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小国英主李煜


被低估的小国英主李煜

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这大概是绝大多数人对李煜的第一印象,认为他只适合写诗填词,对酒赏花,压根不适合治国。

洒家却以为,印象流要不得。

如果能用心研究史料,会发现李煜薄命并不在于作为君王,而是生在一个大势难回的小国,面临赵匡胤这样的盖世雄主,李煜虽然能力杰出,百计齐施,也无法改变成为亡国之君的命运。

元朝脱脱所编写的《宋史》有严重的英雄史观倾向,对李煜、孟昶之类的失败者大加贬抑,相比起来,南宋李焘所作的《续资治通鉴长编》作为《宋史》的重要史源,对于李煜等人的评价就很有些亮点。如果仔细研究各版本的《南唐书》,更会发现,李煜岂止是有些亮点,简直堪称一代英主,恨不得其时罢了。

公元959年,李煜的长兄李弘冀病逝,后唐中主李璟需要再度立储。

大臣钟谟以李煜酷信佛教、懦弱少德,上疏请立纪国公李从善为太子。李璟大怒,流放钟谟至饶州,封李煜为吴王,以尚书令参与政事,入住东宫。

李璟这时应当是心力俱疲。

他刚刚继位不久,就发动了对湖南马楚和福建闽国的战争,一开始势如破竹,攻灭两国,但随即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损兵折将,被迫退出湖南,在福建的控制区也大大缩小。

北周武帝柴荣趁南唐国力削弱,发起进攻,夺取了南唐肥沃富庶的淮北之地,在李璟的错误指挥下,南唐损兵折将,一溃千里,战争结束后,此时已经是财殚力痡,经济接近崩溃。

这样的危局之下,李璟为何要将皇位交给李煜这个柔仁好佛的王子?李煜又是否会辜负李璟的期待?

建隆二年(961年)六月,李璟病逝,李煜在金陵登基,至975年宋灭南唐,李煜执政14年还多。

对于李煜的执政,很多资料持否定态度,认为李煜沉迷辞赋酒色,热衷佛事,奢侈浪费,不理国政,国内一片混乱,李煜本无觊觎皇位之心,生性懦弱,登基纯属阴差阳错。

那么我们且看《南唐书》的评价:从嘉广颡丰颊骈齿,一目重瞳子。文献太子恶其有奇表,从嘉避祸,惟覃思经籍。

李煜还是王子时的喜经好文,原来只是害怕长兄迫害的避祸之举。

谁说李煜没有心计,做不了君王?为何李弘冀刚刚病逝,李璟就在风雨飘摇之际选中了李煜?

我们必须注意到,宋灭南唐丝毫不轻松,从开宝七年十月正式出兵,到开宝八年十二月攻破金陵,前后历时一年有余,其中,宋军屯兵金陵城下即达一年之久,《续资治通鉴长编》更是有这样的记录:(开宝八年秋七月辛未)时金陵未拔,帝以南土卑湿,秋暑军多疫,议令曹彬等退屯广陵(今江苏扬州),体士马,为后图。

赵匡胤竟然因为久攻不下,打算暂时放弃,以待后图!

南唐毗邻北宋,又失淮南,无淮河之险可依。而有更险要地势庇护的后蜀、南汉,都不过抵抗了两三月,既告覆灭。

这样看来,李煜又怎可能是暗弱无能之辈?

我们且看李煜上台后的一应举措。

一是尊奉宋朝。

李煜通过尊奉宋朝,委曲求全,不仅仅是苟延残喘,而是得到了实惠,且李煜也从未对军事掉以轻心。962年李煜遣使入贡,赵匡胤放归之前淮南战役中被俘的南唐士兵数千人,这批老兵后来成为抵抗北宋时的重要力量。968年南唐国内大旱,李煜又以巧妙的外交手段,从北宋求取到米麦十万石,缓解了境内的危机。

二是整顿军备。

淮南要地已经失去,李煜除了加强金陵一带的守备之外,还着意于江西与福建的控制,在各城高筑墙垣寨垒,广积钱粮金帛,厉兵秣马。当时浙江的吴越国与南唐为敌,争夺控制漳、泉两州的小军阀清源军。在清源军两次政变当中,李煜都通过要求政变胜利者将失败者解送到金陵来控制局面,维持清源军对南唐的附属关系。

