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王伦该不该杀?

智商超群1




首先确认王伦不该杀。王伦其人该不该杀都不是主要的,完全可以俘虏王伦,杀与不杀都不影响日后的梁山大局。


其一,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把王伦杀掉,晁天王晁盖能不能带领梁山众弟兄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来。林冲在吴用的鼓噪之下,手仞了王伦,晁天王晁盖做了短暂的寨主,然后是其死后宋江做寨主。终其梁山所有兄弟的性命,两任寨主都未做出什么事情出来。而且,在宋江的带领之下路子越走越窄,最后梁山哗啦啦如大厦般倾倒,108将死伤过半,其他的作鸟兽散。杀了王伦,宋江自己又成不了什么事情,其成了真正的杀人魔头,或者是黑社会的阴谋家。王伦的死并未换来梁山什么好的结果,反而助纣为虐,往地狱更陷了一层。



其二,王伦较之宋江,离成功的运气越走越远,越领导越离谱。最后一杯毒酒让蔡京高俅之辈结束了自己的性命。连同梁山兄弟一块丧命在奸佞之臣的淫威之下。宋江其人的死,比王伦更加窝囊一层。其原因王伦比宋江更加懂得朝廷的套路,比宋江看世道更加成熟。若王伦带领梁山108将,其结果绝对不会这么惨。至少王伦的政治与军事眼光更加长远些,懂得朝廷的阴谋,同样可以带领众弟兄趋利避祸,绝不会中蔡京高俅之辈的一石二鸟以寇制寇的险恶毒计。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梁山众兄弟就是一头瞎牛,胡打乱撞而不着边际。王伦的梁山虽较之宋江有几分单薄,但是其懂得的东西多了。譬如,王伦爱财,在攻下附近几个州县时肯定会聚财征兵,充实自己的实力。而宋江绝不会征粮征兵,而是死守自己的儒家忠义王道黎民。这对于宋江终其毕生也不会醒悟的事情。

其间,在晁盖上梁山初期,王伦听到晁盖七人杀了何涛巡检史数千人,主即命人严守寨门,表现出很高的军事警觉性。在军事技术上,宋江不及王伦,这点已经表露无异。另一方面,王伦对晁盖七人笑脸相迎。其实王伦内心考虑的事情也只有他自己明白,林冲与他身边的兄弟对王伦的城府也只是一知半解。林冲杀掉王伦之后,便永远把王伦钉在了那里,包括封存了王伦的军事才华。其实王伦早已看出晁盖一伙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王伦才是梁山上真正明眼的寨主,明进退,知祸福!


风行君带你从细微处解读不一样的文史,欢迎欣赏


四面风行


不该杀,这完全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黑社会”火拼。黑吃黑。唯一遗憾的是王伦他输了,他输的很惨。很彻底 。输到没有一个人为他起事,输到没有一个人为他报仇。梁山招安的时候,有人去拜祭晁盖。却无人拜祭王伦,一个黑社会老大。做到这个份上,也太悲哀了。“我的心腹在那里”是他的最后一句话,但可惜的是,一个也没有。黑帮老大做到这个份上,也算够失败的

梁山一共有三位头领,王伦。晁盖,宋江。在三个人里,最被无视的就是王伦,他的被杀,没有掀起一点涟漪和波澜,作为一个黑社会的老大,为何如此的悲哀和可笑,无他,能力的欠缺和心胸的狭窄是王伦最大的失败、王伦能力肯定不行 ,他的本事大概也只能可以控制住杜迁宋万这样的无能之辈,林冲这样的大神上山,王伦怕控制不住。(当然,他的确控制不住)所以他拒绝林冲上山,但王伦不让林冲上山是本分,让你上山是人情。但先拒绝,后刁难。而最终让其上山,充分说明了王伦不是一个枭雄之辈,就是个小贼而已。但他的作为彻底地激怒了林冲,也为自己埋下 了定时炸弹。

