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話、說話晚、說不清……孩子到底是怎麼了?真相在這裡

寶寶不張口說話,很多家長都用“貴人語遲”來安慰寶寶和家人。但家長聽說過“狼孩”的故事嗎?

被父母拋棄或丟失的孩子,機緣巧合下被野生動物“收養”。語言發育的黃金期,“狼孩”整日與動物為伴,沒有接觸過任何人類語言。就算長大後被人類發現並解救,也不能融入社會,無法與人類正常交流。

由此證明,語言發育的黃金期不可逆!

是語言發育遲緩還是自閉症?

面對兩三歲還不開口說話的寶寶,家長的第一反應可能就是:寶寶是不是患了自閉症?語言發育遲緩與自閉症的本質區別是:一個不會說,一個不想說。

自閉症的判斷

一般自閉症的寶寶伴有明顯的語言障礙,但不是有語言障礙的寶寶都是患了自閉症。

除了語言發育障礙,判斷寶寶是否患了自閉症,家長需要觀察寶寶是否存在以下表現。

除自閉症之外,發音器官的問題、聽力障礙和智力發育落後(比如腦癱)也會引起語言發育遲緩。

語言發育遲緩的判斷

家長先了解寶寶的語言發育一般狀況,才能初步判斷寶寶是否存在語言發育遲緩。

不同寶寶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寶寶語言發育早或晚3個月以內是正常現象,寶寶的語言發育落後超過6個月,家長則需要重視。

這些情況家長要注意

研究表明:在2歲左右,有1/5的寶寶都有語言發育遲緩的跡象,但大多數寶寶能在未來幾年趕上來。

單純的語言發育遲緩不會影響寶寶未來的心理和行為發展,少數有負面影響的情況,也是家長忽視或錯誤干預的結果。

杭州保貝兒童醫院專家提醒:家長要正確干預寶寶的語言發育,而不是盲目等待。如果錯過語言發育的敏感期,語言能力的發展就會遇到“天花板”,無法再有快速的提升。

因此,一旦發現寶寶語言發育遲緩,家長就要儘早干預!

不說話、說話晚、說不清……孩子到底是怎麼了?真相在這裡

家長如何幫助寶寶開口說話?

01、正確使用電子產品

寶寶每天長時間盯著電子屏幕,而佔用了與家人、小夥伴交流的時間,那電子產品將影響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

家長和寶寶一起看動畫片,時間控制在1小時內,看完後和寶寶討論內容,那電子產品也能促進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

02、每天堅持親子共讀

把簡單的“小狗要去洗澡”換成“小狗要去幹什麼?”引導寶寶主動思考,說出更多詞語。

每天堅持親子共讀,寶寶的詞彙量提升,遇到問題時也知道用哪些詞彙表達想法。

03、鼓勵寶寶說出自己的想法

家長和寶寶總有“一個眼神就懂”的默契,寶寶不說話,小手一指或眼睛一瞟,家長馬上就能知道寶寶要做什麼。

掌握了這麼簡單的方法,寶寶說話的機會更少了,也更不願意開口說話了。

家長不妨“傻一點兒”,裝作不懂寶寶的肢體動作想要表達的意思,鼓勵寶寶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04、避免一句話出現多語言

多語言環境(中英文、普通話和方言)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寶寶的語言能力,家長需要避免一句話夾雜多種語言,比如普通話中夾雜方言、中文與英文混著說。

溫馨提示

寶寶說話是自然而然的過程,但靜等花開的同時也需要家長的引導和鼓勵。

專家提醒:如果孩子語言發育比同齡孩子晚,一定要及早干預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