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里娃」到大學教授,他的科研成果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

他堅定“讀書有用”的信念走出大山,走上三尺講臺,成為莘莘學子的領路人與人生導師;他憑藉“科技報國”的信念投身科研,發明專利20多項,打破部分技術的國外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他以“淡泊名利”的心境刻錄著自己的人生軌跡,用智慧和行動編織著精彩的經緯人生。

他就是西安科技大學校友、“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獲得者——寇子明。

從“山裡娃”到大學教授,他的科研成果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

走出大山,培育桃李芬芳

寇子明,1964年出生於陝北吳堡縣。大山深處的生活給了他堅強的毅力、勤奮的精神,再加上“讀書有用”的堅定信念和摸索出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他以驕人的成績走出大山,於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在西安科技大學原機電系機械化專業學習。1984年大學畢業時,憑藉著在校期間的優異表現,寇子明如願以償,來到太原理工大學(原山西礦業學院)開始教師生涯。1992年,寇子明被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錄取為博士生,繼續在煤機領域深造學習。三年泛舟學海,寇子明以優異的成績取得工學博士學位,並在1996年晉升為太原理工大學教授。

從“山裡娃”到大學教授,他的科研成果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

寇子明教授被眾多學生推崇為“N牛”教授,學生以聽他的課、當他的學生為榮。心懷責任、勇於創新、甘於奉獻,這是廣大師生對寇子明最好的評價。在寇子明看來,教師奉獻的是綠葉的事業,他也願意為學生無怨無悔地付出自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教學過程中,寇子明能結合自己的成功經驗,教育本科生認清自己、合理定位、循序漸進、踏實前行,用能夠體現成長的進步來檢驗自己、讓自己可持續發展,使自己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有用人才。寇子明的教學工作量每年超額完成,先後培養出碩士、博士研究生100餘名。“師者,傳道授業解惑,重中之重莫過於解惑。教師應作為學生的人生導航者,給予適度恰當的指點。”這是寇子明的教學觀,他認為每一名青年學生都要抓緊大好年華,努力學習知識擴展眼界,努力的過程是每個階段一系列小目標的疊加和增長,要循序漸進,不半途而廢,要用能夠體現成長的進步來檢驗自己,讓自己可持續發展。因此,他也盡心盡力的為學生找項目、提供實踐基地,增強和提高他們“產學研用”的意識和能力。

獻身科研,自己甘為人梯

讓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務於生產實際,做到科技促進生產,形成產、學、研、用的良性互動,是寇子明所提倡的科研理念。在他看來,科技工作者的責任在於“拉近科技與生產的距離”,需要更加重視實用技術,不能讓科研成果停留在實驗室,要真正讓科學技術成為促進生產的“萬能鑰匙”。2005年籌建山西省礦山流體控制工程技術中心,以該工程技術中心為依託,寇子明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先後承擔了大批國家級科研項目,成功解決了煤礦機械運行幾項關鍵技術,為企業創造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和顯著的社會效益。

從“山裡娃”到大學教授,他的科研成果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

寇子明的創新團隊把學校、設計院、研究院、企業等方方面面的優秀人才匯聚起來,形成了一支召之即來、戰之能勝的隊伍,團隊中現場生產、工藝設計、技術研究,各個環節的人員都有。方案直接面向工程來設計,設計之初就廣泛徵求虛擬團隊中教授專家、廠家工程師、一線工人等不同層面人員的意見,綜合考慮環境因素、人機接口、系統間的關鍵接口,因此在設計完成後就能很快實現其研究、設計、製造、檢測、安全調試。整個流程很快,作出的方案越接近實際生產環境就能更多地避免生產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他的團隊可以同時進行很多項目,分小組去完成。而他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為團隊把好方向,整體把握小組研究的問題,保證他們儘量不會跑偏。寇子明以樂於奉獻的精神,為年輕科研力量的發展進步創造了有利條件,提攜後輩、自己甘為人梯,為年輕科研人員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使年輕科研人員的成長進步儘可能少走彎路。

發明技術,填補國內空白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經過多年的努力,寇子明教授取得的成績斐然,

而他也真正讓科學技術成為促進生產的“萬能鑰匙”。20世紀90年代末,山西潞安常村煤礦工作面是通過傾斜下運帶式輸送機將兩翼高處採出的煤炭輸送到中間低處的煤倉,經常因堆煤、飛車事故而停產,對企業安全生產造成很大的影響。帶式輸送機生產廠家派出十幾名技術人員去現場進行調試,幾個月都沒能解決,邀請了國外著名廠家的研究人員協助檢修也沒能解決。企業只好進行公開難題招標,國內某單位作出的方案是:需停產兩個月進行改造,投資250餘萬元。

從“山裡娃”到大學教授,他的科研成果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

當時寇子明博士畢業不久,帶著一種年輕的衝勁,經過現場的勘察和認真的思考,鄭重做出了承諾:“我來做,只要幾十萬元的經費,無需停產,利用檢修間隙完成改造。” 沒日沒夜、爭分奪秒,一次次的實驗,不時地陷入僵局,各種可能的辦法和材料每時每刻都在寇子明的腦海裡“交戰”。苦心人,天不負。在實驗室度過了緊張的60多天後,實驗成功了。寇子明發明瞭“基於能量轉換的礦用傾斜帶式輸送機防抱死安全制動技術”。依據山西省科技廳的鑑定,該項發明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國內空白。除此之外,寇子明團隊還成功研發生產了礦井提升系統安全運行關鍵技術及裝備(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2011DFA72120)。本項目擁有十多項自主知識產權,制訂了3項全國行業標準,出版專著兩部。打破了國外相關技術和產品的壟斷,把多項技術和產品應用到國外,迫使國際知名廠商在集成投標中經常選用本項目產品,對解決深部煤層開採提升系統的技術瓶頸、推動行業科技進步和科技活動國際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淡泊名利,編織精彩人生

從“山裡娃”到大學教授,他的科研成果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

投身教育與科研多年,寇子明也獲得多項榮譽:2009年,他榮獲“山西省高等學校中青年拔尖創新人才”。2011年1月14日,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寇子明第一次走進人民大會堂,以“基於能量轉換的礦用傾斜帶式輸送機防抱死安全制動關鍵技術”第一發明人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同年,他還獲得榮獲“山西省高等學校優秀創新團隊帶頭人”“第七屆中國煤炭工業科技創新人才”“山西省科技奉獻特等獎”等榮譽稱號。2013年,他成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14年,榮獲“山西省特級勞動模範”。2018年4月28日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

他作為山西教科文衛體系統的惟一代表榮膺“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面對取得的成績,寇子明沒有滿足,他仍然孜孜不倦求進步,他向前邁進的每一步都是艱辛與快樂並存。他說:“科學,是一口氣也松不得的,要有毅力和耐性。我會一直在科研的道路上走下去,用平生之所學,儘自己之所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淡泊名利,寧靜致遠。

從“山裡娃”到大學教授,他的科研成果打破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獻身科研服務生產。寇子明教授是千千萬萬個優秀的西科大校友的縮影,雖已離開西安科技大學這個大家庭,但他們都在不同的崗位上發光發熱,貢獻著自己的力量,西科大以他們為傲!

更多相關資訊,敬請關注頭條號:西安科技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