王伦死在何处?实际上王伦和晁盖一样,都是挡了别人“向上”的路。王伦挡了晁盖的路,晁盖挡了宋江的路,自己的能力不行,必将阻碍他人上升的空间,死亡就在所难免,从强盗的逻辑来看王伦是“该死”。别人要王伦死,王伦不仅不防范,而且自己往死胡同里走。在对待杨志和林冲的态度上,既证明了王伦没有政治头脑。缺乏应有的才干和魄力。王伦是刁难过林冲,在最终还是收留了他,还是给了林冲一安身之所,林冲应该是感恩戴德,也算是有大恩于林冲。

梁山是王伦开创,梁山后来之主是晁盖,还是宋江,享受人家的成果。就冲这一点,王伦即使被夺寨,也不该死。晁盖等人自命好汉,却坐下如此之事,后面会有报应。在这一点上林冲,多少有点不够意思了。有些缺德。

假设一下,如果王伦在宋江以后入梁山。入天罡星未必,但入地煞星也得时是前30名吧,起码比张青夫妇 。看马的,宋清等人强多了。论心胸狭隘不能容人,可108将中,比王伦缺德的有的是但为何就白衣秀士王伦就该死?只是王伦做了他不属于他的位置,老大。尤其是黑社会老大, 不是谁都可以做的,晁盖到 是心胸宽广能力非凡,一样也死于黑吃黑,可见,在强盗的眼里只有谁更狠,谁更黑,谁更无耻。可见王伦还是太“善良”良心未泯。死于他的天真和无知。而非嫉贤妒能。晁盖的结局就就是放大的王伦,今朝你趁主弱客强,,宋江上山不过有有样学样,却也是一样的结局。晁盖等人明刀杀人,宋江那厮暗度陈仓罢。做的比晁盖高明多了真可谓是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点评


清水空流


怎么评论一边倒的认为王伦不该杀呢?

读水浒传觉得不该杀王伦,那便应当也认为水浒根本就是一伙只知杀人的山贼土匪。

如果真是这么看待水浒传,那么下文不必看了。要是肯看下去还评论,我谢谢您!



水浒也是江湖。一个更接近真实的江湖。

好汉却绝不是所谓的侠客,侠客这词被我们赋予太多的意义,好汉属于侠客范畴,但和我们现代说的好汉也不是一个意思。关于好汉的论述我在一篇问答里解说过了,不再赘述。总之你用21世纪的好汉定义去解说水浒人物,那就是错的。

所以会有很多人说,梁山一群土匪,算什么好汉?你理解好汉在水浒里的意思了吗?

同理,用新中国的伦理道德去评价江湖人物,这实在很可笑。

要你这么说,就不该有武侠小说。这世上没有人该杀,有的人罪不至死,所以不能杀。有的人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儿孙待哺,那更不能杀了。

放在水浒传的大环境里,王伦就是该杀。

金圣叹评王伦,连用两个恶心。我也如此看待他。

林冲上山,跟他唱喏,他没答礼,换作现在,你跟人家说你好,幸会,人家没出声,你什么感觉?这是托大,宋江为什么不?晁盖为什么不?可见王伦自以为是,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王伦听了林冲来由,叫林冲坐,就跟皇上赐奴才座似的,好不威风。然后直接上酒,干喝,开口闭口问柴大官人。

这是待客之道?

王伦考虑的是啥,林冲有本事,杜迁宋万本事一般,他自己没本事,要是林冲发现他们的真实实力,会取而代之。这分明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然后他搞了件挺恶心的事,摆宴席喝酒,给林冲五十两,说这里庙小,容不下你,你走吧。

朱贵杜迁宋万三个都说情了,林冲自己也表了忠心。王伦又说,林冲万一是间谍呢?这话当面说的,林冲只有否认。于是王伦就让林冲纳投名状。这摆明了不信任林冲,其实情有可原,但后面那句就很恶心了:给你三天时间。

第一天,没有收获。

王伦冷嘲热讽一番,林冲回房讨饭吃。就是说王伦压根没给林冲安排饭,林冲得自己去找人要口吃的。

第二天早起,林冲和小喽啰一起的吃饭。有人觉得这没啥,咱们类比一下,武当派到少林寺去了,第二天早上没人管他,他和少林寺扫厕所的一起吃了个早饭。舒服不?

第二天林冲还是一无所获。

王伦说你明天还是没收获就直接走人,不必再见面了。

这话令人发指,至于这么不留情面吗?

