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小說《水滸傳》中的王倫該不該殺?

智商超群1




首先確認王倫不該殺。王倫其人該不該殺都不是主要的,完全可以俘虜王倫,殺與不殺都不影響日後的梁山大局。


其一,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把王倫殺掉,晁天王晁蓋能不能帶領梁山眾弟兄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來。林沖在吳用的鼓譟之下,手仞了王倫,晁天王晁蓋做了短暫的寨主,然後是其死後宋江做寨主。終其梁山所有兄弟的性命,兩任寨主都未做出什麼事情出來。而且,在宋江的帶領之下路子越走越窄,最後梁山嘩啦啦如大廈般傾倒,108將死傷過半,其他的作鳥獸散。殺了王倫,宋江自己又成不了什麼事情,其成了真正的殺人魔頭,或者是黑社會的陰謀家。王倫的死並未換來梁山什麼好的結果,反而助紂為虐,往地獄更陷了一層。



其二,王倫較之宋江,離成功的運氣越走越遠,越領導越離譜。最後一杯毒酒讓蔡京高俅之輩結束了自己的性命。連同梁山兄弟一塊喪命在奸佞之臣的淫威之下。宋江其人的死,比王倫更加窩囊一層。其原因王倫比宋江更加懂得朝廷的套路,比宋江看世道更加成熟。若王倫帶領梁山108將,其結果絕對不會這麼慘。至少王倫的政治與軍事眼光更加長遠些,懂得朝廷的陰謀,同樣可以帶領眾弟兄趨利避禍,絕不會中蔡京高俅之輩的一石二鳥以寇制寇的險惡毒計。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梁山眾兄弟就是一頭瞎牛,胡打亂撞而不著邊際。王倫的梁山雖較之宋江有幾分單薄,但是其懂得的東西多了。譬如,王倫愛財,在攻下附近幾個州縣時肯定會聚財徵兵,充實自己的實力。而宋江絕不會徵糧徵兵,而是死守自己的儒家忠義王道黎民。這對於宋江終其畢生也不會醒悟的事情。

其間,在晁蓋上梁山初期,王倫聽到晁蓋七人殺了何濤巡檢史數千人,主即命人嚴守寨門,表現出很高的軍事警覺性。在軍事技術上,宋江不及王倫,這點已經表露無異。另一方面,王倫對晁蓋七人笑臉相迎。其實王倫內心考慮的事情也只有他自己明白,林沖與他身邊的兄弟對王倫的城府也只是一知半解。林沖殺掉王倫之後,便永遠把王倫釘在了那裡,包括封存了王倫的軍事才華。其實王倫早已看出晁蓋一夥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王倫才是梁山上真正明眼的寨主,明進退,知禍福!


風行君帶你從細微處解讀不一樣的文史,歡迎欣賞


四面風行


不該殺,這完全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黑社會”火拼。黑吃黑。唯一遺憾的是王倫他輸了,他輸的很慘。很徹底 。輸到沒有一個人為他起事,輸到沒有一個人為他報仇。梁山招安的時候,有人去拜祭晁蓋。卻無人拜祭王倫,一個黑社會老大。做到這個份上,也太悲哀了。“我的心腹在那裡”是他的最後一句話,但可惜的是,一個也沒有。黑幫老大做到這個份上,也算夠失敗的

梁山一共有三位頭領,王倫。晁蓋,宋江。在三個人裡,最被無視的就是王倫,他的被殺,沒有掀起一點漣漪和波瀾,作為一個黑社會的老大,為何如此的悲哀和可笑,無他,能力的欠缺和心胸的狹窄是王倫最大的失敗、王倫能力肯定不行 ,他的本事大概也只能可以控制住杜遷宋萬這樣的無能之輩,林沖這樣的大神上山,王倫怕控制不住。(當然,他的確控制不住)所以他拒絕林沖上山,但王倫不讓林沖上山是本分,讓你上山是人情。但先拒絕,後刁難。而最終讓其上山,充分說明了王倫不是一個梟雄之輩,就是個小賊而已。但他的作為徹底地激怒了林沖,也為自己埋下 了定時炸彈。

