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懂得孩子的叛逆意味著什麼嗎?

10年前,張娜生下了兒子陶赫。從那以後,不管工作多忙,加班多累,張娜始終堅持每天早上和他聊半小時,晚上再讀書一小時。有段時間加班加得兇,她實在沒辦法趕回家給兒子讀睡前故事,就借公司的錄音棚給兒子讀《窗邊的小豆豆》,讓他聽著自己的錄音入睡。除了讀故事,張娜負責陪兒子做學習以外的所有事情——畫畫、下棋、變魔術、養昆蟲、看電影、逛展覽、看兒童劇、烤小餅乾……在陶赫8歲之前,
張娜和兒子的關係更像是朋友,倆人還經常列計劃,約著一起去體驗新鮮玩意,玩得不亦樂乎!

你真的懂得孩子的叛逆意味著什麼嗎?

▲鬼臉小王子陶赫

而8歲後的陶赫開始讓她感到頭疼:“這兩年很叛逆,基本你說東,他就一定要去西。”有次張娜出差後回家,剛趕上陶赫要上英語在線課,就替他約了時間。結果兒子一聽,馬上急眼:“我不是說改時間了嗎?誰讓你幫我選了?”。張娜還沒從出差的疲憊中緩過神來就受到這種責怪,也憋著一股氣吼了回去:“改改改,天天改,這不是你自己選的嗎!”

等冷靜下來後,張娜才記起是自己記錯了,但道歉已經來不及了——兒子拒絕跟她說話,還把自己反鎖進臥室。雖然最後以兒子叫她吃飯結束了這場冷戰,但張娜依舊很後悔,想著找個機會好好道歉,修復一下母子感情。老公陶峻也提醒她:曠兩節課不算什麼,孩子內心的不信任和抗拒才是最重要、最需要解決的

作為和孩子打交道的人,張娜非常清楚這是孩子的成長規律——在Terrible 2之後,七到十歲是孩子第二段自我意識爆發期,他們覺得自己是個小大人,可以自己做決定,就想極力掙脫父母的掌控,變得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但理論終歸是理論,在親密關係中,原生家庭所帶來的情緒第一反應,還是讓張娜時常失控:兒子吼一句,她就得吼兩句,而且聲音要更大。這導致她每次都會和兒子因為件小事越吵越兇。

為啥兒子就跟我吵架?

張娜觀察了一陣,她發現兒子似乎從來都只和她吵,不跟爸爸和爺爺奶奶吵。看來除了兒子的真·叛逆期,自己肯定也存在問題。

老公陶峻承包了跟兒子講道理的工作——他會把一件事從大邏輯拆解到小邏輯,再一層層地講給兒子聽,經常一講就能講兩小時,“要換我,可能講20分鐘道理就是極限了,我是很沒耐心的。”她使勁擺了擺手。

你真的懂得孩子的叛逆意味著什麼嗎?

▲幸福的三隻在看電影

但細想一下,陶峻似乎繼承了公婆倆的性格:公公熱愛釣魚,每天早上三點半出門,一釣就是三小時;婆婆則在教育孫子時格外有耐心,小時候陪陶赫拼拼圖,每次都是倆小時起。

和老公一家比起來,張娜在教育孩子上就沒那麼耐心了。她更喜歡跟孩子一塊玩,但一遇到問題情緒就會失控,“在我的原生家庭裡,大家都是靠‘大聲講話’解決問題的,我下意識也這麼做了。

有天陶赫去面試央視少兒頻道的節目,臨出發前突然說不去了。作為一個曾經的電視人,張娜深知這種嘉賓臨時變卦的情況會給人添很多麻煩,就一直努力說服兒子改變心意。結果越說越著急,越著急就越大聲,眼看著要吵起來,陶峻把她拉到一邊,讓她好好冷靜,自己帶著兒子回屋繼續講道理。

這時,旁邊一朋友安慰她:“別那麼著急,不管這次去不去,孩子以後都能給你娶個媳婦不是?”話雖糙,但道理張娜聽懂了:從孩子的一生來看,這是個多小的事啊,參加不了天也不會塌啊!

孩子發脾氣,也只是漫漫成長路中的一個小插曲而已,其實家長也可以做到笑著應對,幫他學會控制情緒,幫他學會解決問題啊!