第三天早上,林冲又去讨饭吃。连跟小喽啰一起吃都不行,得拉住一个根本不认识的陌生人,告诉人家:你能给我弄碗吃的不?

这比嗟来之食更侮辱人,林冲忍了。

这次下山遇上了杨志。

杨志和林冲一起到梁山上,王伦一看,把两个人都留下,他们就可以互相牵制,自己就安全了,于是好酒好肉招待,有一点,杨志坐林冲上首。

林冲忍了多少?

因为杨志也算是个投名状了,王伦这才不情不愿的收留林冲。


想想林冲的遭遇,你若能忍,我也服你。

之后就是晁盖一行人上山,这一段王伦更是令人窒息。

跟随晁盖来的,还有些渔人家属,王伦在山下迎接,大家一起上山,然后,王伦又叫小喽啰把其他人带下山去。。。

神经病吧。

大家喝酒的时候,王伦心里就害怕了,这回人多,他很紧张。于是没说留还是不留,喝完酒就把七人送下山休息。这是明显防着他们。看他好像很精明的样子,结果呢,也没拨人伺候照顾,所以晁盖七个还得靠一起跟来的自己人。

你看看这王伦算什么人物?

接下来就是吴用林冲历史性会晤,林冲本身就很恶心王伦,再加上军师的挑拨,所以势必会有杀王伦这一结果。

林冲评价王伦:心术不定,语言不准。

金圣叹批:犯此八字者,贼也做不成!

王伦这点就很恶心了,更恶心的是嫉贤妒能。

梁山好汉讲究什么?兄弟情义,书中最长说的话:惺惺惜惺惺,好汉识好汉。

王伦根本和他们就不是一路人。

于是次日王伦叫人端了四个盘子,一个盘里五锭大银,说我这里庙小,留不得人。

堪称侮辱了。

林冲一直在看王伦,我猜王伦要是能容下晁盖,也不至于死。他自己才能不足,还非想当老大,又怕人抢了自己的位子,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他搞死。

另一点,吴用在挑拨,他就是想杀了王伦,说起来林冲也是被他利用了一把。

但林冲杀王伦,说痛快点,是为天下人杀王伦啊。

今日众豪杰特来相聚,又要发付他下山去!这梁山伯便是你的!「天下人听者。」你这嫉贤妒能的贼,「天下人听者。」不杀了要你何用!「却作商量语,绝倒。」你也无大量大才,也做不得山寨之主!

括号里是金圣叹的批注。

这世上,多的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多的是壮志难酬,多的是怀才不遇。这已是人生的不幸,更不幸是遇上嫉贤妒能的人,尸位素餐,自己百无一用又不肯叫别人出头,这样的人当不当杀!

我们杀不了,林冲帮我们杀了,这痛不痛快?水浒本身就是一本怀才不遇的小说,本身就是被人排挤迫害的痛,你们又怎么能说王伦不该杀呢?


再说林冲吧,此处 。

林冲的确有问题,他的大嫂开门和一纸休书很令我寒心。但其他方面林冲无愧一个好汉。

你说他不敢打高衙内,这不是窝囊,而是身份地位决定的,他只要还在官场混,他就不能打,这是人之常情。

至于野猪林鲁智深一节,书中未有此说法。你是何意我不明白。

而杀陆虞候之后,喝了人家的酒还打人,这不是无赖,这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变成了豹子头林冲的转折。

他从前是个绅士,有身份有地位,直到有一天被诬陷,被侮辱,被朋友背叛,他被逼上绝路,他终于撕去所谓的文明面具,成了豹子头。我不想再忍了,我不必要再伪装自己,我想喝酒,想挑事,我凭什么善良?他醉倒在雪地里时,是多么无奈又多么令人绝望的片段。

在岁月的侵蚀里,每个人都面目全非。

林冲只让人觉得可怜,他不是什么小人,他是我们本身。

————丸————

文:祁门小谢


祁门小谢


相对于金庸先生描述的“诗意的江湖”来,施耐庵老爷子的《水浒传》呈现出的江湖更残酷,更阴暗,也更贴近当时的社会现实,更接近事情的真相,这就好比唐诗中李白与杜甫的区别。