王倫死在何處?實際上王倫和晁蓋一樣,都是擋了別人“向上”的路。王倫擋了晁蓋的路,晁蓋擋了宋江的路,自己的能力不行,必將阻礙他人上升的空間,死亡就在所難免,從強盜的邏輯來看王倫是“該死”。別人要王倫死,王倫不僅不防範,而且自己往死衚衕裡走。在對待楊志和林沖的態度上,既證明了王倫沒有政治頭腦。缺乏應有的才幹和魄力。王倫是刁難過林沖,在最終還是收留了他,還是給了林沖一安身之所,林沖應該是感恩戴德,也算是有大恩於林沖。

梁山是王倫開創,梁山後來之主是晁蓋,還是宋江,享受人家的成果。就衝這一點,王倫即使被奪寨,也不該死。晁蓋等人自命好漢,卻坐下如此之事,後面會有報應。在這一點上林沖,多少有點不夠意思了。有些缺德。

假設一下,如果王倫在宋江以後入梁山。入天罡星未必,但入地煞星也得時是前30名吧,起碼比張青夫婦 。看馬的,宋清等人強多了。論心胸狹隘不能容人,可108將中,比王倫缺德的有的是但為何就白衣秀士王倫就該死?只是王倫做了他不屬於他的位置,老大。尤其是黑社會老大, 不是誰都可以做的,晁蓋到 是心胸寬廣能力非凡,一樣也死於黑吃黑,可見,在強盜的眼裡只有誰更狠,誰更黑,誰更無恥。可見王倫還是太“善良”良心未泯。死於他的天真和無知。而非嫉賢妒能。晁蓋的結局就就是放大的王倫,今朝你趁主弱客強,,宋江上山不過有有樣學樣,卻也是一樣的結局。晁蓋等人明刀殺人,宋江那廝暗度陳倉罷。做的比晁蓋高明多了真可謂是天理循環,報應不爽!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點評


清水空流


怎麼評論一邊倒的認為王倫不該殺呢?

讀水滸傳覺得不該殺王倫,那便應當也認為水滸根本就是一夥只知殺人的山賊土匪。

如果真是這麼看待水滸傳,那麼下文不必看了。要是肯看下去還評論,我謝謝您!



水滸也是江湖。一個更接近真實的江湖。

好漢卻絕不是所謂的俠客,俠客這詞被我們賦予太多的意義,好漢屬於俠客範疇,但和我們現代說的好漢也不是一個意思。關於好漢的論述我在一篇問答裡解說過了,不再贅述。總之你用21世紀的好漢定義去解說水滸人物,那就是錯的。

所以會有很多人說,梁山一群土匪,算什麼好漢?你理解好漢在水滸裡的意思了嗎?

同理,用新中國的倫理道德去評價江湖人物,這實在很可笑。

要你這麼說,就不該有武俠小說。這世上沒有人該殺,有的人罪不至死,所以不能殺。有的人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兒孫待哺,那更不能殺了。

放在水滸傳的大環境裡,王倫就是該殺。

金聖嘆評王倫,連用兩個噁心。我也如此看待他。

林沖上山,跟他唱喏,他沒答禮,換作現在,你跟人家說你好,幸會,人家沒出聲,你什麼感覺?這是託大,宋江為什麼不?晁蓋為什麼不?可見王倫自以為是,不把別人放在眼裡。

王倫聽了林沖來由,叫林沖坐,就跟皇上賜奴才座似的,好不威風。然後直接上酒,幹喝,開口閉口問柴大官人。

這是待客之道?

王倫考慮的是啥,林沖有本事,杜遷宋萬本事一般,他自己沒本事,要是林沖發現他們的真實實力,會取而代之。這分明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然後他搞了件挺噁心的事,擺宴席喝酒,給林沖五十兩,說這裡廟小,容不下你,你走吧。

朱貴杜遷宋萬三個都說情了,林沖自己也表了忠心。王倫又說,林沖萬一是間諜呢?這話當面說的,林沖只有否認。於是王倫就讓林沖納投名狀。這擺明了不信任林沖,其實情有可原,但後面那句就很噁心了:給你三天時間。

第一天,沒有收穫。

王倫冷嘲熱諷一番,林沖回房討飯吃。就是說王倫壓根沒給林沖安排飯,林沖得自己去找人要口吃的。

第二天早起,林沖和小嘍囉一起的吃飯。有人覺得這沒啥,咱們類比一下,武當派到少林寺去了,第二天早上沒人管他,他和少林寺掃廁所的一起吃了個早飯。舒服不?

