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项羽的成败,其实在见到秦始皇的那一刻就早已注定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奋六世余烈,席卷天下,最终一统天下,威加四海,建立了大秦帝国。为了彰显自己的威仪和震慑各地的反抗势力,他多次浩荡出行,巡幸天下。

刘邦、项羽的成败,其实在见到秦始皇的那一刻就早已注定

而在他巡幸的途中,刘邦、项羽两个人看到了秦始皇那威仪的仪仗,发出了不同的感慨。项羽锋芒毕露的说“彼可取而代之”,而刘邦则含蓄内敛的说:“大丈夫当如是也”。正是这同样场景但是不同的两句话,注定了天下最终是刘邦的。这是为什么呢?

刘邦、项羽的成败,其实在见到秦始皇的那一刻就早已注定

首先,刘邦、项羽不同的两句话反应的是两人不同的性格,而不同的性格决定了不同的命运。“羽之神勇,千古无二”,项羽的神勇是世人所公认的。一个天生神力,单挑无惧任何人的人,心中自然有股谁也不服的傲气,就算你是皇帝我也不惧。正是这股傲气,造就了项羽刚愎自用的性格,对自己太过自信,独断专行,听不进其他人的建议。

刘邦、项羽的成败,其实在见到秦始皇的那一刻就早已注定

而刘邦就不同,它相貌平平、也没有项羽的神力,就是一个普通的人。他没有项羽那般自傲的资本。而且他本来就是个小混混,深知处世圆滑之道,这也形成了他圆滑内敛的性格。纵然心中无比向往,但是也只能以一种含蓄、内敛的方式表达出来。

刘邦、项羽的成败,其实在见到秦始皇的那一刻就早已注定

其次,刘邦、项羽不同的年龄决定了他们说出不同的话,也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命运。年龄这个东西真的不好说,年纪大和年纪小各有优势。此时的项羽刚好24多岁,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年纪。说话做事自然是满腔热血,语不惊人死不休。

刘邦、项羽的成败,其实在见到秦始皇的那一刻就早已注定

而刘邦此时40多岁,经过岁月的打磨,他已经变得圆滑内敛,可以说虽是老骥伏枥,但是志在千里。而且随着时光推移,两人年龄虽然以同样的速度在增长,但是项羽情商的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年龄增长的速度,远远的被刘邦甩出几条街。

刘邦、项羽的成败,其实在见到秦始皇的那一刻就早已注定

最后就是两人身份地位不同,从而发出的感慨不同,也造就了不同的结局。项羽是楚国贵族,在他眼里,自己与秦始皇是一个等级的存在。凭借自己的勇武,以贵族身份取代秦始皇的位置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所以说出了去“彼可取而代之”的豪言壮语。

刘邦、项羽的成败,其实在见到秦始皇的那一刻就早已注定

而刘邦就不同,他是平民出身,秦始皇这样的等级对于他这样平民出身的人来说是简直就是天上地下。虽然心中有报复,但是他也知道,仅凭自己普普通通的一介布衣是无法成就大业的,所以只有依靠外力,笼络好其他在各方面有才华的人为自己所用,才能最终取得天下。

刘邦、项羽的成败,其实在见到秦始皇的那一刻就早已注定

所以,小编觉得,正是以上这几方面的原因,项羽、刘邦的成败其实在他们见到秦始皇说出那句话时就早已注定。当然,小编肯定也还有总结得不到位的地方,欢迎大家积极在评论区补充,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您喜欢请点关注,往期内容更精彩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