而且施老爷子是站在强盗的视角来表达立场,从这个角度来说,“白衣秀士”王伦肯定该杀了,因为强盗世界遵从的就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王伦原本只是一个落第的举子,只是因为屡次不中,一时愤懑,投靠了横海郡的柴进。靠柴大官人的资助才有了占据梁山泊的原始启动资金,招了杜迁、宋万这两个废柴和朱贵经营梁山,其实从后来几人的表现来看,朱贵更具有老大的胸襟和气度。

柴进这个人也很有意思,放着好好日子的不过,却专门结交江湖上的流民和充军发配的犯人,鼓动他们去落草,造反,而自己却不去,他想通吃黑白两道,但是才华不匹配他的野心。

王伦占据梁山泊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山寨创建了自己的品牌,有了影响力,此时连盘踞石碣村的“三阮”这等猛人都不敢觊觎。

但也仅限于此,有句话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小富即安的思想限制了王伦的眼光和发展,并最后为此付出了代价。

林冲恶了高太尉被逼上梁山和晁盖等七人劫取了蔡太师的生辰纲来投奔这两件事说明:外部的客观环境已经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以前王伦等人在梁山干的事情不过是骚扰一下过往客商,去周边的村镇打打秋风,属于小打小闹,官府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两边相安无事。

但是,林冲和晁盖等人犯得都是弥天大罪,他们的到来说明比自己更黑,更狠,更胆大妄为的人已经出现了,自己要么顺应潮流,吸收接纳,要么退位让贤,加入他们,自己忍气吞声的甘心在他们手下做事。

可是,王伦不甘心就这样退出这个舞台,他还想继续当老大,继续按照自己的理念经营梁山,他自作聪明的以为只要采取委婉的方式把他们打发走,自己就可以继续过稳当的小日子了。

说到底他还是有着书生般的意气用事,在有着极强的强盗天赋的一大堆人里面简直就如幼儿般天真。

强盗是不会真和你客气的,既然给脸不要脸,那就把你做掉算了,果然,林冲在吴用的撺掇下火并了王伦。

很多同学看了几部如《英雄本色》或《古惑仔》等影视剧后就觉得黑社会最讲义气,讲兄弟情义。

其实大错而特错,在讲义气上他们甚至还不如普通人,大多数普通人还会顾及一些面皮,而他们只认利益,在利益面前翻脸比翻书还快。

义气只不过是拿来的一块遮羞布,一旦有了利益冲突他们会把这块布也扯掉。在他们的嘴里说的比金子还贵重,一有利益纷争却表现的比手纸还薄。

归根到底,以王伦的本事注定只能成为梁山泊发展壮大史的一颗黯淡的流星,他不知顺应潮流,一味的固步自封。

就像林冲说的“难道梁山泊是你家的自留地吗?”,在强盗遵循的丛林法则下,他即使不被林冲杀掉,也会被张冲 赵冲杀掉,他的死已成必然。


田获三狐


王伦虽有白衣秀士之称,但他充其量是个打家劫舍的土匪头子。在吴用去诱导三阮夺生辰纲时,三阮就抱怨那水泊梁山贼寇大大的妨碍了他们的生活:

阮小二道:“那伙强人,为头的是个落第举子,唤做白衣秀士王伦…如今新来一个好汉,是东京禁军教头,甚么豹子头林冲,十分好武艺。这几个贼男女聚集了五七百人,打家劫舍,抢掳来往客人…”

也就是说这王伦时期的梁山泊纯粹是个黑社会组织,就算石碣村的官府收拾不了这几百喽啰,你当真觉得朝廷没人了?可别忘了青州兵马都监黄信的外号是什么,几百人的山头分分钟就会被荡平。

那么从这一层面王伦该杀吗?该杀,王伦的死是迟早的事,只不过恰好林教头“赶”在朝廷官兵之前为百姓除害而已。接着大家纠结的问题就是林冲杀王伦合适吗?

先看王伦这寨主位置怎么来的?

