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中國醫師節,暖心醫患故事刷屏朋友圈

假如放假一天,你最想做什麼?8月19日,廣州日報健康有約發佈的首箇中國醫師節紀念視頻和醫師節滾動播報引起了廣大醫務工作者和患者的共鳴轉發。醫生們紛紛跟帖袒露心聲,和同行們互道節日快樂,攜手繼續同行。醫師節放假了嗎?並沒有。醫生們是怎麼過的呢?毫無意外,眾多白衣使者們在門診、手術中度過了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天。

觸動:對著紀念短片“淚奔”

在朋友圈看到健康有約公眾號的醫師節特別推送,醫學博士後吳小姐形容,自己看到手機屏幕中,麻醉科醫生呂婧對身為醫生卻無法照料好家中孩子、老人而愧疚落淚,拿著手機的她邊看邊落淚。“醫生真是難以想象的以一種工作,常年的讀書,只有到了三十多歲才能給父母和家庭一定回報,家人的經濟和精神支持理解,工作壓力和科研壓力伴隨終生。希望全社會都能尊重醫生,善待醫生也是善待自己。”她認為,健康有約的推文非常真實地反映出了一線醫生們面臨的壓力。

他們這樣度過節日的一天

一大早,中山三院附屬第三醫院肝移植中心張彤教授發出朋友圈“自黑”:週末就沒有怎麼休息過完整的,不能說今天醫師節你就有藉口不查房了,對於我這種逢節必(在手術檯上)過的“黑人”,今天沒手術就是我的晴天!祈禱!”

因為過節,就會沒有手術嗎?並不會。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張世忠在朋友圈記錄:“醫師節,做了外科醫師做的常規工作——‘手術’。”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陳業輝則發出了一張自己在手術間休息室穿著手術服合衣假寐的照片,幽默地配文說:“醫生節最想做什麼事情呢?閉上眼睛先思考一下。 ”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皮膚科胡云峰在朋友圈曬出一整電腦屏幕數十個的候診清單:“紀念一下首個醫師節,我在勞動中度過,勞動使我快樂”;胃腸科王華曦醫生朋友圈:“醫生節拿來‘修牆補洞’了,莫非所有“穿孔”都是希望照進來的地方……

醫師節當天上午,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婦科、產科、兒科等11個科室專家聯合,在該院番禺院區門診一樓大堂舉行“尊醫重衛,共享健康”大型主題義診諮詢活動,為群眾提供婦女、兒童常見疾病診斷、健康諮詢及健康查體服務。

除了義診諮詢,廣東省婦幼保健院還聯合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工作室,邀請該院兒童康復科主任常燕群主任醫師作客名醫大講堂之兒科微課,線上線下分享“寶寶成長髮育過程中的心理行為問題的處理”。現場不少家長感慨,平時忽略了對孩子心理行為發展的關注,聽課之後才意識到,孩子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樣都應重視,受益匪淺。面對現場市民聽眾的感謝和節日祝福,常燕群表示,能在醫生的節日當天跟家長們分享寶寶成長過程中常見的心理行為問題相關知識,對他來說也是一種很特殊的慶祝節日的方式。

暖心醫患故事刷屏朋友圈

首個“中國醫師節”當日,朋友圈刷屏了眾多關愛醫生的溫馨視頻,展現了白口罩背後豐富多彩的故事,不少市民通過微信朋友圈的社交平臺,講述與醫生相遇的故事,為有醫德的醫生贊與呼。市民劉先生表示,曾經遇到一位教授,在剛結束一場腫瘤切除手術後,患者突然不明原因大出血,眼看著這個病人生命即將流逝,這名教授一人扛起了所有的壓力,與患者家屬積極溝通,坦言再次手術難保成功,得到家屬真正信任後再次開腔檢查,最終排除萬難成功止血,挽救了一個珍貴的生命。這樣的故事不勝謀舉,感動了朋友圈。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播出了由實力中青年醫生親力演繹微電影《我醫,故我在》,講述了一段關於陪伴的故事,展現了眾多醫生工作的鏡頭:一名即將進入產房的媽媽在醫護人員陪伴下順利迎來了寶寶的出生;數不清的課程和考試,不僅僅是臨床病房的8個小時,還有手術檯、教師、實驗室的八小時以外時光。為了寄寓讓疾病遇到文舞雙全的醫生就可以“快閃”(快快閃開),該院30多位醫護工作人員利用休息時間策劃了在醫院內的“快閃”互動,醫護人員用溫馨的手語、活潑的舞蹈,寄寓了對健康的美好祝福,連放假和過節,都不忘提醒大家對健康的重視,令不少在場看診的市民感動,紛紛拿起手機拍攝這些時刻。