第二天林沖還是一無所獲。

王倫說你明天還是沒收穫就直接走人,不必再見面了。

這話令人髮指,至於這麼不留情面嗎?

第三天早上,林沖又去討飯吃。連跟小嘍囉一起吃都不行,得拉住一個根本不認識的陌生人,告訴人家:你能給我弄碗吃的不?

這比嗟來之食更侮辱人,林沖忍了。

這次下山遇上了楊志。

楊志和林沖一起到梁山上,王倫一看,把兩個人都留下,他們就可以互相牽制,自己就安全了,於是好酒好肉招待,有一點,楊志坐林沖上首。

林沖忍了多少?

因為楊志也算是個投名狀了,王倫這才不情不願的收留林沖。


想想林沖的遭遇,你若能忍,我也服你。

之後就是晁蓋一行人上山,這一段王倫更是令人窒息。

跟隨晁蓋來的,還有些漁人家屬,王倫在山下迎接,大家一起上山,然後,王倫又叫小嘍囉把其他人帶下山去。。。

神經病吧。

大家喝酒的時候,王倫心裡就害怕了,這回人多,他很緊張。於是沒說留還是不留,喝完酒就把七人送下山休息。這是明顯防著他們。看他好像很精明的樣子,結果呢,也沒撥人伺候照顧,所以晁蓋七個還得靠一起跟來的自己人。

你看看這王倫算什麼人物?

接下來就是吳用林沖歷史性會晤,林沖本身就很噁心王倫,再加上軍師的挑撥,所以勢必會有殺王倫這一結果。

林沖評價王倫:心術不定,語言不準。

金聖嘆批:犯此八字者,賊也做不成!

王倫這點就很噁心了,更噁心的是嫉賢妒能。

梁山好漢講究什麼?兄弟情義,書中最長說的話:惺惺惜惺惺,好漢識好漢。

王倫根本和他們就不是一路人。

於是次日王倫叫人端了四個盤子,一個盤裡五錠大銀,說我這裡廟小,留不得人。

堪稱侮辱了。

林沖一直在看王倫,我猜王倫要是能容下晁蓋,也不至於死。他自己才能不足,還非想當老大,又怕人搶了自己的位子,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把他搞死。

另一點,吳用在挑撥,他就是想殺了王倫,說起來林沖也是被他利用了一把。

但林沖殺王倫,說痛快點,是為天下人殺王倫啊。

今日眾豪傑特來相聚,又要發付他下山去!這梁山伯便是你的!「天下人聽者。」你這嫉賢妒能的賊,「天下人聽者。」不殺了要你何用!「卻作商量語,絕倒。」你也無大量大才,也做不得山寨之主!

括號裡是金聖嘆的批註。

這世上,多的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多的是壯志難酬,多的是懷才不遇。這已是人生的不幸,更不幸是遇上嫉賢妒能的人,尸位素餐,自己百無一用又不肯叫別人出頭,這樣的人當不當殺!

我們殺不了,林沖幫我們殺了,這痛不痛快?水滸本身就是一本懷才不遇的小說,本身就是被人排擠迫害的痛,你們又怎麼能說王倫不該殺呢?


再說林沖吧,此處 。

林沖的確有問題,他的大嫂開門和一紙休書很令我寒心。但其他方面林沖無愧一個好漢。

你說他不敢打高衙內,這不是窩囊,而是身份地位決定的,他只要還在官場混,他就不能打,這是人之常情。

至於野豬林魯智深一節,書中未有此說法。你是何意我不明白。

而殺陸虞候之後,喝了人家的酒還打人,這不是無賴,這是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變成了豹子頭林沖的轉折。

他從前是個紳士,有身份有地位,直到有一天被誣陷,被侮辱,被朋友背叛,他被逼上絕路,他終於撕去所謂的文明面具,成了豹子頭。我不想再忍了,我不必要再偽裝自己,我想喝酒,想挑事,我憑什麼善良?他醉倒在雪地裡時,是多麼無奈又多麼令人絕望的片段。

在歲月的侵蝕裡,每個人都面目全非。

林沖只讓人覺得可憐,他不是什麼小人,他是我們本身。

————丸————

文:祁門小謝


祁門小謝


相對於金庸先生描述的“詩意的江湖”來,施耐庵老爺子的《水滸傳》呈現出的江湖更殘酷,更陰暗,也更貼近當時的社會現實,更接近事情的真相,這就好比唐詩中李白與杜甫的區別。