首先落榜后的王伦结识了杜迁,二人一起去柴府投奔柴进,柴进好客当然不会赶他们,于是二人住了一段时间后又接受了柴进的银两就出门了。走投无路的二人正准备浪迹天涯,不料杜迁发现了梁山这块风水宝地,于是二人便集结了一帮喽啰干起了强盗的勾当,后来又有宋万以及创业失败的朱贵来入伙,就这样梁山最早的四大头领就形成了。那为什么大家推王伦为首呢,因为他比他们有才呗。

也就是说梁山泊看似王伦为大,实际上除了在山下打探情报的朱贵外,山上的三人其实是平起平坐的。再者,怎么说柴进对王伦也有着“救命之恩”,柴进推林冲上山任何人都不会认为王伦会拒绝,就连最先接触林冲的朱贵也觉得林教头如此勇武i,动能振兴山寨。

结果,最先被打脸的正是朱贵。

王伦丝毫不顾及柴进的面子,并且王伦一方面忌怕林冲的本领,另一方面觉得林冲和他们一样也是强盗,黑帮施行强者为王,定不会讲什么道义,于是王伦千方百计的想把林冲赶走。

被打脸的朱贵不乐意了,从人生哲学谈到了宇宙洪荒,目的就是想让王伦网开一面,接着杜迁和宋万也来求情。王伦觉得场面要失控了,他此时也想明白了:这林冲和我们不是一路人啊,但我还是很怕怕啊,那就只能给他来点狠的了。

投名状,看似简单的任务,却寒了林冲的心。此时的林冲恐怕也意识到了,白道不好混,黑道也难啊,但林冲不愿完全沦为黑道,所以这投名状就成了他的生死劫。

逻辑文史姨无法判断王伦的投名状是好汉上山的必经过程,还是他的突发奇想(最好不要是前者…)。

直到杨志到来,王伦觉得有人能制约林冲了,就近乎低三下四的想留杨志,但杨志要的是功名,自然不会接受。

同样是访客,不知道林冲看到王伦的德性是什么感受。

被出卖过的林冲此时在王伦身上多少看到了陆谦的影子,同样是虚伪、狭隘、卑鄙之人。

后来晁盖等人上山,林冲觉得这群人或许和他有共同语言,但王伦故技重施,并不愿相留。

林冲慌了,吴用笑了,于是在吴用的“劝解”以及自身的这么多天的怨气下,林冲要动手了。

“这梁山便是你的?”

林教头的第一句话就说中了核心,也是王伦的要害。王伦把梁山当成了他的私人财产,却忽略了绿林聚义的本质,而王伦也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所以他宁可伤了柴进的面子也要把林冲赶下山。

因为他害怕,他只想安稳的当山大王。但他又管不住自己的嘴,非要诽谤挖苦别人。

从本质来讲,王伦最不当诛,林冲的举动也有报私仇泄愤的感觉。

但于众人发展的角度来说,王伦必须得死!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那杀了王伦林教头可怎么和柴大官人交代啊…

交代个毛线,他王伦不收留我就是不给你柴大官人面子啊…

你说是不是这么个理~


王伦和晁盖,无论谁是寨主,他们充其量也是他人的嫁衣罢了。


逻辑文史游


当然不该杀!王伦绝对是《水浒传》中死的最冤的一个好汉,他这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收留了忘恩负义,自私自利的小人林冲。正是因为他的优柔寡断,不忍心让林冲下山,这才导致了自己最终被林冲杀掉。

为什么说林冲是个小人?我们先来看看林冲在上山之前,都做了那些让大家觉得不齿的事情。

一、为了自己的仕途,任由高衙内欺辱自己的娘子

林冲在当禁军教头的时候,那日在大相国寺与鲁智深结拜之后,侍女锦儿跑过来说,张贞娘(林娘子)被人调戏了,他一听这哪得了啊,他好歹也是堂堂的禁军教头,哪个敢不开眼的调戏他的娘子?