三是任用贤能。

许多人只看到李煜中反间计,诛杀大将林仁肇,以此论李煜昏庸。无法看到林仁肇亦是李煜且提拔,且只是李煜所重用的人才之一。

李煜即位之初,由于淮南战败和中主的去世,南唐朝野充斥着一种悲观颓丧的气氛,为重振人心、确立威信,李煜重用旧臣,稳定高层重心。何敬洙军功累累,被授予“右卫上将军”之衔,封芮国公,及其去世,李煜下令废朝三日,以示哀悼。对于在淮南战事中弃扬州化装逃跑的冯延鲁,李煜也重新给予礼遇。同时,启用在杨吴时代就投奔江南的韩熙载、闽将林仁肇、皇甫赟之子皇甫继勋等人。

科举方面,李煜重视选拔人才的公正和公平。乾德二年(964年),李煜命吏部侍郎韩熙载主持贡举,录取进士王崇古等九人;又命徐铉复试,并亲自命题考核。开宝五年二月,内史舍人张佖主持礼部贡举,录取进士杨遂等三人;清耀殿学士张洎称张佖遗漏了很多人才,李煜便命张洎对落第之人进行复考,又录取了王伦等五人。直至南唐亡国的开宝八年二月,李煜还举行了南唐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录取进士张确等三十人。

李煜所用的人才中,卢绛善战,屡挫宋军,陈乔、张洎善谋,为南唐构造防御体系,韩熙载、徐铉等也堪称一时名臣。李煜麾下人才济济,可谓知人善任者。

四是轻徭薄赋。

李煜继位时,由于李璟时期多次战争连绵,南唐国削势弱,国库空虚,但李煜爱民如子,诏令减免税收、免除徭役,与民生息; 取消李璟时设置的诸路屯田使,将各郡屯田划归州县管辖,将屯田所获租税的十分之一作为官员俸禄,称为“率分”,此项政策推行后,既增加了赋税,又可使百姓安心耕作,免受官吏的挠刻。

五是改革土地。

南唐时期土地买卖十分频繁,以致土地兼并日趋激烈。李煜继位后,任用李平掌管司农寺,恢复井田制,创设民籍和牛籍,劝农耕桑,希望借此缓解国难。

新制颁行后,因触犯官僚地主的利益,遭到激烈抵制与反对,百姓也多为不便,改革遂以失败告终,但亦取得一定成果,缓解了土地矛盾,增加了政府收入。

后人多以李煜诛杀潘佑、李平二人来指责李煜,然而李煜此举,与秦惠文王诛杀商鞅而保留商鞅的改革成果,何其相似?潘佑、李平二人改革犯众怒,杀之解天下谤,虽然残忍,却也是一个成熟政治家的手段。

六是改革货币。

在这点上,必须要说,李煜简直是一个超越时代的金融天才。

南唐后期钱荒严重,为使货币流通良性循环,乾德二年,李煜颁布铁钱,规定每10钱,铁钱6枚并铜钱4枚发行。因铜钱逐步废除,商人多以十个铁钱换一个铜钱出境,朝廷不能禁止。为挽救铁钱的流通,李煜诏令铁钱以十当一,与铜钱并行流通,于是商品经济发达,南唐商业迅速恢复繁荣,国家收入也极度增加。经过亡国前夕漫长艰苦的抗宋战争,到南唐亡国后,各郡蓄积的铜钱累计仍达六十四万缗。

铁钱即便以十换一,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也极大增加,又由于铁的价值远低于铜,政府可以从中获得一笔庞大的铸币收入。这与后世的纸币有同工之妙,然而最早的纸币——交子,在北宋年间才在蜀地出现!

李煜治理的十多年间,南唐经济发展稳定,没有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物阜民丰,足可见李煜政府对于铁钱有一套严密精细的监管制度,发行量经过科学的计算,且对于伪造铁钱的行为有着严格的打击措施。

由此可见,李煜不仅仅是政治家、民政家,且在军事上有一定造诣,更是一位极为出色的经济学家!奇哉,李煜,伟哉,李煜!不能生于大国而生于南唐,何尝不是一代人杰的巨大不幸?

