鎖國),中國的科技水平就肯定能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而且巨大的人口規模,也是中國科技創新的巨大優勢。(詳見拙作《人口創新力》之相關論述)。所以,中國的人均科技水平接近其他發達國家,應該沒有太大的懸念。

那麼有人會問,中國的人均收入為何滯後於中國的科技發展水平呢?其中有很多原因,中國過去實行的計劃經濟和閉關鎖國是最重要的原因,這也是為什麼改革開放後中國的科技水平會出現報復性的反彈。至於現在人均收入依然滯後的主要原因之一,則是中國的城市化程度尤其是大城市化程度還太低。因為幾乎所有的創新活動都發生在城市,特別是那些人口聚集的大城市。創新導致的效率提升主要體現在工業和高附加值的服務業(如互聯網、金融等領域),而農業和資源型行業的效率提升十分緩慢。現在中國的城市化率只有50%,遠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也就是說,將近一半人口還有大幅提升工作效率的潛力。

中國不僅城市化率滯後,而且其大城市化率更加滯後。中國排名前二十的大城市人口總和,還不到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二十,這在世界範圍內屬於極低的水平。目前這種人口布局,既不利於收入提高,也不利於創新創業,更不利於縮小貧富差距。中國為什麼大城市化率特別低?這和過去的戶籍制度和控制大城市人口規模的政策有很大關係。如果未來中國加快大城市的擴容,讓人口充分自由的流動,那麼中國的人均收入就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一種理論上可行而且高效的扶貧方式,是讓三千萬貧困人口遷入有大量工作機會的一二線城市(這需要花大約1萬億在一二線城市的郊區投資建設廉租房和其他公共設施)。

我們再來看看對中國經濟悲觀判斷的幾個常見論點:

一、重蹈日本八十年代末貿易戰的覆轍。

日本在八十年代末和美國產生貿易摩擦,結果是日元升值,引發房地產泡沫,以後經濟一蹶不振。中國現在的情況表面上類似,但是這種觀點還是犯了看總量不看人均的錯誤。當時雖然日本的經濟總量是美國的一半左右(和現在中國類似),但是人均收入已經接近甚至於超過美國,而現在中國的人均收入還只有美國的20%,城市化率也遠低於當時的日本,所以完全沒有可比性。中國人均收入低,主要原因是因為城市化和大城市化嚴重不足所造成的,也正是因為如此,中國經濟不同於八十年代末的日本,還有很長時間的增長潛力。

二、房價問題。

近年來,中國一二線大城市出現了房價高漲的現象,政府對此出臺了各種限價政策。高房價意味著中國對於大城市的住宅還存在巨量的未被滿足的需求。這會在短期內帶來各種壓力,但長期來看,正好說明中國在城市化和大城市化方面還有巨大潛力。中國在基建和造樓方面的效率是世界一流的,只要政府在這些城市大幅度加大土地供應,就能把需求變換成動力。

三、低生育率問題。

中國的生育率未來將持續走低,但是低生育率的影響要二三十年,近期還不至於對中國經濟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當然,我們要充分意識到人口規模是中國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的關鍵優勢,要及時推出鼓勵生育的政策,才能確保中國人口規模的優勢得以持續。總的來說,中國在人力資源方面還有巨大的投資潛力,既可以刺激經濟,也可為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相關論述詳見《以人為本的刺激經濟》)

還有人會問,中國的科技進步能持續嗎?會被美國封鎖嗎?應當說,美國政府發起的貿易爭端的確會有一定的負面作用,但美國一國的關稅壁壘和投資限制,對於整體中國的對外交流的制約作用並沒有那麼大。除非中國成為全球的公敵,大多數國家以及大多數美國的學者和企業家,都還是會和中國的企業和學者進行正常的交流。

過去一段時間大家熱衷於和美國比經濟總量和科技競爭力,沒有實際的指導行動的意義,又不是要真的要打消耗戰。即使中國的科技總量未來超過美國,也只是世界創新體系的一小部分。所以,中國應該長期保持一種謙虛的態度,向全世界虛心學習的態度。

正如習近平所說,建立命運共同體,保持和全世界尤其是其他的創新大國緊密的雙贏合作關係。最近聽說一些國際互聯網公司正在和中國政府商討回歸中國,這對於中國的企業界和科技界加強對外的交流是非常有好處的。

(相關論述詳見《梁建章:創新競爭的關鍵是進一步開放人員和信息交流》)

總體而言,中國的人均收入滯後於科技和工業化水平,而且中國的科技水平還正在快速提升,即使貿易爭端也不會扭轉這一趨勢,所以我對中國經濟的穩步增長持謹慎樂觀態度,之所以是“謹慎”樂觀,因為前提之一是需要在城市化和鼓勵生育這些方面推出積極的政策改革。


投稿/建議:[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