而且施老爺子是站在強盜的視角來表達立場,從這個角度來說,“白衣秀士”王倫肯定該殺了,因為強盜世界遵從的就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


王倫原本只是一個落第的舉子,只是因為屢次不中,一時憤懣,投靠了橫海郡的柴進。靠柴大官人的資助才有了佔據梁山泊的原始啟動資金,招了杜遷、宋萬這兩個廢柴和朱貴經營梁山,其實從後來幾人的表現來看,朱貴更具有老大的胸襟和氣度。

柴進這個人也很有意思,放著好好日子的不過,卻專門結交江湖上的流民和充軍發配的犯人,鼓動他們去落草,造反,而自己卻不去,他想通吃黑白兩道,但是才華不匹配他的野心。

王倫佔據梁山泊後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讓山寨創建了自己的品牌,有了影響力,此時連盤踞石碣村的“三阮”這等猛人都不敢覬覦。

但也僅限於此,有句話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小富即安的思想限制了王倫的眼光和發展,並最後為此付出了代價。

林沖惡了高太尉被逼上梁山和晁蓋等七人劫取了蔡太師的生辰綱來投奔這兩件事說明:外部的客觀環境已經發生了劇烈的變化。


以前王倫等人在梁山乾的事情不過是騷擾一下過往客商,去周邊的村鎮打打秋風,屬於小打小鬧,官府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兩邊相安無事。

但是,林沖和晁蓋等人犯得都是彌天大罪,他們的到來說明比自己更黑,更狠,更膽大妄為的人已經出現了,自己要麼順應潮流,吸收接納,要麼退位讓賢,加入他們,自己忍氣吞聲的甘心在他們手下做事。

可是,王倫不甘心就這樣退出這個舞臺,他還想繼續當老大,繼續按照自己的理念經營梁山,他自作聰明的以為只要採取委婉的方式把他們打發走,自己就可以繼續過穩當的小日子了。

說到底他還是有著書生般的意氣用事,在有著極強的強盜天賦的一大堆人裡面簡直就如幼兒般天真。

強盜是不會真和你客氣的,既然給臉不要臉,那就把你做掉算了,果然,林沖在吳用的攛掇下火併了王倫。

很多同學看了幾部如《英雄本色》或《古惑仔》等影視劇後就覺得黑社會最講義氣,講兄弟情義。

其實大錯而特錯,在講義氣上他們甚至還不如普通人,大多數普通人還會顧及一些麵皮,而他們只認利益,在利益面前翻臉比翻書還快。

義氣只不過是拿來的一塊遮羞布,一旦有了利益衝突他們會把這塊布也扯掉。在他們的嘴裡說的比金子還貴重,一有利益紛爭卻表現的比手紙還薄。

歸根到底,以王倫的本事註定只能成為梁山泊發展壯大史的一顆黯淡的流星,他不知順應潮流,一味的固步自封。

就像林沖說的“難道梁山泊是你家的自留地嗎?”,在強盜遵循的叢林法則下,他即使不被林沖殺掉,也會被張衝 趙衝殺掉,他的死已成必然。


田獲三狐


王倫雖有白衣秀士之稱,但他充其量是個打家劫舍的土匪頭子。在吳用去誘導三阮奪生辰綱時,三阮就抱怨那水泊梁山賊寇大大的妨礙了他們的生活:

阮小二道:“那夥強人,為頭的是個落第舉子,喚做白衣秀士王倫…如今新來一個好漢,是東京禁軍教頭,甚麼豹子頭林沖,十分好武藝。這幾個賊男女聚集了五七百人,打家劫舍,搶擄來往客人…”

也就是說這王倫時期的梁山泊純粹是個黑社會組織,就算石碣村的官府收拾不了這幾百嘍囉,你當真覺得朝廷沒人了?可別忘了青州兵馬都監黃信的外號是什麼,幾百人的山頭分分鐘就會被蕩平。

那麼從這一層面王倫該殺嗎?該殺,王倫的死是遲早的事,只不過恰好林教頭“趕”在朝廷官兵之前為百姓除害而已。接著大家糾結的問題就是林沖殺王倫合適嗎?

先看王倫這寨主位置怎麼來的?

