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小国大业”,看荷兰农业的成功之道

荷兰的国土面积仅有4万多平方公里,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业出口国,作为“小国大业”的发达国家,它的成功经验,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如何通过整合有限的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创造最大的价值、振兴农业呢?

「乡村振兴」“小国大业”,看荷兰农业的成功之道

一、基本概况

荷兰位于西欧北部,面临大西洋的北海,处于马斯河、莱因河和斯凯尔特河的下游河口地区,全国约有1 / 4的国土面积低于平均海平面,是一个低地国家,国土面积为4. 15万平方公里。人口1550多万,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从公元13世纪起荷兰人就开始利用传统风车作为排水动力,在天然淤积的滨海浅滩上围海造田。

17世纪至1 9世纪,随着荷兰城市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推动,荷兰围海造田的技术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速度不断加快,不仅围海,还围湖造田增加农业用地,扩大农业生产。截至目前,荷兰有58%的土地用于农业,其中草场占31%,耕地占23.6%。

「乡村振兴」“小国大业”,看荷兰农业的成功之道

荷兰土地面积扩大了,接下来就是怎样最大限度的利用这些土地资源发展农业了。到20世纪50年代,荷兰政府颁布实行了《土地整理法》,在此之后通过的《空间规划法》对乡村社会的农地整理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明确乡村的每一块土地使用都必须符合法案条文。以此为前提,荷兰农业的发展逐渐向精简集约型农业靠近发展,通过土地整理,精简集约的生产模式使荷兰一跃成为一个农业大国。

「乡村振兴」“小国大业”,看荷兰农业的成功之道

荷兰地图显示特色和地标

二、基本特点

1、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荷兰耕地不足,促使其比任何国家都更重视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大多农业企业都采用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荷兰农业无论是蔬菜或花卉,一般都是专业化生产,多品种经营。这种专业生产有利于设施专业化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形成规模效益。同时专业化生产促进了专业领域的研究,使企业有长足的发展后劲,也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的市场份额。

专业化还体现在经营方面,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寻找独到的市场,完全按市场需求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方向,有效地抑制了相同产业或产品挤占市场“独木桥”的弊端。各农产品生产企业都有各自的经营特色,独领风骚,使市场行为更加规范有序。

2、规范有序的市场经营模式使生产与销售有机结合

在荷兰,农产品的销售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规范的市场体系为荷兰的农产品快速进入消费领域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和保障。温室企业生产的产品均标有生产厂家、注册商标和产品品牌,消费者就是通过产品品牌从市场上购买自己满意的农业商品。荷兰农业产品市场分类较明确,比较集中的有农产品拍卖市场、蔬菜拍卖市场、温室作业机具和专用产品市场等。拍卖市场是荷兰农业的一大特点,它使得农产品的种植与销售明确分工而又有机结合,种植者专心生产而不自行销售,他们都附属于某一个拍卖市场,拍卖市场是一种合作社形式的组织,归种植者所有。该系统高效快捷,使大批量的产品在短时间内售出。目前,荷兰拥有11家蔬菜拍卖市场和7家花卉拍卖市场,花卉拍卖市场的总营业额达22亿美元,荷兰鲜切花占世界花卉贸易的59%,观赏植物占48%。荷兰拍卖市场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导地位吸引了大量其他国家的园艺产品,目前在花卉拍卖市场上销售的进口花卉已达12%。

3、完善的配套服务系统

对于农产品,及时的运输和运输前后良好的存储条件至关重要。荷兰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可靠的运输部门及有效的分拨系统为此提供了保证。荷兰高效的拍卖市场使得货物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出口商手中以备发运;拍卖市场设有能自动控制气候的储存场地,真空预冷设备更可快速对蔬菜进行保鲜处理;拍卖市场的发货中心设有植物检疫站和海关;最佳的后期服务和优良的通信联络保证了产品在24小时内运抵大多数欧盟目的地,以最快的速度通过斯基辅机场运往美国及远东地区,带有冷藏集装箱和卫星通讯装置的特别运输火车每日发往法国和俄罗斯。

4、工业化的农业

温室农业由于摆脱了自然气候的影响,完全可以实现按照工业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和管理,包括种植过程、产品包装以及销售方面。温室产业中广泛采用现代工业技术,包括机械技术、工程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管理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实现了全封闭生产、完全摆脱自然条件束缚,全年均衡生产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三、主要做法

1. 专注优势领域,打造精品产业

荷兰被誉为“欧洲花园”和“花卉王国”,听到“郁金香”,我们就会想到荷兰。这就是荷兰对外打出“花卉招牌”,将花卉产业完全地变成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支柱。

2. 发展订单农业,规避市场风险

荷兰农场大都采取订单生产,即农产品经纪人和运销户与农民签订协议。订单中规定农产品收购数量、质量和最低保护价,使双方享有相应的权利、义务和约束力,不能单方面毁约。订单的买方会定期前来检查订单的执行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农户只需承担生产风险,按照订单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就可以了。

