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生物专利背后:重销轻研的行业现象

近日#长生生物疫苗造假事件#备受关注,接连曝出的狂犬病和百日破疫苗造假事件将疫苗问题推至风口浪尖,引发了继“三鹿奶粉”、“郭美美红十字会”事件后的新一轮信任危机。人们在怒斥长生公司通过疫苗造假牟取暴利的同时,也为孩子们的健康问题深感担忧。

长生生物专利背后:重销轻研的行业现象

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长生生物)成立于1992年08月27日,法定代表人高俊芳,在目前52家主营疫苗的上市公司中,长生生物以高达91.59%的毛利率占据行业榜首(贵州茅台毛利率为91.31%)。

在专利信息服务平台(search.cnipr.com)检索“长春长生”,可获得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及旗下子公司、研究所自1998年起至2016年止统共申请的39项专利。通过初步统计,这39项专利中有效专利为10项,无效专利为27项,在审专利为2项。除开13项外观设计专利,余下26项均为发明专利。

长生生物专利背后:重销轻研的行业现象

对这26项发明专利进行年份编排,以6年为组距,可将数据分为3组。可以看见,【1998-2003年】组专利申请数量最多,随后几年专利申请数量逐渐减少,截止到2018年,长生生物的最新专利申请依旧停留在2016年的在审状态。

长生生物专利背后:重销轻研的行业现象

疫苗行业属于高度行政监管行业,从研发、生产、流通、销售和售后安全等各个环节都受政府主管部门严格监管和控制。

疫苗作为人类直接进行体内注射的预防性生物制品,应当更为注重研发、生产环节及质量监管流程,然而对比疫苗行业巨头长生生物的逐年锐减的专利申请数量和公司上市后一路飙升的股价以及毛利率,不难看出我国现阶段疫苗行业存在【轻研发、重营销】的现象,若不能及时止陨,长此以往,我国疫苗行业必将面临自主研发能力下降、市场竞争力降低的窘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