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基金總經理羅登攀:中外對比顯示公募基金業發展空間巨大

大成基金總經理羅登攀30日做客新華網會客廳時表示,與歐美成熟市場相比,中國公募基金行業還非常年輕。可以美國為例,從三個角度進行比較。

從立法精神比較看,中國公募基金業的發展方向正確。美國的基金行業誕生於1924年,當時除信息披露和反欺詐條款之外,基金業沒有受到有效監管。1929年經濟大蕭條之後,基金業普遍出現問題,內幕交易橫行,大量基金投資失敗,投資者損失慘重。其後美國國會和證監會的調查發現,核心原因是投資公司的運作完全忽略了對投資者基本的信義義務,沒有以投資者的利益為核心。美國國會於1940年通過了《投資公司法》和《投資顧問法》,從保護投資者的角度出發,對基金公司和個人在履行信義義務中的公司治理、投資活動、關聯交易、信息披露等行為做出了詳盡和明確的規範,美國基金行業因此重新快速健康發展。

大成基金总经理罗登攀:中外对比显示公募基金业发展空间巨大

中國基金業在制度設計之初就充分吸取了美國的經驗和教訓,牢牢把握以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為核心,以誠實守信、勤勉盡責為基本要求,法律法規不斷完善和健全,《基金法》於2004年頒佈實施,確立了基金的法律地位和規範路徑。針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加強對非公募基金監管的新要求,2013年實施了修訂後的《基金法》,全面規範基金行業發展。雖然中國和美國基金制度有很多不同,比如中國的基金是契約型,美國是公司型,但二者制度設計的根本精神和體系是一致的。只要堅守立法精神和制度要求,中國基金業必將快速健康發展。

從規模結構比較看,中國公募基金業的發展空間巨大。一是規模總量。2017年底,美國投資公司管理的共同基金達18.7萬億美元,佔GDP比重為96.4%;中國公募基金管理規模11.7萬億元,佔GDP的14.1%。二是資產結構。美國共同基金主動股票型基金規模佔比超過40%,貨基比例較低,海外資產佔比達14%,國際化水平較高。中國公募基金市場上,貨基佔半壁江山,純股票型基金佔比為6.55%,QDII基金不到1%,國際資產配置仍處於較初始的階段。三是持有人結構。美國公募基金中,個人投資者佔據絕對主導地位,截至 2017年底直接或間接持有89%的共同基金資產,長期基金中個人投資者的持有比例更是高達95%。我國公募基金中,個人投資者僅佔基金資產的49.6%。美國居民持有基金資產佔個人全部金融資產的比例為14.8%,我國為 1.8%。可以看出,隨著我國經濟增長、居民收入和理財需求的增加以及資產配置的優化,公募基金業的增長空間巨大。

從養老金管理比較看,中國公募基金業的發展後勁十足。一是中美養老金市場的總量和結構。美國養老體系三大支柱規模分別為2.8萬億、19萬億美元和9.2萬億美元,中國養老體系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和第二支柱規模(企業年金)分別為人民幣5萬億元和1.29萬億元,第三支柱接近空白。結構上,美國第二、三支柱佔據絕對主導地位,中國則以第一支柱為絕對主力。二是養老資金投資公募基金情況。截至2017年底,美國養老金第二支柱最大賬戶DC賬戶和第三支柱最大賬戶IRAs賬戶合計持有8.8萬億美元共同基金,在美國共同基金中規模佔比高達47%。401K計劃是美國養老金第二支柱的重要組成部分,引入401K計劃前的十年,美國共同基金規模的年化增長率為10.96% ;引入後的十年,規模年化增長率達22.97%,該計劃極大地推動了美國共同基金行業的發展。中國養老金投資管理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市場化運營時間較短,投資公募基金的比重不高。養老金規模的持續增長以及對公募基金投資的持續增加,將成為推動中國公募基金髮展的巨大動力。

羅登攀表示,總的來說,中國公募基金業可以用“朝陽產業,潛力無限”來概括,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