李煜的一切努力,包括北线联结契丹、北汉,都难以挽救这个国家的命运。在赵匡胤的经营下,北宋二十万大军磨刀霍霍,分兵三路,由曹彬、潘美等一干名将率领,水陆并进,渡江南来,而东南防线的吴越国也拒绝与南唐合作,更是发兵与北宋一起从东面进攻南唐!

然而李煜的应对也是可圈可点。

他以金陵为正面,抵御北宋猛攻,江西、苏南为两翼,分北宋兵势。975年五月,李煜发现自己任命的金陵防御总指挥皇甫继勋勾结北宋,消极抵抗,使得战线节节败退之后,斩杀皇甫继勋,亲自主持防御事务,上城鼓舞士卒,金陵城又坚持了七个月之久,直到当年十二月方才被破。

李煜的战略是利用金陵坚城消耗宋军主力锐气,而后以江西湖口的强大水师夹击,击溃宋军。在宋攻南唐过程中,极少有城池投降,且各城都有水陆军寨夹峙,绵延如群星,宋军必须一座座军寨缓慢争夺,战事因此旷日持久,南唐军名将卢绛更是多次挫败宋军攻势。

975年六月,李煜得知润州(镇江,位于金陵东面)危急,尚能派卢绛率军从金陵出击,援助润州,可见李煜对于战局的全局把握,以及在宋军全面合围之前,金陵城防御体系尚且十分完备,还有余力出击。可惜润州城已是摇摇欲坠,守将刘澄对战事缺乏信心,开城降宋,这一重镇的丢失令南唐的防御战越发艰难。

润州丢失之后,李煜急令湖口水军朱令赟率水军数万,号称十五万入援,顺流而下,欲与宋军决一死战。朱令赟部船大势雄,令宋军大为畏惧,可见李煜备战之充分。

宋将王明望之生畏,急报赵匡胤,要求尽快制造大船,抵抗南唐水军。

但就在这时,一代大帝赵匡胤展示出了超乎常人的战略指挥能力,判断出现在造船远远来不及,朱令赟部行动迅捷突然,己方水师未曾全面集结,不是朱令赟对手,一旦朱令赟到达金陵城下,金陵之围将被解。于是赵匡胤亲自命令王明在洲浦之间多立长木,如同船帆、桅杆一般,朱令赟怀疑有埋伏,因此逗留多日,失去了宝贵的时间。

宋军水师全面集结,虽然多是小船,却有数量优势,更由宋军名将刘遇率领,激战之下,朱令赟势蹙,于是放出准备好的纵火船,计划火烧宋军。

宋军对此毫无准备,如果火烧成功,灭南唐计划必然付之东流。然而天要亡南唐,风向突变,竟然将朱令赟船队彻底烧毁,朱令赟亦为国捐躯!

李煜此时已经完全绝望,但仍不肯放弃,与将士们坚持抵抗,士卒未曾离心。直到十二月,金陵失守,还发生了极为惨烈的巷战,呙彦、马承信、马承俊等将领力战而死,李煜谋主陈乔亦自尽殉国。

最令人感叹的是那位南唐最后的名将卢绛,此人曾于秦淮水寨数挫宋军,又曾驰援润州,一度逼退宋军。金陵沦陷后,卢绛撤退到歙州,坚持抵抗,试图联结闽中,再兴南唐,宋军猛攻不能下。直到李煜亲自作书招降,卢绛方才入汴京,但随即因为声称【惟知我主李氏而已,岂能识汝赵氏为何如人也】,而被赵匡胤处斩!

若李煜不是一代英主,麾下又何来如此多忠勇义节之士!

洒家甚至怀疑,李煜最终的被毒死,说不定也是他力图复国,计划泄露所致。像李煜这样手眼惊天的能君,又怎甘愿做一个汴梁囚徒?不能复国,唯有死而已!

地下千年骨,诗酒寄冤魂。我悲无人知李煜,因此作这一文,为一代英主李煜正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