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世人对岳飞被处死的真实罪名讳莫如深?

岳飞当年被宋高宗和秦桧害死,给他定了非常明确的罪名,史书也清楚地写明了,可后世为何对这个罪名讳莫如深,百般回避呢?直到现在,很多与岳飞相关的资料也对此事闭口不提,反倒去大肆宣扬和定罪无关的莫须有,这其中到底有何缘由?

为什么世人对岳飞被处死的真实罪名讳莫如深?

岳飞

岳飞几乎家喻户晓,对中国人的影响极大,这样一位人尽皆知,引起广泛关注的大人物,应该说没有什么可以隐瞒的住的事情,应该是没有什么神秘感了。可是我发现,绝大多数人竟然不知道岳飞当初岳飞死于什么具体罪名,这个就有点太不正常了。这样一个大人物的死,牵动了亿万国人的心,死因是一个重大问题,但绝大多数的人都忽略了这一重要细节,岂不是怪事?今天我就个人对此事的看法与大家分享一下原因,看看有没有道理。

首先我先把岳飞被处死的具体罪名先拿出来,然后再进行分析;【法寺称:“《律》:‘临军征讨,稽期三日者,斩。及指斥乘舆,情理相切要害者,斩,系重罪。其岳飞,合依斩刑私罪上定断:合决重杖处死。】这才是高宗赵构和秦桧给岳飞安的罪名。这个罪名记录的非常清楚,但后世在谈论岳飞时大多避而不谈,那我们就有必要分析一下,这个罪名对岳飞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世人对岳飞被处死的真实罪名讳莫如深?

秦桧

首先对号入座,看看岳飞是否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当初金兵进攻顺昌,刘錡告急,高宗赵构命令岳飞前去救援,绍兴辛酉,虏人有饮马大江之谋。大将张俊、韩世忠欲先事深入,惟岳飞驻兵淮西不肯动。 以亲札趣其行者凡十有七,飞偃蹇如故。最后又降亲札曰:“社稷存亡,在卿此举。”飞奉诏移军 三十里而止。岳飞确实违抗了朝廷的调令,这个基本是史实,连岳飞的孙子岳柯在《金佗稡编》里都没有否定这一事实。只不过这件事情当时并没有被深究,因为岳飞后来还是派人去救援了,但是去的太晚了,人还没到,人家刘錡露脸,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取得了著名的顺昌大捷,大破金兀术的铁浮屠,把金兀术打的屁滚尿流。不过小说把大破铁浮屠的功劳给了岳飞而已。

为什么世人对岳飞被处死的真实罪名讳莫如深?

大坡铁浮屠的刘錡

那么另一项罪名呢?指斥乘舆,这个在唐代就列入大罪,进入十恶的行列,在古代即便是大赦天下,这个罪也不在赦免之列。岳飞有没有犯到这一条就很难说了,这个罪名本身就是一个概念很模糊的东西,指斥乘舆中的乘舆指皇帝的马车,指斥乘舆可以理解为指着皇帝的马车骂街,暗指拐弯抹角的骂皇帝。所以可以把所有对皇帝不满的言论都强加在这个罪名之下。岳飞说过【官家不修德】,这就是岳飞指斥乘舆的罪名由来。其实在指斥乘舆这个罪名下有个解释,就是情理切害者斩,非切害者徒二年。岳飞这句话严重不严重,其实就是上边一句话的事。如果较真,非得上纲上线,岳飞就是死罪。

为什么世人对岳飞被处死的真实罪名讳莫如深?

至此岳飞被杀的罪名都清楚了,抗命那个未造成太大影响,当时也没有追究。宋朝的政治环境是非常宽松的,对皇帝发牢骚的多了去了,比岳飞这个严重的也比比皆是,但很少有人会被追究处理,指斥乘舆的罪名也算不大事。从这些情况来看,岳飞的这两项大罪都是可有可无的,不追究就什么也不是,但要追究起来,岳飞可能死三次都不够。因为岳飞不听调令不只是这一次,以前也发生过,不但岳飞有这种情况出现,其他人也出现过。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古代并不算是呢么大事。岳飞的死不是因为他犯的罪行不可饶恕,而是高宗和秦桧想让他死,这才是重点。

岳飞死的冤,不是因为给他定的罪名不符,这个罪名搁谁身上都百口莫辩,可塞万人之口。而是因为岳飞根本不是因这个才被处死。真正的原因错综复杂,今天不做分析,我们只需知道不是因为岳飞犯了这两项罪才被处死,而是因为想处死岳飞才给他对号入座找了这两项罪名就可以了。

为什么世人对岳飞被处死的真实罪名讳莫如深?

宋高宗赵构

出于以上的原因,岳飞的死使很多人痛心和惋惜,但又实在无法在罪名上给岳飞开脱,痛心岳飞死的人们想树立岳飞这个标杆,作为万人楷模,就必须让所有的人认同岳飞死得很冤枉,怎么办?绝口不提岳飞被杀的原始罪名,强调莫须有这个本不是罪名的罪名,唤起人们的同情和愤慨。这个叫什么,这叫春秋笔法,效果相当显著,除了个别研究历史的,经常翻阅史料的人以外,普通人几乎都不知道岳飞到底因为什么死的,并对莫须有这个和岳飞死基本不相关的东西深信不疑。

为什么世人对岳飞被处死的真实罪名讳莫如深?

风波亭

在古代,史书不是单纯的记录工具,他不属于自然学科,古人赋予它太多的功能,他是教化人的工具,所以在记录时会赋予它强烈的使命感,会为他注入太多意识形态的东西,但作为历史,真实性还是要注重的,只不过在描述上多用曲笔,会有轻重取舍,正因为如此,历史才那么的有趣,才那么值得人去品味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