首先落榜後的王倫結識了杜遷,二人一起去柴府投奔柴進,柴進好客當然不會趕他們,於是二人住了一段時間後又接受了柴進的銀兩就出門了。走投無路的二人正準備浪跡天涯,不料杜遷發現了梁山這塊風水寶地,於是二人便集結了一幫嘍囉幹起了強盜的勾當,後來又有宋萬以及創業失敗的朱貴來入夥,就這樣梁山最早的四大頭領就形成了。那為什麼大家推王倫為首呢,因為他比他們有才唄。

也就是說梁山泊看似王倫為大,實際上除了在山下打探情報的朱貴外,山上的三人其實是平起平坐的。再者,怎麼說柴進對王倫也有著“救命之恩”,柴進推林沖上山任何人都不會認為王倫會拒絕,就連最先接觸林沖的朱貴也覺得林教頭如此勇武i,動能振興山寨。

結果,最先被打臉的正是朱貴。

王倫絲毫不顧及柴進的面子,並且王倫一方面忌怕林沖的本領,另一方面覺得林沖和他們一樣也是強盜,黑幫施行強者為王,定不會講什麼道義,於是王倫千方百計的想把林沖趕走。

被打臉的朱貴不樂意了,從人生哲學談到了宇宙洪荒,目的就是想讓王倫網開一面,接著杜遷和宋萬也來求情。王倫覺得場面要失控了,他此時也想明白了:這林沖和我們不是一路人啊,但我還是很怕怕啊,那就只能給他來點狠的了。

投名狀,看似簡單的任務,卻寒了林沖的心。此時的林沖恐怕也意識到了,白道不好混,黑道也難啊,但林沖不願完全淪為黑道,所以這投名狀就成了他的生死劫。

邏輯文史姨無法判斷王倫的投名狀是好漢上山的必經過程,還是他的突發奇想(最好不要是前者…)。

直到楊志到來,王倫覺得有人能制約林沖了,就近乎低三下四的想留楊志,但楊志要的是功名,自然不會接受。

同樣是訪客,不知道林沖看到王倫的德性是什麼感受。

被出賣過的林沖此時在王倫身上多少看到了陸謙的影子,同樣是虛偽、狹隘、卑鄙之人。

後來晁蓋等人上山,林沖覺得這群人或許和他有共同語言,但王倫故技重施,並不願相留。

林沖慌了,吳用笑了,於是在吳用的“勸解”以及自身的這麼多天的怨氣下,林沖要動手了。

“這梁山便是你的?”

林教頭的第一句話就說中了核心,也是王倫的要害。王倫把梁山當成了他的私人財產,卻忽略了綠林聚義的本質,而王倫也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所以他寧可傷了柴進的面子也要把林沖趕下山。

因為他害怕,他只想安穩的當山大王。但他又管不住自己的嘴,非要誹謗挖苦別人。

從本質來講,王倫最不當誅,林沖的舉動也有報私仇洩憤的感覺。

但於眾人發展的角度來說,王倫必須得死!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那殺了王倫林教頭可怎麼和柴大官人交代啊…

交代個毛線,他王倫不收留我就是不給你柴大官人面子啊…

你說是不是這麼個理~


王倫和晁蓋,無論誰是寨主,他們充其量也是他人的嫁衣罷了。


邏輯文史游


當然不該殺!王倫絕對是《水滸傳》中死的最冤的一個好漢,他這一生最大的錯誤,就是收留了忘恩負義,自私自利的小人林沖。正是因為他的優柔寡斷,不忍心讓林沖下山,這才導致了自己最終被林沖殺掉。

為什麼說林沖是個小人?我們先來看看林沖在上山之前,都做了那些讓大家覺得不齒的事情。

一、為了自己的仕途,任由高衙內欺辱自己的娘子

林沖在當禁軍教頭的時候,那日在大相國寺與魯智深結拜之後,侍女錦兒跑過來說,張貞娘(林娘子)被人調戲了,他一聽這哪得了啊,他好歹也是堂堂的禁軍教頭,哪個敢不開眼的調戲他的娘子?