等到他气势汹汹的冲到事发地的时候,却发现调戏他娘子的是高衙内,于是挥舞的拳头松了下来。这就像攒足了大招,结果打在草丛上一样,甚至连队友鲁智深都对他很不满。

之后更甚的一步是,林冲被陆虞侯拖住,张贞娘被高衙内拦在房里一个多小时后,林冲还是不敢找高衙内的麻烦,只敢在狐朋狗友陆虞侯家里发火,一个多小时,孤男寡女谁知道会发生些什么?林冲居然还能忍住怒火,真是呵呵了。

最气人的是,林冲在被高俅陷害刺配沧州,临走之前林冲居然把张贞娘给休了,还美名其曰为了不耽误她,让她找个好人家。这是什么道理?一切的起因不就是因为高衙内看上了张贞娘吗?他把张贞娘休了,高衙内不是更加能够名正言顺的欺辱张贞娘了吗?

当林冲在担任八十万禁军教头时,高衙内尚且对林娘子虎视眈眈,根本不把林冲放在眼里,而林冲也未能保护好自己的妻子,如果林冲把林娘子休了,难道这样就能控制高衙内内心的邪欲,阻止高衙内不来骚扰林娘子了吗?很明显,林冲这是把张贞娘留给高衙内了。

二、背信弃义,置兄弟与危难之中

大家都知道,林冲在被发配沧州的途中,由于高衙内等人想害他,于是安排董超、薛霸暗中把林冲给结果了。这董超和薛霸可是公人界的传奇,什么单子都敢接,比如后面押送卢俊义的也是这俩货。

董超、薛霸在折磨了林冲一路后,准备在野猪林下手,没想到被一路跟过来的鲁智深给救了。那鲁智深有情有义啊,他跟林冲仅一面之缘,但却能丢掉工作护送林冲一路,他一路上隐瞒身份,没想到转眼间就被林冲给出卖了。

三、仗势欺人,强抢民粥

林冲在杀掉陆虞侯三人后,准备趁着大雪夜投奔绿林。在经过一间民房里,他撞见几个人烤火煮粥。他起初是跟几个人乞求能不能一起烤火,外面太冷了,那几个人也是好心,就让他一起烤着。

没想到林冲见几个人没什么功夫,竟然还想喝粥,要知道那锅里的粥并不多,就算是他们自己都不够喝的。林冲原先想要强买,但被几人拒绝后,居然仗着武力把几个人赶走了,自己独吞一锅粥。

很多人觉得林冲是个大英雄,其实根本上还是电视剧的有意洗白,林冲在原著里没有这么优秀,而且就这么一个抛弃妻子、出卖兄弟、仗势欺人、忘恩负义的人,换做是谁也不应该收留他,王伦不想收留林冲是对的。

林冲拿着柴进的推荐书,王伦念及柴进的旧情,二话不说就让林冲坐了第四把交椅,让原主人朱贵坐了第五位。这算是很给柴进的面子了吧?但他知道林冲是个小人,于是想要拒绝,并且给足了银两。

被林冲拒绝后,王伦让林冲纳投名状,要知道古代投奔山寨,纳个投名状是很正常的事情,结果这事林冲也没做好。王伦给了林冲三天时间,第一天林冲没遇到一个孤单客人,第二天有一伙三百多人的客人经过,他没敢动手,第三天遇到了杨志,这林冲就想赶紧抓个人纳个投名状了事,结果也没能拿下杨志。

这时候王伦如果坚持不收林冲,他还不会落了个被林冲杀掉的下场,错就错在他是个优柔寡断的人,不忍心林冲流落在外,最终还是收留了林冲,这也是造成他死亡的直接原因。


魏青衣


按常理说,水泊梁山的第一任寨主王伦不该杀。因为说到底他没干什么“该死”的缺德事。除了心眼小点,往大里说也就是嫉贤妒能罢了,没该死的罪过。

但是,江湖上的事,很难说。因为江湖有江湖的一套“特殊法则”,那就是“江湖道义”。“江湖道义”有的时候它的唯一筹码就是性命。也就是经常被江湖人士挂在嘴边的“以命相搏”。

在江湖上,尤其是在中国古代的江湖上,江湖好汉们的道义就是“快意恩仇”,只和“恩仇”有关,和“是非”无关。“快意”的最高境界,就是“灭了他”。所谓“手刃仇人”。

王伦就是在这么个背景下被“仇人”手刃的。他的仇人就是林冲,林教头。

按照一个常规的判断标准,王伦此人尽管是落第秀才,无论是领导能力,管理能力,情商素质都是让人着急的状况,落草为寇,领着几个兄弟打家劫舍,王伦的生活也是比较“惬意”的。不求上进也不求发展的他,那些令人着急的东西对他的影响也不大,毕竟,几百号人,几个兄弟帮着,也没啥危机感,何况还有柴进这个“后台老板”。

