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富故事」茶乡凌云能人带领上千人致富

过去三年,广西百色市凌云县泗城、逻楼、加尤等3个乡镇7个村680户3010人脱贫摘帽了,脱贫领路人就是当地陇照村村支书万崇尚。

万崇尚不仅是土生土长的凌云人,也是当地培养出来的企业家。过去10多年时间,他从外出务工人员变成茶农,由茶农变成老板,由老板变身村支书,由带领一个村到带领一个片区的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故事已经传为佳话。

万崇尚说,我一个人富不算本事,要乡亲们一起富那才叫本事。

从打工仔到大老板

1978年,万崇尚出生在凌云县陇照村。这里和大石山村一样,祖祖辈辈望天喝水,在石缝里刨食。

万崇尚发奋读书,立志走出贫穷的大山。16岁那年,因母亲劳累病倒,家庭陷入困境,身为长子的万崇尚只能辍学,扛起家庭重担。

16岁的少年,能干些什么?刷漆、电焊、烧锅炉、修摩托车……1995年,他跟随父亲来到玉洪国营茶场。从种茶工、烧火工、入库员,做到班长、车间主任……

这个倔强的小伙子用了3年时间,全面掌握茶园护理和茶叶加工技术,被凌春茶场聘为副场长。在他的带领下,茶场越做越好,屡获国际大奖,成为后起之秀。2005年,万崇尚当上了场长。

「创富故事」茶乡凌云能人带领上千人致富

茶农们上茶山采茶

2010年,凌春茶场挂牌转让,万崇尚面临去留抉择。如果选择接手茶场,600万元转让费从哪里筹?如果选择离开,就等于放弃了十几年的心血,从头再来。万崇尚不甘心放弃,他先与转让方谈判,争取分期支付转让费,再与茶农沟通,赊购鲜叶,解决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

万崇尚如愿接手凌春茶场。2013年,凌春茶场实现盈利200万元,万崇尚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踏上新的创业征途:投资300万元收购国鑫茶场,开辟了凌春茶业的第二分场;投资200万元收购高露山茶场,开辟了凌春茶业的第三分场……

去年,广西凌春集团成立并挂牌上市,万崇尚当上了大老板。

从大老板到小村官

“万老板要回来当村干了!”2013年,陇照村流传着这样的消息。

当年,为解决基层组织“双带能力”不强等问题,凌云县委决定选聘一批农村能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我当时党龄有14年了,党组织召唤,我没有理由不响应。”万崇尚说。

一年干下来,村民对万崇尚评价最多的是六个字:诚信、公心、能干。2014年4月,村“两委”换届,万助理成为了万支书。

上任伊始,首先要解决村里通路问题。“一事一议”项目资金争取到了,村民却掏不起自筹部分的15%。

万崇尚此时站了出来,掏钱垫上。后来,万崇尚垫资100多万元硬化23公里道路,解决近2000人出行难题;牵头新建水柜6000立方米,解决了10个自然屯420人饮水难题……

如何让村里100户320人脱贫,是万崇尚的心头事。刚当上村干,他就把目光放在陇照村的山头上,这石缝山窝非常适合中草药生长。2013年,万崇尚组织大家种植中草药。因为信任,村民把家里的地拿出来,凑了1000亩,交给他管理。

「创富故事」茶乡凌云能人带领上千人致富

万崇尚(右一)指导茶农采摘茶叶

捧着沉甸甸的一沓协议书,万崇尚感受到肩上担子的分量。在以前,石头缝间那一勺土地,每亩收益不过几十元。贫困户没有想到,万崇尚却以平均每亩300元的价格给付租金,还请他们加入合作社,在合作社劳动挣工钱,并参与年底分红。

2016年,中草药收获时间到了。加入合作社的贫困户一算账,每户收入2.6万元以上,而合作社同样实现了高效益,收入100多万元。

“双赢!”万崇尚很兴奋。他把这模式总结成三句话:因地制宜,抱团发展;老板出钱,群众出力;企业担险,共享红利。

小村官的共富梦

一个村富还不够。以陇照村为起点,他要让更多的贫困户参与到产业发展中。

2015年,凌春公司一分场2500亩盛产茶园被万崇尚分成许多份,免费送给泗城镇、逻楼镇、加尤镇大石山区的128户贫困户经营管理。同时,这些贫困户还得到免费的生产物资和技术指导,卖给公司的鲜叶每公斤比市价高1元。不久,他又将国鑫、高露山两个茶场共2000亩茶园“送”了人,对象分别是平林村、案相村、央里村、盘贤村的贫困户,待遇和一分场的一样。

「创富故事」茶乡凌云能人带领上千人致富

茶农李昌存对着镜头讲述自己种茶脱贫的故事

“脱贫全靠万总。”逻楼镇布林村茶农李昌存说,自己因为家里有三个小孩要读书,家庭负担重造成贫困。万崇尚送给他家30亩茶园之后,夫妻俩每月采茶收入5000多元,加上茶树休眠期间的护理收入,每年收入超五万元。

将建成规模的茶园经营收益权送人,万崇尚在茶乡凌云是第一人。可是,这个“送”,万崇尚有自己的生意经。他的账这样算:劳动力成本是茶叶产业重大成本因素,把茶园分给贫困户,贫困户有了稳定的收入,而公司解决了人工短缺问题。同时,公司还用高于市场的价格回购鲜茶,通过品牌和深加工获得属于自己的利益份额。贫困户收入多,意味着茶叶品质和产量提高,公司自然也越做越大。

「创富故事」茶乡凌云能人带领上千人致富

洞新村贫困户郁正贤在石材厂工作,每月有五千元收入,今年脱贫了

万崇尚有更大的梦想。靠山吃山,大石山区最不缺的就是石头。2017年,他向县里提出,利用当地6个村的村集体经济,每个村投资30万,凌春集团投资200多万,合作成立集团石材厂。该提议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同意。

目前,石材厂已经投入生产,且效益良好。“2018年石材厂的利润目标为150万。”万崇尚说,收入所得将按双10%返回给6个乡村,每年每个村将增加5万元的村集体收入,同时石材厂可以提供50个岗位给周边有劳动力的贫困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