等到他氣勢洶洶的衝到事發地的時候,卻發現調戲他娘子的是高衙內,於是揮舞的拳頭鬆了下來。這就像攢足了大招,結果打在草叢上一樣,甚至連隊友魯智深都對他很不滿。

之後更甚的一步是,林沖被陸虞侯拖住,張貞娘被高衙內攔在房裡一個多小時後,林沖還是不敢找高衙內的麻煩,只敢在狐朋狗友陸虞侯家裡發火,一個多小時,孤男寡女誰知道會發生些什麼?林沖居然還能忍住怒火,真是呵呵了。

最氣人的是,林沖在被高俅陷害刺配滄州,臨走之前林沖居然把張貞娘給休了,還美名其曰為了不耽誤她,讓她找個好人家。這是什麼道理?一切的起因不就是因為高衙內看上了張貞娘嗎?他把張貞娘休了,高衙內不是更加能夠名正言順的欺辱張貞娘了嗎?

當林沖在擔任八十萬禁軍教頭時,高衙內尚且對林娘子虎視眈眈,根本不把林沖放在眼裡,而林沖也未能保護好自己的妻子,如果林沖把林娘子休了,難道這樣就能控制高衙內內心的邪欲,阻止高衙內不來騷擾林娘子了嗎?很明顯,林沖這是把張貞娘留給高衙內了。

二、背信棄義,置兄弟與危難之中

大家都知道,林沖在被髮配滄州的途中,由於高衙內等人想害他,於是安排董超、薛霸暗中把林沖給結果了。這董超和薛霸可是公人界的傳奇,什麼單子都敢接,比如後面押送盧俊義的也是這倆貨。

董超、薛霸在折磨了林沖一路後,準備在野豬林下手,沒想到被一路跟過來的魯智深給救了。那魯智深有情有義啊,他跟林沖僅一面之緣,但卻能丟掉工作護送林沖一路,他一路上隱瞞身份,沒想到轉眼間就被林沖給出賣了。

三、仗勢欺人,強搶民粥

林沖在殺掉陸虞侯三人後,準備趁著大雪夜投奔綠林。在經過一間民房裡,他撞見幾個人烤火煮粥。他起初是跟幾個人乞求能不能一起烤火,外面太冷了,那幾個人也是好心,就讓他一起烤著。

沒想到林沖見幾個人沒什麼功夫,竟然還想喝粥,要知道那鍋裡的粥並不多,就算是他們自己都不夠喝的。林沖原先想要強買,但被幾人拒絕後,居然仗著武力把幾個人趕走了,自己獨吞一鍋粥。

很多人覺得林沖是個大英雄,其實根本上還是電視劇的有意洗白,林沖在原著裡沒有這麼優秀,而且就這麼一個拋棄妻子、出賣兄弟、仗勢欺人、忘恩負義的人,換做是誰也不應該收留他,王倫不想收留林沖是對的。

林沖拿著柴進的推薦書,王倫念及柴進的舊情,二話不說就讓林沖坐了第四把交椅,讓原主人朱貴坐了第五位。這算是很給柴進的面子了吧?但他知道林沖是個小人,於是想要拒絕,並且給足了銀兩。

被林沖拒絕後,王倫讓林沖納投名狀,要知道古代投奔山寨,納個投名狀是很正常的事情,結果這事林沖也沒做好。王倫給了林沖三天時間,第一天林沖沒遇到一個孤單客人,第二天有一夥三百多人的客人經過,他沒敢動手,第三天遇到了楊志,這林沖就想趕緊抓個人納個投名狀了事,結果也沒能拿下楊志。

這時候王倫如果堅持不收林沖,他還不會落了個被林沖殺掉的下場,錯就錯在他是個優柔寡斷的人,不忍心林沖流落在外,最終還是收留了林沖,這也是造成他死亡的直接原因。


魏青衣


按常理說,水泊梁山的第一任寨主王倫不該殺。因為說到底他沒幹什麼“該死”的缺德事。除了心眼小點,往大里說也就是嫉賢妒能罷了,沒該死的罪過。

但是,江湖上的事,很難說。因為江湖有江湖的一套“特殊法則”,那就是“江湖道義”。“江湖道義”有的時候它的唯一籌碼就是性命。也就是經常被江湖人士掛在嘴邊的“以命相搏”。

在江湖上,尤其是在中國古代的江湖上,江湖好漢們的道義就是“快意恩仇”,只和“恩仇”有關,和“是非”無關。“快意”的最高境界,就是“滅了他”。所謂“手刃仇人”。

王倫就是在這麼個背景下被“仇人”手刃的。他的仇人就是林沖,林教頭。

按照一個常規的判斷標準,王倫此人儘管是落第秀才,無論是領導能力,管理能力,情商素質都是讓人著急的狀況,落草為寇,領著幾個兄弟打家劫舍,王倫的生活也是比較“愜意”的。不求上進也不求發展的他,那些令人著急的東西對他的影響也不大,畢竟,幾百號人,幾個兄弟幫著,也沒啥危機感,何況還有柴進這個“後臺老闆”。