3. 依托家庭农场,推动规模经营

家庭农场是荷兰农业的主体,很多同一区域的小农场选择“抱团模式”,不少庄园农场还加入合作社。

4. 发展设施农业,突破资源瓶颈

荷兰光照不足、土地资源稀缺,对农业生产形成严重制约。因此荷兰人投入大量资金,依靠世界领先的玻璃温室技术,建立起世界一流的设施农业系统。

四、成功案例

1. 库肯霍夫公园

「乡村振兴」“小国大业”,看荷兰农业的成功之道

郁金香是荷兰的国花,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以南80公里处,是世界上最大的郁金香公园——库肯霍夫公园,占地28公顷。每年三到五月间,数百种郁金香争奇斗艳,美轮美奂。园内各种树木2500多棵,种类达87种,各类花卉达700万株以上,而仅郁金香就高达450万株,种类达1000余种。五颜六色的花卉将库肯霍夫装点成了花海。那迷人壮美的景象让库肯霍夫拥有了“欧洲最美丽的春季花园”的美称。

「乡村振兴」“小国大业”,看荷兰农业的成功之道

公园花卉分布图

如果仅有园艺农产品的生产,库肯霍夫是不可能有如今的知名度的。作为郁金香产区,库肯霍夫起步于农业,但成就它的,是其高度商业化的运营。面对花海,库肯霍夫采用“多层次”种植方式,合理安排园内花卉的开花时序,游人在公园开放的两个月内随时都可以观赏到盛开的鲜花。在库肯霍夫公园,还建有风格百变的灵感花园及有着数百座雕塑及艺术品的艺术公园,定期举办花展,主题花车巡游等特色活动。

「乡村振兴」“小国大业”,看荷兰农业的成功之道

「乡村振兴」“小国大业”,看荷兰农业的成功之道

库肯霍夫的雕塑

库肯霍夫采用多元经营,在公园开放的两个月内,以收取门票的必要消费和观光、餐饮等选择性消费为主要收入来源,一系列旅游衍生产品为辅,最大程度利用公园的每一块地方。库肯霍夫以花为主题,衍生出各式各样的活动与商品,这些极富本地色彩的商品成为国际市场的宠儿。可以说,当今的库肯霍夫,已经成为了世界最大的“体验式鲜花购物中心”。

「乡村振兴」“小国大业”,看荷兰农业的成功之道

「乡村振兴」“小国大业”,看荷兰农业的成功之道

库肯霍夫的花车巡游

2. 羊角村

羊角村隶属于上艾瑟尔省的斯滕韦克兰自治市,距阿姆斯特丹约120km,是位于荷兰东北部的著名历史村庄。因在挖掘煤矿中发现很多羊角而得名,同时也有“荷兰威尼斯”的美称。

「乡村振兴」“小国大业”,看荷兰农业的成功之道

1969年,羊角村各利益主体开始筹备相关事项,1974年当地的土地开发委员会正式组建,并制定了土地开发规划。在征得61%的农民和农业土地所有者同意后,该规划在1979年正式实施。规划覆盖约5000公顷的土地,其中2600公顷集中用作农业生产用地,2400公顷用作自然保护用地。自然保护用地中900公顷是农户土地,250公顷作为开放水域。几条特定水道可用于旅游休闲,其他水道则对旅游关闭,以保护当地的生态。

规划首先提升当地基础设施,拓宽增加道路,优化交通可达性;新建抽水站,降低农业区域地下水位提高土地生产效率;调整农场布局,使农户更接近自己的土地,方便农户进行作业;若农户土地被划定为生态保护区,政府则补贴因为农业生产受到限制的补偿金;旅游休闲区被限制在几条水道和两个重要湖泊及邻近的村落中,不会影响其农业发展。土地开发将农业、生态保护、旅游休闲用地分离,实现了地域上的分区化和产业上的专门化。

「乡村振兴」“小国大业”,看荷兰农业的成功之道

“没有公路的羊角村”鸟瞰图

羊角村良好的生态条件,如今仍保持着美丽的自然风光,没有汽车、没有公路,只有纵横密布的河网,和176座连接各户人家的小木桥。整个乡村就是一个公园,一个公园田园社区,被誉为“荷兰威尼斯”、“人间仙境”,现在每年拥有不少于50万人次的游客量。

3. 荷兰皇家菲仕兰

「乡村振兴」“小国大业”,看荷兰农业的成功之道

菲仕兰股东的农场

菲仕兰被称为是一家有着悠久历史的年轻公司,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71年。2008年,菲仕兰食品和坎皮纳公司合并,成立了今天的荷兰皇家菲仕兰乳品公司。菲仕兰也成为荷兰乳业和食品业的一面旗帜,在荷兰可谓家喻户晓,在全世界也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合作社是菲士兰公司唯一的股东,其首要目标就是奶农获得可观的收入,其次是乳品的安全。

