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果飘香党建园——贵州省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的岔白实践

瓜果飘香党建园——贵州省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的岔白实践

连日来,黔西县杜鹃街道岔白社区千亩蜜本南瓜喜获丰收,在基地里,每天都有上百名村民顶着烈日,有的采摘,有的搬运,有的装车,忙得热火朝天。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的南瓜丰收了,我们算是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发动老百姓也有底气咯!”和村民们一起收瓜的岔白社区党总支书记吴荣军被晒得黑黝黝的脸上绽放出了美丽的笑容。

自2017年黔西县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为让群众脱贫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岔白社区立足本地交通优势,创新党建园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效助力贫困群众增收。今年又结合省委提出的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推动社区产业扶贫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重大突破。

产业选择精准 培训农民有方

岔白社区通过邀请专家对当地土地、气候进行分析,结合实际、瞄准市场,以种植密本南瓜和轮作种植各类蔬菜、辣椒、高粱等经济作物为短平快产业,以种植脆红李、猕猴桃等经果林为长远产业。目前,全社区共种植蜜本南瓜1000余亩,辣椒100余亩,蔬菜200余亩,高粱50余亩,脆红李1600余亩,猕猴桃200余亩。如今秘本南瓜、蔬菜、辣椒都喜获丰收,从而体现出社区产业选择是正确的。“我们社区班子发过誓,不干就不干,要干就必须干出成效,才能带领群众一起发展,我们在选种之前都通过多次研究决定,深思熟虑后才种,有了成功的第一步,下一步发展就容易多了。”对于岔白社区的产业选择,吴荣军底气十足。

瓜果飘香党建园——贵州省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的岔白实践

另外,岔白社区还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资源禀赋,以农户为主体,积极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能人的带动作用。结合脱贫攻坚大走访、大排查、大宣传开展宣传动员,推动农业种植结构战略性调整。通过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平台,组织农民开展培训,转变思想、激发动力。近一年来,共开展培训200余场次,培训农民1000多人次。

社区村民陈祖文家今年种的5亩南瓜也获丰收,预计可收近2万斤,按照合作社与商家签订按目前市场价每斤0.7元进行收购,可买近30000余元。“我要是种以前的苞谷,买5000块都难。”陈祖文说:“要不是我到社区讲习所参加学习,我哪有这个思想,跟党走没有错,以后我还要跟着社区的合作社大干,争取早日奔上小康。”

技术服务到家 资金筹措保障

岔白社区围绕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还邀请县和街道农业专家到社区进行技术指导。通过走访及技术服务加强干群联系,为全社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扶贫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今年以来,共邀请18名农技专家到社区开展技术服务指导800人次。

瓜果飘香党建园——贵州省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的岔白实践

“要发展产业,必须有一定的技术,订单再多,质量不好也会影响信誉度,所有我们社区‘两委’班子注重技术服务,经过多次邀请专家们上门传教,社区班子个个都成了‘土专家’,从种植、除草、采收都和群众们一起干,真正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确保种出好产品、见实效。”岔白社区主任施启贵谈起了社区“两委”班子的干劲。

在资金筹措上,岔白社区坚持抱团发展,通过社区“两委”班子带头入股抱团,党员入股抱团,农户入股抱团。全社区“两委”11名班子、3名党员及部分能人入股资金80余万元。同时,发动全社区44户贫困户使用每户4398元的扶贫资金共20余万元入股,确保起步资金有保障。

组织方式创新 产销对接路广

在组织方式上,岔白社区大力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于2017年9月组建永利富贵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链接贫困户44户,带动农户200余户。

为了让社区“两委”干部都能用心打理合作社,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班子成员全部入股,真正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动的作用,使群众没有顾虑,放心地跟着发展壮大产业。

吴荣军说:“现在虽然全社区农户已经脱贫,但后续产业跟不上,可能会返贫,我们成立专业合作社,搞农业产业发展,只能成功,不能失败,除了在组织方式上要摸索好,还要在产销对接上下功夫。”

然而,岔白社区在遵循市场规律前提下,注重产销对接,除了与县内两家营养午餐配送公司签订订单以外,还积极招商并实地考察,与相关企业签订订单销售,以销定产,打消了群众愁销路的后顾之忧。去年与营养午餐公司订单销售蔬菜就达50000余斤,销售金额达10余万元。今年预计收成的400余万斤南瓜已经全部订单,可实现销售额达300余万元。

吴荣军介绍,下一步将实行专人跑销售,把市场扩大,再辐射到周边社区,带动更多的群众致富,把岔白社区的土地种成一年四季蔬果飘香的党建示范园。

利益联结标准 基层党建活力

岔白社区合作社在利益链接中,贫困户采用国家财政扶贫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作为股金加入合作社,签订股份合作合同进行入股分红,目前共联结44户贫困户。另外,农户采取土地折算入股分红及合作社带动农户发展经营收入、务工增加收入等方式进行利益联结,其中农户土地折算入股分红资金每年达50余万元,带动农户发展种植200余亩、收入达50余万元,常年解决100余人务工,年发放工资15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创收15万元左右。

村民周代英63岁了,每月至少有15天在合作社基地务工,月平均工资1200元以上。“我从种苗、锄草到采收都在合作社做,全是手上活,一半时间在这里做,一半时间做家里的,两不误,还有点零用钱,社区这个做法对我们老百姓真好。”周代英对自己的这份工作感到十分满意。

要带动群众发展致富,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是必须的,岔白社区共有86名党员,按照党员情况成立了党总支,根据区域下设4个党支部,分别为岔白党支部、海西党支部、移民党支部和永利富贵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真正把支部建在了党小组,建在了产业链上。通过整合驻村干部、社区“两委”班子、党员力量,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实现每个支部有1名驻村干部坐阵、每个组有1名社区干部指导、每一个产业发展主体社区“两委”全员参与、每一个小组建立1个网格室、每一个网格室有2至3名党员。实现处处有党组织在、事事有党员抓的工作格局。

“我们老支书吴荣军是多年的农业专家,农忙的时候,无论天晴下雨,他都亲力亲为,天天都和村民们一起干活,大家看见老支书都带着大家干了,做起活也起劲,发展也有信心。”正在基地收瓜的村民洪立飞很佩服吴荣军。

正在田间管理的海西党支部书记曹义慧说:“我们大家都作了明确分工,女同志搞管理,男同志带起村民一起干,以便增强干群之间的凝聚力,提振了群众谋发展的精气神。”

吴荣军介绍,如果不把基层堡垒建强,没有网格室党员为社区“两委”分担一些工作,大家怎么有精力来谋产业、搞发展,也就不能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了。下一步,将发展更多的能人、知识分子加入社区党组织,形成强大合力,让社区产业做大做强,实现乡村振兴、百姓富裕。(陈颖、谢远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