但是這一切在林沖來了之後,全變了。

林沖是拿著柴大官人柴進的“推薦信”投奔水泊梁山的。這個“好漢”已經被逼的“走投無路”了。水泊梁山是他最後的希望。

儘管林沖的推薦信很過硬,但是王倫的“小心眼”更過硬。他的小心眼來自於極度的不自信,尤其是在這個有著“八十萬禁軍教頭”的名號,又有著紮紮實實的過人本領的林沖面前。

所以,他本能的排斥林沖,甚至不惜冒著得罪“柴大官人”的風險。他明確的表達了“廟小容不下大和尚”的意思,想禮送林沖下山——他是挺害怕林沖對他的“山寨之主”的地位產生動搖,也沒有能夠駕馭林沖的自信。

但是,林沖已經是走投無路了。儘管對王倫的態度很惱火,他還是懇求王倫可以收留他這個“落魄之人”。其他的頭領包括杜遷宋萬以及朱貴也都紛紛求情:至少看在柴大官人的面子上也不能轟人家林沖走啊!況且林沖是個有本事的人,留下他對梁山也是有大用的,打家劫舍 攔路搶劫什麼的,有林沖容易的多啊!

杜遷宋萬他們說的沒錯,後來在阮氏兄弟嘴裡可以印證:水泊梁山有一夥強盜,甚是厲害,尤其是後來又去了一個叫林沖的,武藝高強,就更了不得……。

王倫從林沖的懇求態度上,大概有了一點底氣——這個傢伙比較好欺負。所以他給林沖提出了一個條件:三天之內到山下提顆人頭上來算是入夥的“投名狀”。這是給林沖“穿小鞋”,也是“下馬威”。並且揚言:三天拿不出“投名狀”,就下山走人!

林沖忍了。

但是,三天之後,林沖並沒有拿出投名狀,卻引來了“青面獸”楊志。

楊志也是處在“落魄”中,但是楊志的落魄還有希望,沒有到“走投無路”的地步,所以王倫動小心眼力邀楊志入夥,打算用楊志來牽制林沖的時候,楊志很堅決的拒絕了。

有了這個插曲,王倫和林沖都有了臺階,林沖留下了。

這樣看來,王倫還算不錯,心眼小點,但還講理,心眼不壞——在林沖“走投無路”的時候,沒有“趕盡殺絕”,最終收留了林沖。某種意義上講還“救了林沖一命”。

但這在林沖心裡,這就是“奇恥大辱”,而王倫收留林沖,卻讓他做了第四把交椅,排在杜遷宋萬之後,這對林沖來講是一個更大的羞辱——這也太不把“八十萬禁軍教頭”當回事了。

恰好,林沖也是一個“小心眼”,俗話說,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王倫得罪的不是“奸邪小人”,而是“心胸狹窄”的“小人”——小心眼之人。得罪這樣的人,後果也是很嚴重的。

為此,王倫就埋下了“殺身之禍”的禍根。

和林沖之間的江湖恩怨就算結下了。但是這個江湖恩怨成為殺身之禍還差一些火候,或者說差一個“江湖道義”的理由。

當晁蓋一夥上山的時候,這個火候就到了,理由也有了。

林沖“快意恩仇”的機會也就來了。

王倫在晁蓋一夥面前,其實只有死路一條——人家就是奔著“鳩佔鵲巢”來的。除非王倫看明白形勢,自己主動離開,估計後果要好的多得多,不但死不了,還會得到晁蓋一夥的“重禮相送”,因為這樣才算是講“江湖道義”——識時務者為俊傑。

可惜,王倫這個在江湖行走的書生,不但心眼小點,並且迂腐木訥。他居然幻想可以“說服”晁蓋一夥自己“知難而退”!

真是“書生造反,十年不成”。混江湖的,卻想用官場那一套對付晁蓋一夥,這就是找死。

在和王倫的初次交道之後,吳用從王倫尷尬的笑容當中準確判斷出王倫不會收留他們,同時也從林沖看王倫不屑的眼神和欲言又止的態度當中猜到了這個林沖林教頭和王倫之間是有“江湖恩怨”的。而這個江湖恩怨是可以充分利用的。

吳用對晁蓋說:王倫是不會收留我們的,但是林沖是可以利用的,待我用三寸不爛之舌挑撥林沖和王倫火拼!