她用“豁然開朗”來形容自己當時的心情,還感慨:“當你一個大人都控制不好情緒的時候,憑什麼要求一個孩子控制好他的情緒?”想明白之後,她和節目編導重新約了面試時間,陶赫最終成功上了節目。“既來之,則安之唄!”說完她抿了抿唇,往椅背輕輕一靠。

你真的懂得孩子的叛逆意味著什麼嗎?

▲雪山上風很大,兒子一把抓住媽媽,媽媽我來保護你!️

老公是我的情緒管理教科書

在那之後,再遇到兒子撒潑打滾,張娜會先忍住不發火,然後看著他眼睛一遍遍跟他講:這件事必須這麼做。但這個方法太單一了,很容易讓兒子的逆反心理更激烈,一旦張娜控制不住情緒,兩個人立馬又吵起來。

有次她和兒子吵完架,正值陶峻在外地出差,她就一個電話打過去告(兒子)狀。其實陶峻早就接到兒子的告狀了,但他還是聽張娜講了一遍,然後反問:“這次的確是他先發脾氣了,但你一定要用發脾氣來解決嗎?有沒有別的辦法?”

“那他無理取鬧,我還不能發火啦?”

“你再想想。”

“那我不發火,進屋關上門?”

“這樣是比剛才好,但你其實是在逃避,還有沒有更好的?”

想得氣都快消了,陶峻終於甩出終極大招——《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他六年前就送給張娜了,但張娜嫌字多看著累。深知老婆脾性的陶峻就發過去一個講書鏈接,讓她邊聽邊學習。聽完,張娜立馬知道兒子為什麼發脾氣了,“肯定是有需求沒被滿足。

你真的懂得孩子的叛逆意味著什麼嗎?

▲張娜的《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

之後每次和兒子鬧矛盾,她都會對照著書裡的公式跟兒子溝通。前段時間陶赫不想上英語網課,就在地上撒潑打滾,嚷嚷著“我討厭英語”。張娜按捺住火氣,蹲下來跟兒子說:“當你在地上哭鬧打滾時(事實),我有點不高興(感受),因為我想要和你平等地說話,而不是我來哄你或者你發脾氣(為什麼),可以請你和我說清楚為什麼不想上英語課嗎?(要求)”

兒子慢慢停下哭聲,但還賴在地上。這時剛好陶峻在英語學習微信群裡發了個笑臉,問兒子:“今天是不是有英語課?”兒子馬上爬起來回復:“爸爸我今天有事,能不能換到明天的xx點上課?”他的解釋是:現在放暑假了,但網課時間還是上學期間定的,這個點自己有事,所以想調整一下。最後兒子和爸爸一起重新制定了學習時間表,張娜也沒發脾氣,這事就這麼解決了。“允許孩子適當釋放情緒,其實他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發完脾氣就該幹啥幹啥了!”

“我很感謝我的老公”,張娜直言,“因為他一步步引導著我改變,我才能成為一個越來越好的母親。”

做家長是一場修行

叛逆期是孩子必須經歷的成長階段,也是父母必須要經歷的階段。兩年前,張娜和朋友們出去玩,還會被一針見血地指出“你就是太焦慮,才這麼容易發火”;但現在她的情緒好轉了不少,還自嘲“活了三十好幾才活明白”。

“他每次發飆,肯定是因為我不理解他,他受委屈了。”和兒子“對抗”了兩年後,張娜才想明白這個問題,開始反思自己。孩子生下來就一張白紙,如果父母的教育方法有問題,那這孩子多半也會被管得亂七八糟。“做父母不用持證上崗,很多東西只能靠自己慢慢學”,張娜坦誠自己做教育這麼多年,最後養兒子還是得重頭再學。

你真的懂得孩子的叛逆意味著什麼嗎?

▲陶赫和他的愛寵蜥蜴“小橘子”

她把做家長比作一場修行,“可能真要走一些彎路,才能悟出道理來。”現在的她,意識到了問題,也學習了方法,能越來越熟練地應對兒子的各種叛逆行為。而與此同時,兒子也在悄悄改變著。

最近,她帶兒子去坐地鐵。坐上沒多久,兒子就閉上眼睛說要想事情,還問張娜:“媽媽,你最近有沒有自我反省?每個人都必須經常自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