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無蒙恬,將使豎子成名”蒙恬臨死前這句話,是感慨還是預言?

斷琴抿紅顏


蒙恬出身名將世家,自幼胸懷大志。率軍攻破齊國,拜為內史 ,深得秦始皇寵信。秦統一六國後,率領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南之地,威震匈奴。監修萬里長城和九州直道,克服了國內交通閉塞的困境,大大促進了北方各族人民經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蒙恬曾經改良毛筆,被譽為“筆祖”。

我們來科普一下“豎子”是什麼意思?豎子,是一個漢語詞彙,釋義:指的是童僕;小子,對人的蔑稱。在蒙恬這句話裡,肯定是蔑稱了,舉兩個用到豎子的典籍的例子:

《戰國策·燕策三》:“荊軻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史記·項羽本紀》:“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

用我們今天的詞語來解釋豎子,我覺得草根更合適一點。蒙恬臨死前這句話的本意是世界上沒有了蒙恬,將會使更多的草根成名。很明顯,蒙恬這句話裡是看不起草根的,當然在那個講究出身的年代裡,作為名將世家出身,又深得始皇帝寵信,並且和長公子扶蘇關係很鐵的蒙恬的確是有資格蔑視草根的。

我們再來看一下蒙恬說這句話時的背景:秦始皇去世後,中車令趙高、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謀劃政變攥改了詔書,胡亥登上帝位後,擔心帝位不穩,就想著處死蒙恬。於是派遣使者到陽周監獄,向蒙恬宣讀賜死蒙恬的詔書,蒙恬要求面君申訴被拒絕,無望之下說下了這句話。本想自刎的蒙恬想到自己的寶劍只能用來殺敵,於是接過了使者的毒藥一飲而盡。

在我看來蒙恬這句話,既是感慨,也是一句預言。

蒙恬的感慨一是自己手握重兵正是為國家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就這樣身死心有不甘。二是胡亥這樣自毀干城的做法,簡直就是自掘墳墓,始皇帝千辛萬苦打下的江山怎麼辦?自己死後到了泉下該怎麼面對始皇帝?

蒙恬已經看到自己死後,匈奴鐵騎必將跨過長城,對秦國的百姓肆意燒殺辱虐。已經看到自己死後六國餘孽們四處造反,秦國烽煙四起,百姓流離失所。但是蒙恬別無選擇,為了維護自己世代忠烈的榮譽,只有一死。

陳勝、吳廣這兩個草根發動的大澤鄉起義吹響了天下反秦的號角,二人也一度佔領了大半個秦國,的確也算名揚天下了,這算是驗證了蒙恬的預言吧。

蒙恬死後,三軍將士們痛不欲生,他們將其屍體運到今陝西榆林的綏德,以手為鏟,以衣為車,掬土以葬,形成了一個小山丘般大小的

巨大墓冢,與扶蘇墓遙遙相望。這兩個攜手奮戰了半輩子的好兄弟,死後也變成了鄰居。

如果扶蘇能夠即位的話,蒙恬應該是上將軍的不二人選,那麼秦國得以正常延續,蒙恬也必將建立更多的功業,這一對君臣的合作又是一段佳話。

可惜的是歷史永遠沒有如果,嗚呼!千古名將,只落得這般下場。誠如蒙恬臨終所言,使蒙恬尚在,雖有陳勝吳廣以及六國餘孽,秦也必不至於亡也。


舟瑜


蒙恬臨死時沒有說過這句話,《晉書》中阮籍曾經在廣武山說過:“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就是《滕王閣序》中那個“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中的阮籍。

蒙恬之死

蒙恬因為趙高與胡亥的陰謀而死,臨死時根據《史記》中的說法是:

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於天,無過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當死矣。起臨洮屬之遼東,城塹萬餘裡,此其中不能無絕地脈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藥自殺。

但是死於公元前210年的蒙恬怎麼能說“將使豎子成名”呢?因為其後楚漢相爭,戰火不斷,豪傑更是不少,事實上“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亂世出英雄是歷史上的常態。

(蒙恬)

而《史記》中蒙恬死時說:“我有什麼罪呢?難道因為沒有過錯而死嗎?”良久思考之後他才向趙高與李斯妥協,選擇了吞藥自殺。

所以蒙恬的死是死於憤懣,這句話無論出自哪裡,它應該表達的是一種窮途末路的“委屈”。

京劇《野豬林》中林沖的唱詞:“天啊,天!莫非你也怕權奸,有口難言?”這句話倒和《史記》中蒙恬:“我何罪於天?”有異曲同工之妙。

(雪夜上梁山)