但是这一切在林冲来了之后,全变了。

林冲是拿着柴大官人柴进的“推荐信”投奔水泊梁山的。这个“好汉”已经被逼的“走投无路”了。水泊梁山是他最后的希望。

尽管林冲的推荐信很过硬,但是王伦的“小心眼”更过硬。他的小心眼来自于极度的不自信,尤其是在这个有着“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名号,又有着扎扎实实的过人本领的林冲面前。

所以,他本能的排斥林冲,甚至不惜冒着得罪“柴大官人”的风险。他明确的表达了“庙小容不下大和尚”的意思,想礼送林冲下山——他是挺害怕林冲对他的“山寨之主”的地位产生动摇,也没有能够驾驭林冲的自信。

但是,林冲已经是走投无路了。尽管对王伦的态度很恼火,他还是恳求王伦可以收留他这个“落魄之人”。其他的头领包括杜迁宋万以及朱贵也都纷纷求情:至少看在柴大官人的面子上也不能轰人家林冲走啊!况且林冲是个有本事的人,留下他对梁山也是有大用的,打家劫舍 拦路抢劫什么的,有林冲容易的多啊!

杜迁宋万他们说的没错,后来在阮氏兄弟嘴里可以印证:水泊梁山有一伙强盗,甚是厉害,尤其是后来又去了一个叫林冲的,武艺高强,就更了不得……。

王伦从林冲的恳求态度上,大概有了一点底气——这个家伙比较好欺负。所以他给林冲提出了一个条件:三天之内到山下提颗人头上来算是入伙的“投名状”。这是给林冲“穿小鞋”,也是“下马威”。并且扬言:三天拿不出“投名状”,就下山走人!

林冲忍了。

但是,三天之后,林冲并没有拿出投名状,却引来了“青面兽”杨志。

杨志也是处在“落魄”中,但是杨志的落魄还有希望,没有到“走投无路”的地步,所以王伦动小心眼力邀杨志入伙,打算用杨志来牵制林冲的时候,杨志很坚决的拒绝了。

有了这个插曲,王伦和林冲都有了台阶,林冲留下了。

这样看来,王伦还算不错,心眼小点,但还讲理,心眼不坏——在林冲“走投无路”的时候,没有“赶尽杀绝”,最终收留了林冲。某种意义上讲还“救了林冲一命”。

但这在林冲心里,这就是“奇耻大辱”,而王伦收留林冲,却让他做了第四把交椅,排在杜迁宋万之后,这对林冲来讲是一个更大的羞辱——这也太不把“八十万禁军教头”当回事了。

恰好,林冲也是一个“小心眼”,俗话说,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王伦得罪的不是“奸邪小人”,而是“心胸狭窄”的“小人”——小心眼之人。得罪这样的人,后果也是很严重的。

为此,王伦就埋下了“杀身之祸”的祸根。

和林冲之间的江湖恩怨就算结下了。但是这个江湖恩怨成为杀身之祸还差一些火候,或者说差一个“江湖道义”的理由。

当晁盖一伙上山的时候,这个火候就到了,理由也有了。

林冲“快意恩仇”的机会也就来了。

王伦在晁盖一伙面前,其实只有死路一条——人家就是奔着“鸠占鹊巢”来的。除非王伦看明白形势,自己主动离开,估计后果要好的多得多,不但死不了,还会得到晁盖一伙的“重礼相送”,因为这样才算是讲“江湖道义”——识时务者为俊杰。

可惜,王伦这个在江湖行走的书生,不但心眼小点,并且迂腐木讷。他居然幻想可以“说服”晁盖一伙自己“知难而退”!