「乡村振兴」“小国大业”,看荷兰农业的成功之道

合作社会员的鲜奶必须全部卖给合作社,另外每年合作社会把利润的55%分配下去,剩余的45%用以发展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的组织和资源来确保奶农获得可观的收入。同时合作社还可以给那些生产出高质量牛奶的奶农一些财力方面的激励机制,也给那些产品质量做的不好的奶农进行经济的惩罚。

根据全体会员农场主表决通过的决议,在菲仕兰合作社,奶农第一次严重质量违规,合作社对其做出的罚款和赔偿相当于这个家庭农场全年营业额的3%,全年净收入的15%。两次严重质量违规,将被终止合作社成员资格,从而彻底逐出奶牛养殖业。

经过140多年的合并与扩容,荷兰皇家菲仕兰合作社吸引了荷兰、比利时、德国的近2万名会员农场主,2012年菲仕兰公司销售收入达到103亿欧元,相当于伊利、蒙牛、光明三大乳制品集团的总和。

在荷兰,农场主属于中等偏上收入人群。2012年,皇家菲仕兰合作社一个中等规模家庭奶牛农场的营业收入合计约为29万欧元,经营利润6.4万欧元。其中79.4%来自销售牛奶和牛犊的收入,20.4%来自于跨国公司通过合作社组织分发给农场主的现金分红、债券分红、债券利息。得益于此模式,荷兰农民业已成为“体面的职业”。

4.芬洛

芬洛,荷兰东南部城市,位于林堡省境内,马斯河畔,是荷兰温室技术最发达的小镇,是农产品(蔬菜、花卉)集散地,也是现在最大蔬菜市场之一。

芬洛依托玻璃温室技术,发展设施农业,它的温室建造及控制等技术而出名,玻璃温室经过多年发展,结构已经非常成熟。在环境控制方面,芬洛及整个荷兰温室全部采用自动化控制,对温室内温度、湿度、CO₂浓度等环境因子能够实现自动化监测、记录和调控,为作物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其温室加热方式以热水管道加温为主,通过电脑自动控制,可以随时开启或关闭加温锅炉,满足温室内的温度条件。通风降温系统主要包括温室天窗、循环风机、内遮阳等,可根据时间、温度、光照、湿度等控制天窗是否开启及开启角度。

现代化栽培技术是荷兰温室农业发展的核心。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植株管理技术、无土栽培技术、嫁接技术等。荷兰温室采用自动化灌溉系统,对温室作物进行精准施肥,同时坚持源头控制和综合防控病虫害,保障产品安全。

「乡村振兴」“小国大业”,看荷兰农业的成功之道

「乡村振兴」“小国大业”,看荷兰农业的成功之道

芬洛温室

五、经验启示

荷兰农业之所以如此成功,是有着多样化的原因在的。

1. 高效运行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荷兰有着相当发达的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系统,这三项被誉为荷兰农业发展和一体化经营的三个支柱,三者的协同发展形成了著名的“OVO三位一体”。政府对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非常重视,把促进其发展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以农民为核心,建立全国性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网络,是荷兰农业取得巨大成就的一条基本经验。

2.合作共赢的农业合作制

荷兰的农业是以家庭农场为经营方式,但是,各农户彼此间视为具有共同利益的集体,而不是竞争的对手,他们生产的产品几乎完全相同,在市场上销售也没有自己的标志,因此他们全部具有相同的市场地位。由于这种共同的特点,各农户间便结合起来,其实就是为农场服务的合作社。这些农业生产、供销、农机、加工、保险、金融等民间组织,以及农业生产中的各种专业性的合作社都为农户的农业生产提供各种周到的社会化服务。另一种农民组织体系是“法定产业组织”,即各种协会。这些协会把农民联合起来,目的是加强农场主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有利于从根本上保护自己的利益。

3. 因势利导的农业政策

荷兰农民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如此惊人的成就,还得力于政府特有的农业政策。荷兰农业政策的基本目标是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并以此为中心制定政策措施。视地如金的荷兰政府为使有限的土地得到高效的利用,采取了一系列符合国家气候特点和国情的农业发展战略及政策,如鼓励农民避开需要大量光照和生产销售价位低的禾谷类作物的生产,充分利用地势平坦、牧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奶业和高附加值的园艺作物。不仅如此,政府通过提供补贴、政策引导,扶植了一批私人公司,这些公司包括一些专业化的咨询公司、生产资料公司、技术服务公司等。在市场体系下这些组织的作用日益明显,在促进技术推广、信息流通和社会化服务方面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此外,政府也会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政策。

参考资料:1.《案例解读丨世界级主题农业的成功典范—荷兰库肯霍夫公园》作者:发现良田/公众号 发表时间:2016-08-15

2.《美丽乡村丨荷兰乡村的土地整理与乡村规划—以荷兰羊角村为例》作者:青岛规划研究/公众号 发表时间:2017-06-08

3.《荷兰农业如此发达,到底强在哪里?》作者:金恪集团 2018-07-03

4.《荷兰的农业发展模式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2017-04-06

5.《荷兰皇家菲仕兰乳品公司的实践与启示》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4-08-15

6.《来自荷兰的农业合作社》文章来源:藏经阁5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