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最惨的人物是谁?

西游言己


三国时期最惨的将军肯定是于禁,活的窝囊死的更加窝囊。从魏国大将,到蜀国的战俘,再到吴国的战俘,最后再一次回到魏国。这种屈辱在三国仅此一例,于禁的惨也是其他将领所不能比拟的。

其他将领即使战败被杀,仅仅是身体上的痛苦,于禁受到的精神上的痛苦,要比杀了他更加难受。<strong>

于禁本身是魏国的大将,在军队里面很有威望,平常待人严厉,大家都很给他面子。曹操讨厌将领朱灵,让于禁管教朱灵,朱灵一句话都不敢说。于禁的前半生过得很舒服,一直做到了东汉王朝的左将军,同时期的刘备也是左将军。关羽进攻曹仁的时候,曹操在仔细考虑之后感觉这样重要的任务,还是于禁去最合适。这时候的于禁已经跟了曹操三十多年,功劳很多名气很大。哪怕是被关羽击败,只要能够逃回来,曹魏建立的时候也是开国元勋。

可是于禁偏偏被关羽俘虏了,还是自己主动投降的。曹操在世的时候评价于禁:于禁跟了我这么多年,竟然还不如刚刚投降的庞德靠得住。关羽也感觉于禁靠不住,在于禁投降后对他很不好,把他关在了江陵城,准备打完仗再处理他。假如关羽杀死于禁,那么于禁也算是为国捐躯,不会再继续蒙受屈辱。假如关羽把于禁带在身边,关羽战败的时候于禁也能回到曹魏。可是关羽偏偏把于禁放在了江陵,造成于禁再一次被东吴俘虏。

前后被俘虏两次于禁已经够丢人了,东吴的大臣们还雪上加霜的羞辱于禁。孙权优待俘虏,给了于禁比较不错的生活条件。于禁和孙权一起骑马出去,被东吴的大臣虞翻看到,虞翻拿着鞭子打他,骂于禁说:”你一个俘虏,竟然还敢和我们主公一起骑马。”后来东吴的大臣们又当着于禁的面劝说孙权杀死于禁,并且说这种投降的人,也没有多少用处了,不如杀了他来警示后代的人。幸亏这时候曹丕和孙权关系不错,不然于禁真的可能被杀死。

于禁在东吴度过了一段屈辱的日子,终于等到曹魏的人来接自己回家了。走的时候于禁泪流满面,东吴的大臣虞翻嘲讽他说:“你哭也没有人可怜你。”于禁就这样带着一身的屈辱回到了故国,曹丕也很讨厌投降过的于禁。他让于禁去参拜一下曹操的陵墓,又专门找人在里面画上了于禁跪地求饶的画像,羞辱于禁投降的行为。于禁看到了这幅画后回到家就一病不起,没多久就在屈辱中去世。

于禁前后两次被俘虏,在成为俘虏后成为了过街老鼠,在哪一个国家都受到非人的待遇。纵观三国的将军中,战败之后要么就受到重用,要么就被杀死。没有一个像于禁这样多次被俘虏,还多次被羞辱的。于禁最终被羞辱致死,他的屈辱后半生,是历代将领中都少见的。


邓海春


三国是一个乱世。

俗话说乱世人命如草芥,明天和意外,真的不知道哪一个先来。所以乱世里,悲剧横生。比如魏延、周瑜、典韦等人。

但是,三国最悲剧的人物,应该是一个大家都不怎么熟悉的名字——秦朗。他到底悲到什么程度呢?不妨一起来看看!

秦朗的父亲叫秦宜禄,是吕布手下的一员大将,秦宜禄有个貌美妻子,艳名远播,就连关二哥关羽,都非常垂涎。

曹操打吕布时,关羽恰好随军。关羽就对曹操言明,秦宜禄的妻子杜夫人,他看上了。曹操满口答应,谁知看到杜夫人后,人妻曹迈不开步子了,把关羽的话当作耳旁风,直接霸占。

也由不得关羽不替曹操卖命,换谁都想跟‘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的刘备混。

秦宜禄在曹操帐下,老婆都成了曹操的妾室,戴着帽子,那叫一个心如刀割。结果被不安分的刘备瞧见了,刘备是谁?三国第一猎头!

