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江乡愁|那些散落在瓯江畔的乡愁——双抢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瓯江乡愁|那些散落在瓯江畔的乡愁——双抢
瓯江乡愁|那些散落在瓯江畔的乡愁——双抢

双抢

我的家乡碧湖,瓯江大溪贯穿碧湖平原,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通济堰位于平原上游,水利发达,土地肥沃,是丽水的产粮基地,素有“处州粮仓”之称。家家户户都种着很多的水稻,那时我们家就种着五亩多的水稻。

瓯江乡愁|那些散落在瓯江畔的乡愁——双抢

七月下旬,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此时早稻成熟,必须及时收割;晚稻播种,必须及时插秧。如果不能在八月上旬的立秋节气前完成,迟一天插秧,就晚十天收割,到时晚稻还没有成熟,就下霜了,轻则减产,重则绝收。这二十来天时间,必须争分夺秒,抢收抢种,俗称“双抢”。

瓯江乡愁|那些散落在瓯江畔的乡愁——双抢瓯江乡愁|那些散落在瓯江畔的乡愁——双抢

到了双抢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忙的不得了,老少齐上阵。因为我们家是外来迁入的,相对来说亲戚就比较少,父亲也没有兄弟,再加上母亲身体也不是很好,所以我们家奇缺劳动力,这时只能请“割稻客”帮忙割稻。这些“割稻客”大部分来自大山深处,他们那里这个时节没有稻子可收,相对来说农活比较轻松,所以他们就三五成群地来我们平原地区割稻,赚点家用。这些人力气都很大,全身被太阳晒得黝黑,因为是按田地来算钱的,所以他们干活都很卖劲,因此饭量也很大。我记得我家隔壁有个男孩曾经和我们说:“这些人吃饭太会吃了,都把我家快给吃穷了。”不吃,哪来的力气干活啊!

瓯江乡愁|那些散落在瓯江畔的乡愁——双抢

这时奶奶也会从城里姑妈家回来帮忙母亲在家里烧饭,我就帮忙父亲一起晒稻子。虽然地里的割稻不要管了,可晒稻子也是个苦差使。那时因为家家户户要晒稻子,村里的晒谷场也不多,我们就会每年到村里的初中租块操场晒稻子,因为放假了,教室也空的,也可以找到存放稻谷的地方。早上6点左右,我就和父亲把头天傍晚收割回来的稻谷晒出去,这时天气还比较凉爽,所以相对还比较轻松。等吃了早饭,我们就要把稻谷上的一些稻叶用竹扫帚扫干净,然后父亲就到田里去了,我就坐在阴凉处等会功夫就要用竹杷把稻谷梳理几下,因为稻谷多,都晒得很厚,只有这样才能更快地晾干。到了11点左右,父亲就会拉着满满一手拉车的稻谷回来了,这时必须把晒在地里的稻谷收起来,把这些刚割下来的稻谷晒出去。这时的太阳已经是火辣辣的,但没有办法。不一下,全身就湿透了,又热又痒,我想没有晒过稻谷的人是不可能体会到这种感觉的。中午的时候在家休息一下,有时又开始打雷要下雨了,这时家家户户都飞奔出去抢收晒在地里的稻谷了。那种场景真的是很壮观,有时运气好,刚刚把稻谷收好,天就下起了瓢泼大雨;有时没有收好,天就下起雨来了。那时真恨不得生个九头六臂的。

瓯江乡愁|那些散落在瓯江畔的乡愁——双抢瓯江乡愁|那些散落在瓯江畔的乡愁——双抢

割完了稻谷,还要抓紧时间把晚稻插下去。要插稻就必须要有水,因为是夏天河道里的水本来就很少了,家家户户都必须把水田灌满水,所以每年村子里都会发生因为灌水而引起的打架事件。灌水是要排队的,有时轮到都是深夜了。我最喜欢和父亲一起去灌水了,清清的瓯江大溪的河水沿着水渠流到水田里去,我们小孩就在水渠了嬉水,这种清凉真的很有趣。灌满了水就要请村里有手扶拖拉机的人犁田,很多人一定很奇怪,拖拉机怎么可以犁田,其实就是把拖拉机的头拆下再装上犁田的装置就可以了。插秧我是帮不上忙了,通常是舅舅们来帮忙,等一家插好了再一起帮另外一家插。我就和母亲一起去拔秧苗,同样也是很辛苦。

瓯江乡愁|那些散落在瓯江畔的乡愁——双抢
瓯江乡愁|那些散落在瓯江畔的乡愁——双抢

我记得那时我也才十一二岁,想想现在10来岁的孩子能帮父母亲干些什么呢?后来父亲到城里开车,我们家也就没有种水稻了,我自然也从这些农活中解放出来了。这几年农村了“双抢”的情景已经基本看不见了,一是很多人到城里打工,田地都荒废了,二是在村里的人也从单一的种植水稻转成种植蔬菜水果了,这样效益更高,三是现在水稻收割有收割机,插秧有插秧机了,实现了种植现代化了。虽然那时很苦很累,但也有很多快乐,比如卖了稻谷后可以买大西瓜吃,买花裙子穿……

瓯江乡愁|那些散落在瓯江畔的乡愁——双抢
瓯江乡愁|那些散落在瓯江畔的乡愁——双抢瓯江乡愁|那些散落在瓯江畔的乡愁——双抢
瓯江乡愁|那些散落在瓯江畔的乡愁——双抢瓯江乡愁|那些散落在瓯江畔的乡愁——双抢

扫码,一起游遍莲都美景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