真是“书生造反,十年不成”。混江湖的,却想用官场那一套对付晁盖一伙,这就是找死。

在和王伦的初次交道之后,吴用从王伦尴尬的笑容当中准确判断出王伦不会收留他们,同时也从林冲看王伦不屑的眼神和欲言又止的态度当中猜到了这个林冲林教头和王伦之间是有“江湖恩怨”的。而这个江湖恩怨是可以充分利用的。

吴用对晁盖说:王伦是不会收留我们的,但是林冲是可以利用的,待我用三寸不烂之舌挑拨林冲和王伦火拼!

要说吴用绰号“智多星”也是名至实归,他的判断是正确的,但他没算到的是,林冲不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挑拨,人家主动上门拜访,并自告奋勇,主动请缨——明天看我的,那厮要是留下你们还则罢了,要是敢得瑟,我一刀结果了他!王伦这“无能鼠辈”何德何能做的了山寨之主!

还是王伦的命不好,先是碰上一个“心胸狭窄,既能隐忍又有仇必报”的林冲,又让“有钱,有人外带不要命”的晁盖一伙盯上了,不死好像是“天理难容”啊!

直到林冲手起刀落,王伦人头落地的时候,估计王伦还想不通:

——讲理不讲理呀?你林冲这不是“犯上作乱”吗?

——晁盖哥几个:先来后到你们不知道啊?我做错了什么?这脑袋就掉了?

终究是一介书生,王伦身在江湖,却对江湖规则和江湖道义一窍不通。

所以,这样的人,在江湖上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江湖险恶,掉脑袋也算是自找的!


步武堂



所谓该不该杀,要看站在什么角度。如果站在道德角度,林冲当然不该杀王伦。但水浒的世界不讲是非善恶,他们作为山贼强盗也更不可能讲是非善恶。如果说王伦做错了什么事,错就错在他能力不足却做了山寨之主,这叫做“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本身没有罪过,罪就在于他有被别人看中的东西,也就是他的寨主之位。

很多人可能觉得王伦无容人之量。事实上,王伦是个很不错很厚道的人了,根本不是没有容人之量。林冲杀王伦,可谓真正的忘恩负义。王伦的表现主要在对待林冲和对待晁盖七人两段中表现出来。

林冲上山,递上了柴进的书信,王伦的反应是什么?立刻叫林冲坐了第四把交椅。至于后面为什么突然不愿意收他了,那是因为酒宴之间王伦想到自己只是落第书生,而林冲是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本事大,怕林冲威胁到自己地位。其实想来这也算是人之常情。而且王伦怎么对林冲的?送银子送礼物,礼貌表示自己是个小地方怕耽误林冲前程。算是有礼有节了吧?山寨是人家的,人家跟你非亲非故,虽然不收留你但是送你东西,你还能强迫别人收留你吗?

后来林冲坚持要留下来,王伦开出的条件是投名状杀个人。林冲答应了,但是他完成了吗?没有。不要以为这是什么为难林冲,山贼上山交投名状那是规矩。小说里,林冲自己也是一口答应的,他唯一担心的就是没人路过。电视剧为了美化林冲,加了段不忍心对老人孩子下手,放他们走的戏。实际小说里林冲先是没遇到人,后来遇到一群人不敢下手,好不容易遇到个落单的还让人家跑了。最后碰到杨志,还没轻易打败人家就被劝开了。后来王伦也很厚道的没有再提投名状的事情了,林冲也顺利在梁山落了脚。能说王伦做错了吗?

后来晁盖七人上山,王伦的反应也是盛情款待,杀了好多牛猪羊,一点都没小气。什么时候态度转变的?是听说晁盖他们截了生辰纲,又杀了五百官兵,这时才“骇然了半晌,心内踌躇,做不得声”。说白了,他是小本买卖,怕收留朝廷要犯被朝廷重点打击而已。此时的王伦,与晁盖等人非亲非故,又何必为你们搭上身家性命呢?而且即使不愿意留下七人,他依然礼数周到,送上金银盘缠,恭送他们下山,其实也是仁至义尽了。他又做错了什么?

因此,王伦所有的行为从道德角度都算是上路的,没有任何问题,错就错在他能力不足而做了山寨之主。他用儒生的礼仪道德待人,但他生在乱世,又是个恃强凌弱的行当,那只能被强者干掉,被晁盖等人挑拨林冲杀了他,可能他自己也会后悔自己没有坚持不留林冲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