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有一個古老的鄉愁傳說

這裡有一個古老的鄉愁傳說

夕陽西下,我再一次來到兩江交匯處。時間已經是初夏,微風裡流動著草木的香氣。梅江和澄江在這裡一次次握手,碧清的江流形成一個巨大的“人”字。這“人”頭就是貢江。我在它們握手相約的地方靜坐眺望,遠山青翠,近村祥和。被三江滋潤下的植物們又將迎來一年中最豐盈的時刻。腳下的磨角石敦厚,沉穩。此刻,從泓願寺裡隱隱傳來的誦經聲,和我心中的平靜搭配的恰到好處。

是的,我去過於都境內的很多寺廟,唯有泓願寺這裡叫我戀戀不捨。或許因為留在這裡那個久遠的傳說,那久遠的傳說裡提到了唐朝,而唐朝的都會正是我的故鄉西安。或許那傳說中的唐朝軍師徐茂公算準了的生死託付,感染了久居他鄉的我。或許,這些都不是構成我喜歡這裡的全部緣由。真正叫我喜歡是這裡一寺眺三江,一覽風景盡的獨特風光。

這裡有一個古老的鄉愁傳說

你看啊!梅江緩緩奔湧,澄江款款而來,像兩個心心相印的戀人,不約而同在這裡相遇。沿途,它們經過了多少險灘巨石的阻擋,經歷了多少個山重水複的迴旋,又收留了多少條小溪小河。它們一路走,一路豐富著各自。終於在泓願寺前,磨角石下緊緊相融相擁。按下澎湃的內心,將彼此生命交付,孕育出一條新的江,貢江。這自然界的孕育,呈現給我們的是一片巨大的三角形湖泊,這湖泊澄澈,靜若如處子。而磨角石是兩江交匯時,西邊的那一大片灰黑色岩石。經過千百年的風化,經過千百年的江水沖刷,這岩石愈發顯示出的它的偉岸、奇險。在磨角石上站立,俯身就是那片幽深的碧波,偶有漁船順水而下,讓此處更加柔美和諧。這岩石向後退了百米後形成一個坡面。“泓範三界覺有情,願達四洲悟無聲”,泓願寺靜坐貢江源頭,守護著這一片水泊,庇護著附近的村莊,也把三江相融裡的景色一覽無遺。

這裡有一個古老的鄉愁傳說

我在磨角石上靜坐,時光倒退。恍惚看到寧都知縣劉驛的客船正從梅江順水而來。唐朝軍師徐茂公的魂魄正暗暗欣喜。魂歸故里,作為一個能掐會算的軍師,在隨唐帝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戰中,屢戰屢勝,只是他沒有算準自己會歿於異鄉。幸好,在閉眼的那一刻,終於為自己算下了一卦,算準五百年後,他的同鄉山東籍寧都知縣劉驛必定經過此處。他算定只要有十個黃金酒盅,就可以實現他魂歸故鄉的夙願。

這裡有一個古老的鄉愁傳說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歷經歲月,滄海桑田,徐茂公這座位於貢江西邊磨角石旁邊的墳墓早已夷為平地。改朝換代,一代軍事的骨骸早已被塵世遺忘。然而天意早已註定,準備榮歸故里劉驛必須經過這裡,劉驛必須坐船順流而下,與暮色十分和徐茂公冥冥之中相遇。古時候,陸始建於東漢的于都城,因了兩江交匯後形成貢江後的水流龐大,成了商貿交易重要彙集地,碼頭遍佈貢江兩岸。這樣一個繁華所在,劉驛自然不容錯過,他正打算上岸拜會一下於都知縣。他從船艙走出,突然聽到一聲巨響,靠船左邊的岸邊的土坎突然崩裂開來。徐茂公五百年後的夙願終於達成了。塌方處赫然露出一塊石碑,碑上刻著“五百年前徐茂公,葬身江邊此墳中。拜託寧都劉知縣,遷運遺骸回山東”。本對徐茂公佩服至極的劉驛讀完碑文暗暗詫異。然而回山東路途遙遠,這尊貴的遺骸該如何運回。再仔細看碑文下面,卻發現另有交待。“陪葬黃金酒盅十隻,權充謝意,如不足數,請在令舅公袍袖內尋取。”原來能掐會算的徐茂公不但算好了五百年後他必然經過此處,還算出了他的舅公必定貪心。而軍師徐茂公留下的十隻黃金酒盅,讓劉驛終於完成了穿越時空的生死託付。

或許因了這個傳說,泓願寺,這座佔地面積並不大,氣勢平平,外觀樸素的寺廟,千百年來泓願寺香火鼎盛。每逢初一十五,前來上香祈福的香客絡繹不絕。如今在寺廟前平壩左側修建了一座氣勢恢弘的五觀堂。又因為近些年來貢江下游常有孩子游泳出事,因而一座高約五米的觀世音菩薩正面目慈善地和泓願寺兩兩相望,讓泓願寺顯得慈悲萬分。對於佛友來說,泓願寺只不過是多了一個朝拜的地方。而對遊客來說,來泓願寺不但可以朝佛,祈求達成心願,更能領略三江交匯裡的四時風光。

這裡有一個古老的鄉愁傳說

從觀音像後面繞過,伏在黑灰色的外牆朝江面看去,波光粼粼。倘若到了枯水期,或下游的躍洲水電站放水時段,兩江相融的狀態特別明顯。梅江水碧綠,澄江水淡黃,兩江相融時碧綠和淡黃不斷交替,產生出美麗的花紋,成為一大奇觀。而匯合後的貢江,水勢浩蕩,如初生牛犢,吸納了父親母親的靈氣與精華。

寺左邊磨角石露出諾大的一角平地,江風襲人,舉目欣喜。春天裡,磨角石邊上的老樹又發出了新芽,江水輕輕地拍打著岩石。黑褐色的大岩石讓江岸在這裡蜿蜒出了嫵媚,讓幾乎靜止的江水又顯現出了嬌羞。遠眺,澄江口岸邊的村莊在滿目的油茶花裡鑲嵌,綠樹叢中小洋樓若隱若現。一座鐵路橋橫跨在梅江上,有列車經過時,你分明能感覺到梅江河輕微的激動。極目悠悠貢江,恨不能在此處登上一葉扁舟,隨貢江遠去。夏天的黃昏,日頭退去,在磨角石上或坐或躺,涼風習習,愜意舒適,讓人不捨得歸去。假如恰逢當月色當空,遠處的村莊點點星火,近處的蟋蟀竊竊私語,真得讓我忘記了身在何方。

這裡有一個古老的鄉愁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