因此秦宜禄马上跟着刘备跑了,可跑到半路,突然反悔了!哪有上了贼船还能再下去的?结果张飞火了,提着长矛追上去结果了他。

就这样,秦朗成了曹操的继子,有了这一次人生经历,小小年纪的秦朗,变得非常低调,言行谨慎。

曹操非常喜欢他,常常跟宾客自夸,‘世有人爱假子如孤者乎?’意思是世界上哪有人比我还爱继子?

不过,总觉得曹操是做给秦朗的母亲杜夫人看的,因为,秦朗一直没在曹操手底下捞到一官半职。

曹操死后,曹丕上位,秦朗仍旧是个打酱油的角色,无足轻重。但先前说了,秦朗是个低调的家伙,因此他跟小自己好几岁的曹叡玩得好,等到曹叡登基称帝,秦朗的春天,终于来了。

随即,曹叡封秦朗为骁骑将军,为了增加秦朗的话语权,曹叡还命令秦朗带着兵马去打鲜卑,立战功镀金。

回来后,曹叡立马为秦朗修建了一座大府邸。

他们两个,私下更是直呼小名的关系。

大家不是瞎子,见秦朗如此受宠,怎么会不去贿赂呢?一时间,秦朗的财富,比公爵侯爵还要多。

照着这种情况发展,秦朗终有一天会权倾朝野。可曹叡年纪轻轻,就病重了。按照曹叡原本的意思,秦朗也是托孤大臣的一员,但秦朗被人诬陷,直接取消了这一资格!


西游言己


幸福的生活大同小异,悲惨的人生千奇百怪。活在乱世本身就是一种悲哀,如果又要从中选出最惨的人,这是一个难题,不同的人恐怕会有不同的感受。我搜肠刮肚,凑出了五个我认为最惨的人物,与大家分享,看看还有没有比他们更惨的?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五、一生颠沛——刘备

大家没有看错,我认为刘备的人生很惨。本来是根正苗红的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可是祖上却碰到汉武帝削藩,坐酌金罪被削去爵位。

虽然如此,应该也是要比大多数人强,起码父祖世代为官,也算是官二代了。结果年幼时,父亲去世,母亲只能靠织席贩履养活他。

长大后,终于获得族里的资助到卢植门下学习,并在身边逐渐聚集了一批小伙伴。很快黄巾之乱爆发,刘备在大商张世平、苏双的赞助下,拉起了自己的第一批队伍。

《三国志》中陈寿评价刘备:“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但是刘备拿到了刘邦的角色和前半生的剧本,却没拿到他的结局。

从此,刘备开始了颠沛流离的一生,虽被曹操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可是从没有一块自己的根据地,甚至多次“只身而逃”,年近半百依然“一事无成”。

但刘备屡败屡战,终于在46岁的时候,在赤壁之战后迎来了人生的转折,先得荆州,后取益州,又曹操手中夺得汉中,眼看就要恢复中原,重振汉室,成为光武帝第二。

结果先是关羽失荆州,接着孟达带着上庸投降曹操,为报仇不顾劝阻出兵伐吴,结果尚未出师,张飞被部下刺杀,紧接着夷陵战败,刚刚积累起来的实力付诸东流,最后自己也病死白帝城。

刘备的一生我认为完全可以用一句话评价:“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拿到了主角的人设,却没有拿到主角的剧本。

四、晚节不保——于禁

问:曹操手下第一异姓(除曹氏和夏侯氏之外)大将是谁?

不是张辽、不是徐晃、更不是张郃,而是于禁!

于禁在黄巾起义时开始追随鲍信,在曹操得兖州后,被王朗推荐给曹操。从此备受曹操信任和重用,徐州之战拔广戚;濮阳破吕布二营,又破高雅于须昌;从攻寿张、定陶、离狐,围张超于雍丘,皆拔之;征黄巾,斩刘辟、黄邵,尽降其众;于苦斩蕤等四将;宛城张绣复叛,唯于禁一军整齐;与史涣、曹仁攻眭固于射犬,破斩之;曹操征徐州刘备,于禁领两千人守延津拒袁绍;

等等,在曹操前期的历次征战中,于禁可以说是居功第一。于禁官至左将军,假节钺,在同时为“五子良将”之首,不然曹操也不会在关羽攻樊城时,派于禁前去救援。

但就是此战,却让于禁晚节不保,战败后降将庞德不屈而死,于禁却选择了投降。曹操听闻后叹息道:“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及庞德邪!”

