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女儿用手中的摄像机,记录下“50后”爸爸的木匠手艺

“80后”女儿用手中的摄像机,记录下“50后”爸爸的木匠手艺

爸爸的木匠小屋

创意木工小课堂

“80后”女儿用手中的摄像机,记录下“50后”爸爸的木匠手艺, 在一件件精巧的木器背后,是一个父亲对女儿、丈夫对妻子最朴素最真实的情感,是一个手艺人几十年不曾放弃的对木工的执着和坚持。

“80后”女儿用手中的摄像机,记录下“50后”爸爸的木匠手艺

我是纪录片《爸爸的木匠小屋》的导演郑若行,这就是我可爱的木匠父亲。

“80后”女儿用手中的摄像机,记录下“50后”爸爸的木匠手艺

爸爸的手是我见过最大的一双手,也是最巧的一双手,在我的记忆里,不论家里什么坏了,爸爸都能修复。

“80后”女儿用手中的摄像机,记录下“50后”爸爸的木匠手艺

不但能修,还能发明创造,小到家里的盛米勺、被敲,妈妈的发簪、晨练的木剑,我的百宝箱;大到装修房子,多功能的家具、藏满暗格的柜子……

“80后”女儿用手中的摄像机,记录下“50后”爸爸的木匠手艺

都充满了父亲的创意。爸爸的双手堪比机器猫的魔法口袋,给我和妈妈带来无数的惊喜。

“80后”女儿用手中的摄像机,记录下“50后”爸爸的木匠手艺

儿时家里的房子很小,两平方米的阳台既是妈妈的花园,我的动植物园,也是爸爸的木工工作室。爸爸有一块可以拆卸的活动木板,木板的一头搭在鱼缸的隔板上,另一头搭着柜子。

“80后”女儿用手中的摄像机,记录下“50后”爸爸的木匠手艺

爸爸说,只要喜欢木工,哪里都可以做。

“80后”女儿用手中的摄像机,记录下“50后”爸爸的木匠手艺

爸爸年轻的时候学木工都是手工绘图,家里有了第一台电脑后,他开始研究用电脑绘图,当时家里装修的整套设计图,都是他用电子表格画的。这几年,年过半百的爸爸又自学了CAD 制图,还研究出了一套自己的画图方式,最近他又在研究用Maya 做3D 建模。

爸爸的CAD制图

“80后”女儿用手中的摄像机,记录下“50后”爸爸的木匠手艺

和大部分“80 后”一样,我的家庭十分普通,爸爸也不是特别在乎我的学习成绩,但是会支持我的每一种兴趣爱好,给我最大的宽容和理解。童年的回忆里,爸爸和我一起尝试炸柚子皮吃,纵容我在家里养蜘蛛、用巧克力培育蠕虫,还在停电的暴风雨夜里用蜡烛给我做小动物……读了大学以后,我才知道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父亲都会陪孩子做大人眼里“无聊”的“傻事”。

“80后”女儿用手中的摄像机,记录下“50后”爸爸的木匠手艺

毕业后在外打拼10 年,发现其实自己的能力远没有理想那么远大,而父母却在我看不见的时候稍然老去。

“80后”女儿用手中的摄像机,记录下“50后”爸爸的木匠手艺

当我无意中在微信里发的关于爸爸的木作小发明,获得朋友们的一直好评后,我决定,拿起手中的摄像机, 记录我平凡又可爱的木匠爸爸。于是爸爸成了我的主演、妈妈成了我的全能制片人,一群可爱的小伙伴们,帮助我完成了纪录片的拍摄,也诞生了深受网友们喜爱的 “24节气与木作”的作品和创意。

“80后”女儿用手中的摄像机,记录下“50后”爸爸的木匠手艺

单纯地看待一个问题,执着地做一件事,追求生活里简单的快乐,是爸爸给予我最好的财富。不论结果如何,可以义无反顾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为之自豪,是爸爸教会我的坚持。有幸能将这份木作与生活的缘分和更多的人们一起分享。

“80后”女儿用手中的摄像机,记录下“50后”爸爸的木匠手艺

更多图书内容请关注《爸爸的木匠小屋:创意木工小课堂》当当预售已开通。感恩回馈这些年网友们对《爸爸的木匠小屋》的喜爱与支持,首发纪念版,附赠“爸爸的木匠小屋”专属木质明信片,限量500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