首箇中國醫師節,暖心醫患故事刷屏朋友圈

而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公眾號的推文中,醫生們拄拐堅持手術、半蹲為患兒插管、打著點滴堅持整理患者病歷、患兒為援藏醫生獻上哈達、7月盛夏收到醫生們雪山發來的“想家”照片……一幅幅圖片講述的故事感人至深。

首箇中國醫師節,暖心醫患故事刷屏朋友圈
首箇中國醫師節,暖心醫患故事刷屏朋友圈
首箇中國醫師節,暖心醫患故事刷屏朋友圈

聲音:無悔職業選擇 願做一輩子醫師

“身邊絕大部分人都不後悔,滿足於幫助患者的成就感。”首個“中國醫師節”當日,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心血管科曾偉傑副主任醫師在朋友圈堅定寫下這句話。在外界看來,醫生這個職業三餐無定時,時常無法照顧家庭,非常辛苦,有人提出疑問,“當醫生,你後悔嗎?”面對這個疑問,醫生以一次次成功救治病人的心得告訴大家:幫助患者那一刻的成就感,是這個職業帶來滿滿的精神滿足。

“患者需要的時候,我在。”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胃腸外科楊景哥副主任醫師表示,從醫10多年來,除了春節等長假,每天都回來醫院來到患者身邊,幾乎沒有一天是休息的。

除了幾乎每個週末都在回醫院的路上,即使是休假出外,楊景哥也時刻銘記著醫生的擔當和責任。一次與家人在山林中度假,剛吃過晚飯與家人散步,楊景哥突然接到朋友電話,告知附近一個患者突發腸胃疾病,需要立刻手術,“這個時候我有兩個選擇,一是讓他轉到附近醫院手術,但是要一、兩個小時車程,二是我放棄休假,幫忙做這個手術。”最終,楊景哥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

當夜凌晨三點至次日清晨黎明的曙光初現,楊景哥一直奮戰在手術檯上,在幫助這個患者切除腸道腫瘤後,還當了一晚的“掏糞工”,清除腸道內糞便,箇中艱辛,不言而喻。

中大孫逸仙紀念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黃健教授從醫數十年,他向記者分享了自己最感動又感覺有趣的一件事:有一位老病友來到門診,卻說“沒什麼不舒服”。黃教授問:沒病,為什麼來看病呢?老病友回答說:就是要來看看黃醫生,已經習慣了。不看就不舒服,看到了就“舒服多了……”“這件事讓我充分感受到病人的信任,以及人和人交往長久之後產生的情誼,和病人都成了朋友,這是作為一名醫生最開心的一件事。“黃健深有感觸地說。

入職已有十年的南醫三院骨關節科醫生方航則說,在醫師節活動中重溫醫生誓詞,對自己的職業使命又有了一份新的理解。記得剛入職的時候,年少氣盛,還曾經因為小事跟患者直接吵了起來,十年的一線臨床工作,逐漸認識到,作為一名醫生,理解病人的訴求、對病人所受的折磨感同身受是一件更考驗醫生素質的事,而這種技能,在醫學院是很難學到的,只有真正走進社會,到了臨床,才能慢慢磨練而就。

統籌: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 周潔瑩

文、圖: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 梁超儀、伍仞、王婧、周潔瑩 通訊員 劉元鈴、陳曉霖、林偉吟、楊森、甄曉洲、張燦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