后来关羽战败后,于禁又被东吴俘虏,在孙权向魏国称藩后才被放回。

回到魏国后,曹丕先是用荀林父、孟明视的故事安慰了一下于禁,并封为安远将军。然后以要派他出使东吴的名义,让他先去祭拜曹操的陵寝,却命人在陵寝墙壁上绘画关羽水淹七军,庞德不屈就义,于禁投降的样子。于禁看倒壁画即惭愧,又愤怒,竟然因此生病而死。

于禁一生为曹操征战,虽在樊城之战晚节不保,但是曹丕却用这种小人计量,最终使其羞愤而死,对于一个将领来说,这应该是最悲惨的结局了。

三、盛名所累——诸葛瞻

建兴五年(227年),46岁的诸葛亮才生下长子诸葛瞻,此后诸葛亮始终为北伐中原而殚精竭虑,终于在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五丈原。临终前,诸葛亮写下了著名的《诫子书》勉励诸葛瞻,这恐怕也是诸葛亮对其最多的教育,此时诸葛瞻才年仅八岁,而不久后母亲黄月英也去世。

此后,诸葛瞻始终生活在父亲的光辉之下,十七岁诸葛瞻便娶公主为妻,被授予骑都尉。实际上诸葛瞻擅长的是书法绘画,历史记载中很少涉足朝政,但是因为诸葛亮在蜀地威望太高,只要一有好的政令,百姓们总是认为这是诸葛瞻提倡的。

渐渐的,诸葛瞻被渲染的名过其实,尽管没有多少从政经历和功绩,还是累迁到尚书仆射,加官军师将军,此时才年仅34岁。此后诸葛瞻与董厥共同执掌尚书台政务,但因为黄皓弄权,国政基本掌握在其手中。

公元263年,邓艾偷渡阴平,虽然诸葛瞻之前没有丝毫的带兵经验,但由于父亲诸葛武侯的声明影响,刘禅还是以诸葛瞻为帅,带领成都仅存的兵力抗击邓艾。

但由于缺乏经验,诸葛瞻贻误战机,最终使邓艾打败前锋进入平原地带。诸葛瞻只能退守绵竹进行决战,在决战前期还曾击退了邓忠、师纂的进攻,但最后还是被魏军击败,战死沙场。听闻诸葛瞻战死后,其子诸葛尚也冲入敌阵而死。

据《华阳国志》作者常璩考证,陈寿曾在诸葛瞻手下任职,并受到过处罚,因此在《三国志》中贬低诸葛瞻。

如果生在其他年代,诸葛瞻可能会成为如王羲之一样名传千古的书画大家。但因为生活在三国乱世,又处在父亲诸葛武侯的阴影之下,甚至到现在还是会被人嘲笑为无能之辈,诸葛瞻也应该算是三国最惨的人了。

四、“五虎上将”——马超

马超虽然被后世奉为五虎上将,但如果他本人知道的话,恐怕只会自嘲一笑吧。和许靖一样,马超恐怕是蜀汉之中,最没权利的高官了,恐怕比被人认为不受重用的魏延还要不如。

彭羕在听说自己要被刘备外调远地后,内心愤愤不平,曾找马超抱怨,并说了一句:“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

此时的马超早已经不是当年为了造反,不顾亲生父亲,兄弟,全族百多口人命的愣头青了。在刘备帐下多年,马超的脾气早已经磨没了,面对蜀汉上下的猜忌,惶恐终日。

彭羕刚走,马超就把彭羕说的话一字不差的写下来,送给刘备,最终彭羕被捕,不久后被杀。

在《三国演义》中,马超归降刘备之后就反复消失了一般,并很快被安排病死了。实际是因为,历史上马超在刘备帐下之后就再没有被重用,早年多次造反的经历,早就不会让任何人信任他。

马超在刘备帐下七年,最终郁郁而终,临死前,上疏给刘备:“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雄心壮志,恐怕剩下的只有无尽的悔恨了。

五、厕所自杀——韩馥

韩馥本是董卓所封的冀州牧,但在大势所趋下,选择成为十八路诸侯之一。在讨董联盟解散后,本应该是袁绍上级的韩馥,因为袁绍的名望逐渐被架空,手下了纷纷投靠袁绍,将其当做要好袁绍的筹码。

