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必读」明代蒋一葵《长安客话》

《长安客话》,史料笔记,八卷。明蒋一葵撰,万历时期成书。此书为明代专门记载北京地区的文献中,仅存的几种之一。十七世紀末叶,清康熙朝朱彝尊编辑《日下旧闻》(一六八八年刊印),曾以本书为重要参考资料,被摘引很多。十九世紀末叶清光绪時万青黎、张之洞等编修《顺天府志》(一八八六年刊印)时,未见此书。后来,于世又传抄本与清刻本,前者北京图书馆有藏有,后者稀见。

「京畿必读」明代蒋一葵《长安客话》

蒋一葵,字仲舒,号石原,生卒年不详,明代江苏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早年家贫无书,四处借阅,并刻苦抄录。万历二十二年(1594)举人,历官灵川知县、京师西城指挥使,,并一一记录,官至南京刑部主事。在京师为官期间,他走荒台断碑,访问名胜古迹;又留心收集稗官野史中有关北京古迹名胜、奇闻佚事的记载和诗文等,汇而成书。当时人们对皇都通称“长安”,故名本书为《长安客话》。他有书斋曰"尧山堂",一生撰著甚丰。除本书外,另有《八朝偶倚》《举业全书》《蒙古通记》《晋陵文献》等,其最著者为《笺释唐诗》《尧山堂外纪》。

《长安客话》主要记述明代北京的城苑、山川、寺观、陵寝、名胜、古迹、关镇等,按所记内容分类分卷,最后纂集成书。其中卷一、二为“皇都杂记”,记北平城的沿革及明京都的建设布局。如大明门、棋盘街、长安门等坐落位置及景象。“大明门前棋盘天街。府部对列街之左右。天下士民工贾各以牒至,云集於斯,肩摩毂击,竟日喧嚣”。又国初改国子监为北平府学。永乐二年,仍改为国子监,即元遗址。明初还设有“王子书房”收各夷及各士官子弟入学;在“今太学前有交趾号房”,为明成祖收交趾官生读书处。此外,记载中也有关于政治、民俗等方面的记述。如“南城”中记“英宗九岁登极,有诏凡事白於张太后然后行。太后令付内阁议决。每数日必遣中官入阁,问连日曾有何事来商榷,具帖开极,验有不付阁议者,即召司礼监责之。内阁票旨始此。”又朱元璋“以学校为国储材”,要区别士子与吏胥的巾服,命工部制定式样,经过三次更改,才做为制度定了下来。又在“斗蚁”、“半促织”中记有“京师人至七八月,家家皆养促织。……瓦盆泥罐,遍市井皆是,不论老幼男女,皆引斗以为乐”。记此情此景,特别生动细致。

「京畿必读」明代蒋一葵《长安客话》

本书卷三、四“郊垌杂记”。记京郊名胜古迹甚详。如碧云寺、卧佛寺、白云观、卢沟桥、戒坛等,又介绍天寿山之形胜,与诸皇陵所在,及海滨的米家园和勺园。

本书卷五、六“畿辅杂记”除介绍了北京周围外县的名胜古迹,重要的是介绍各县的情况,如东安县、香河县、玉田县、丰润县、遵化县、平谷县、昌平州、密云县、怀柔县、顺义县、古潞阳(今通州)、古临沟(今三河县)、古雍奴(今武清县)、古漷(Huǒ)阴(今郭县)、宝坻县等。又记芦台产盐,白如玉屑;宝坻产银鱼,县设银鱼厂,中官下厂督捕进贡。宝坻银鱼以瓦窑头为最佳。记通惠河,成化、嘉靖年间疏通修闸之后,“置船剥运,岁省不赀,上下快之。”记河西务,漕渠之咽喉也。江南漕艘毕从此入。两涯旅店丛集,居积百货,为京东第一镇。户部分司於此榷税。

「京畿必读」明代蒋一葵《长安客话》

本书卷七“关镇杂记”,记边塞的三关——居庸关、古北口、紫荆关、昌镇、黄花镇、蓟镇、古榆关(今山海关)、喜峰口、宣府。卷八“边镇杂记”,记八达岭、土木驿、张家口、开平等。

本书所记,相当于今天京津冀的核心区域,为研究广大京畿地区的历史和地理沿革,及文人逸事、乡土人情等提供了较为珍贵的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