要說吳用綽號“智多星”也是名至實歸,他的判斷是正確的,但他沒算到的是,林沖不用他的“三寸不爛之舌”挑撥,人家主動上門拜訪,並自告奮勇,主動請纓——明天看我的,那廝要是留下你們還則罷了,要是敢得瑟,我一刀結果了他!王倫這“無能鼠輩”何德何能做的了山寨之主!

還是王倫的命不好,先是碰上一個“心胸狹窄,既能隱忍又有仇必報”的林沖,又讓“有錢,有人外帶不要命”的晁蓋一夥盯上了,不死好像是“天理難容”啊!

直到林沖手起刀落,王倫人頭落地的時候,估計王倫還想不通:

——講理不講理呀?你林沖這不是“犯上作亂”嗎?

——晁蓋哥幾個:先來後到你們不知道啊?我做錯了什麼?這腦袋就掉了?

終究是一介書生,王倫身在江湖,卻對江湖規則和江湖道義一竅不通。

所以,這樣的人,在江湖上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江湖險惡,掉腦袋也算是自找的!


步武堂



所謂該不該殺,要看站在什麼角度。如果站在道德角度,林沖當然不該殺王倫。但水滸的世界不講是非善惡,他們作為山賊強盜也更不可能講是非善惡。如果說王倫做錯了什麼事,錯就錯在他能力不足卻做了山寨之主,這叫做“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本身沒有罪過,罪就在於他有被別人看中的東西,也就是他的寨主之位。

很多人可能覺得王倫無容人之量。事實上,王倫是個很不錯很厚道的人了,根本不是沒有容人之量。林沖殺王倫,可謂真正的忘恩負義。王倫的表現主要在對待林沖和對待晁蓋七人兩段中表現出來。

林沖上山,遞上了柴進的書信,王倫的反應是什麼?立刻叫林沖坐了第四把交椅。至於後面為什麼突然不願意收他了,那是因為酒宴之間王倫想到自己只是落第書生,而林沖是個八十萬禁軍教頭,本事大,怕林沖威脅到自己地位。其實想來這也算是人之常情。而且王倫怎麼對林沖的?送銀子送禮物,禮貌表示自己是個小地方怕耽誤林沖前程。算是有禮有節了吧?山寨是人家的,人家跟你非親非故,雖然不收留你但是送你東西,你還能強迫別人收留你嗎?

後來林沖堅持要留下來,王倫開出的條件是投名狀殺個人。林沖答應了,但是他完成了嗎?沒有。不要以為這是什麼為難林沖,山賊上山交投名狀那是規矩。小說裡,林沖自己也是一口答應的,他唯一擔心的就是沒人路過。電視劇為了美化林沖,加了段不忍心對老人孩子下手,放他們走的戲。實際小說裡林沖先是沒遇到人,後來遇到一群人不敢下手,好不容易遇到個落單的還讓人家跑了。最後碰到楊志,還沒輕易打敗人家就被勸開了。後來王倫也很厚道的沒有再提投名狀的事情了,林沖也順利在梁山落了腳。能說王倫做錯了嗎?

後來晁蓋七人上山,王倫的反應也是盛情款待,殺了好多牛豬羊,一點都沒小氣。什麼時候態度轉變的?是聽說晁蓋他們截了生辰綱,又殺了五百官兵,這時才“駭然了半晌,心內躊躇,做不得聲”。說白了,他是小本買賣,怕收留朝廷要犯被朝廷重點打擊而已。此時的王倫,與晁蓋等人非親非故,又何必為你們搭上身家性命呢?而且即使不願意留下七人,他依然禮數周到,送上金銀盤纏,恭送他們下山,其實也是仁至義盡了。他又做錯了什麼?

因此,王倫所有的行為從道德角度都算是上路的,沒有任何問題,錯就錯在他能力不足而做了山寨之主。他用儒生的禮儀道德待人,但他生在亂世,又是個恃強凌弱的行當,那隻能被強者幹掉,被晁蓋等人挑撥林沖殺了他,可能他自己也會後悔自己沒有堅持不留林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