這是一個正常人的委屈,不是先知的預言。

阮籍猖狂

“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是王勃用來抬高自己文章境界的手段。阮籍只會窮途之哭嗎?我想到了張居正《七賢詠敘》中的一句話,他說:

“此所謂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獨持繩墨之末議,不知良工之獨苦者也。”

阮籍為什麼說出:“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的話呢?或許是想到楚漢,或許是想到當下。關於這句話的解釋可以看看餘秋雨的一篇文章《遙遠的絕響》,寫的非常好。

(阮籍)

但是說這句話的人一定會得罪當下所有人,所以這句話更像是用來評論歷史,用來表現自己的懷才不遇或者才能高超的。

因為“豎子”是罵人的話,《鴻門宴》中“豎子不足與謀”是一句情感很強烈的“髒話”。

事實上,這句話經常是用來“弔古”,而不是用來“預言”的。這句話的目的和王勃文章中評價阮籍的目的沒什麼兩樣。

李敖在一期節目中談論三國,提起這句話,說起他在臺灣的一生,倒是把仇人狠狠貶低了一遍。


坦坦蕩蕩的尚格


月淡風青,為您解題。“世無蒙恬,將使豎子成名”,看到這句話,我會心一笑。這句話是從阮籍的“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變化過來的。不得不說改的很巧妙。這句話在阮籍是感慨,在蒙恬也是感慨。

一、阮籍的名言。

亂世出英雄。有這麼句話,好像很對。東周是亂世,有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秦末是亂世,有西楚霸王、屠狗英雄;漢末是亂世,有群雄逐鹿,群英會江東;隋末是亂世,瓦崗寨,賈柳樓。可是,阮籍一筆抹倒。不,這些都不是。

(阮籍)嘗登廣武,觀楚漢戰處,嘆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晉書·阮籍傳》)

楚漢之戰,項羽拔山扛鼎,不是英雄;張良運籌帷幄,韓信決勝千里,也不是英雄。在阮籍看來,這都是豎子。阮籍無疑是個自大狂。

阮籍是誰,竹林七賢之一。竹林七賢,以狂聞名。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咸。七人一個毛病:酗酒狂歌。

酗酒在那時是個好事兒。酒話不足為信,可以避禍;酒後吐真言,可以直抒胸臆。嵇康最狂妄,非湯武而薄周孔,滿把的小辮子,被司馬昭攥住,丟了小命,只留下一曲《廣陵散》,給金大師譜成了笑傲江湖。

阮籍敢說劉邦是豎子,也不是一般的狂妄。然而只是為酒求官,打鐵避禍。

二、英雄和豎子相對。

英雄是個寬泛的詞彙,一時無從下手,那就從豎子說起。

豎子是賤稱。古代罵人專用,和鯫生一樣。不同的是,豎子好歹是人,鯫生已經是異類了。

豎子到底是什麼?我對這個問題很有興趣。就查了一下。

“豎子”的“豎”,繁體是“豎”是這個樣子:

按照郭沫若大師的解釋,其中的“臣”字是眼睛豎起,眼睛豎起,就是奴隸的意思。所以豎子就是奴隸,又有童僕的意思。

阮籍連楚漢的英雄都認為是奴隸,都不放在眼裡,後面的就更別說了。

豎子是奴隸,那麼奴隸主是英雄?嵇康“非湯武而薄周孔”,阮籍沒這麼說,但他們走的很近,顯然他是認同嵇康的,只是沒有說出來。商湯、周武、周公、孔子,在他眼裡也不是英雄。那英雄是誰?那隻能是堯舜了。禪讓天下,百姓監督。原始共產主義社會。這麼說,阮籍真夠超前的。站位太高,眼裡的英雄就少。

三、做自己的英雄。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英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毛爺爺對這些英雄不屑一顧,他老人家說: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毛澤東《送瘟神》)

我們曾經仰慕古代先賢,後來發現,他們更多是封建王朝的一員,已經被歷史的黃土掩埋;我們曾經追逐那些紅極一時的明星,後來發現,他們不過是追名逐利的國外友人,現在成了在國與國之間遊走的蝙蝠。

顏冠英老師扮演的賈貴

我們忽視了那些在和平時期為我們守衛邊防的解放軍;我們忽視了那些疫情期間衝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我們忽視了那些為我們的菜籃子米袋子做出貢獻的工作人員;我們甚至忘記了我們也曾是其中的一份子。為我們的祖國,貢獻我們的力量,為了為我們祖國貢獻力量的人,我們應該努力前行,鬥志昂揚,做我們自己的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