最终韩馥在部下的却说下,将整个冀州牧拱手想让,认为这样就可以保自己一家的安全。但他想的太天真了,都官从事朱汉原先和韩馥不和,为了讨好袁绍,他派兵将韩馥家团团围住。韩馥本人逃到楼上,但长子却被朱汉抓住,朱汉将其两条腿生生砸断。

虽然事后,朱汉被袁绍抓住杀死,但韩馥依然惊恐万分,最终请求袁绍放自己离开。在袁绍同意后,投奔陈留太守张邈。不久后袁绍派使者出使张邈,席间使者对张邈窃窃私语,在场的韩馥以为是在算计自己。于是借口上厕所离开,最终在厕所用刮削竹简的书刀自杀。

堂堂的冀州牧,在乱世到来之后,不仅不能保留自己的地盘,更保护不了自己的家人,最后落得在厕所用书刀自杀的下场,原来乱世中平庸也是一种罪。

除以上五人之外,因贪食得寄生虫病而死的陈登,绿帽之王秦宜禄、史上最贵嫖资曹昂,我也觉得挺惨的。但是凌驾于这些人之上的,我认为还是那些乱世中颠沛流离、妻离子散,甚至易子而食的普通百姓。从东汉鼎盛期的五千多万人口到三国结束时的区区九百万,难以想象当时百姓经历了什么。也许正如曹老板诗中所说的:“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潘不安讲究史


个人认为是荀彧,历史正史和野史中均记载有荀彧心向汉的资料,说明他对汉朝有不小的怀念,希望可以匡扶汉室。在东汉末年,诸侯并起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眼光独到选择了曹操,其一是因为他认为曹操有能力一统天下,匡扶汉室。第二,曹操曾经刺杀董卓,迎回汉帝,所以他认为曹操对汉室来说是一个忠臣。不可否认,年轻时候的曹操对汉朝是有一些感情的,不然怎么会只身刺杀董卓。但是荀彧忘记了权利越大,野心也就越大,而且受到的威胁也就越大,后期即使曹操放权还给汉帝,他也免不了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所以荀彧还是以一个忠臣的态度来要求曹操,如果历史记载是正确的,荀彧是被曹操空食盒赐死,那么我认为他是很悲惨的一个人。年少时意气风发,青年时期建功立业,晚年却因为忠于大汉天子而与曹操,与自己效忠了一辈子的人决裂,并被逼死。所以我认为他最悲惨。


有事没事看点动漫


最惨的是回家还要买门票


扎心6913


我自己感觉是

庞统庞士元

庞统,与诸葛亮被称为;凤雏,卧龙。二人得一人便可为统一三国占大部分优势。

他们两个能力是平起平坐的水平。庞统很多都和诸葛亮想在了一块,可是他没诸葛亮谨慎,没诸葛亮了解刘备。到现在说起诸葛亮,人人皆知,再说说庞统,未必所有人都知道。

庞统死于落凤坡,当时是刘备统军,庞统为军师,准备取川蜀。川蜀本无大将,依仗地势之险,立足于世。可刘备与川蜀管理者有亲情,碍于面子,不好意思下手!

最后,庞统为了创造一个川蜀不仁的机会,自己明知落凤坡有埋伏,还骑着刘备的马,冲在了前面!最后凤雏死在了落凤坡,给刘备创造了一个拿下川蜀的机会!


5成成s


三国时期,

人如草芥。

随随便便一个人单论惨来说,都不能仅凭演绎来臆想。

就事论事来说。

最惨的人,莫过汉献帝刘协。

身为皇帝,只是作为一个傀儡。

反抗了许久,但是没有一次成功的。

身边的亲属亲信,自己眼看着被人强杀。自己身份是皇帝天子,也无法保护自己的妻子。

并且最后禅让,汉朝天下自自己手中所亡。

最后,还落得一个被害身亡。(说是寿终正寝,但是应该曹丕不会允许他活着。所以禅让之后,刘协失去了政治上的价值,同时存在着被他人利用的价值,所以,百八十是曹丕毒杀的汉献帝。)

这世界上论身份最高,经历了几十年的压抑和欺辱。丢失了列祖列宗的江山。

还能有比天子更憋屈的身份吗?

所以,我认为,最惨的是汉献帝没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