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化工後有城」現象普遍,但化企被「碰瓷」需警惕,更要抵制

近年來,“碰瓷”花樣不斷翻新,可沒想到,化工企業也會成為受害者。上週,記者在參加陝西省推進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專項督導檢查時,不少化工企業都在反映同一個問題:一些化工廠區原本距離城鎮人口密集區很遠,安全衛生防護距離完全符合國家和地方標準,但卻有人故意在防護距離內建起新房,喊著讓化工企業搬走或賠付,這不是“碰瓷”嗎?

記者走訪瞭解到,陝西金泰氯鹼公司是米脂縣規模最大的企業,該縣最大的保障性住房項目——“溫馨家園”7幢30多層高的樓房,不知出於何種原因,就建在了金泰氯鹼的衛生防護距離內。這一項目2016年建成後被上級叫停,至今無法交付使用,但米脂縣卻為這個保障房項目投資了2.69億元。與金泰氯鹼廠區圍牆僅隔一條道路的米脂縣城郊鎮姬家峁社區,也新建了10多棟6層高的民用房屋。這導致金泰氯鹼的安全防護距離不再滿足要求,但對米脂縣而言,不論是搬企業,還是保障房轉換房屋性質,經濟損失和負面影響都將是巨大的。

其實,“先有化工後有城”的現象並不稀奇。不少列入搬遷改造計劃的化工企業在當初建設時確實遠離城區,只是隨著時間推移和城鎮發展,廠區逐漸被居民區包圍,導致衛生防護距離或安全距離不符合標準要求,因而被迫就地改造或搬離城區。比如,陝西渭化集團在上世紀90年代建成時,距離渭南市有七八千米,但近年來不斷被住宅和商業區“蠶食”,現在已位於渭南高新區的主城區。還有位於陝西咸陽市東郊的某大型甲醇生產企業,近年來同樣逐漸被居民層層“包圍”,前些年該企業測算的搬遷費用為2.3億元,現在已驟增至20多億元。

毫無疑問,城鎮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城鎮擴大區域範圍、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也是民生之本,隨著發展環境變化,化工企業退城入園是理所當然的,這也是化工企業必須踐行的社會責任。但有一種亂象卻是化工企業不能接受的,那就是個別人或企業為了索要賠付、討要地皮而故意在化工企業安全衛生防護距離以內興屋建樓。一些化工企業人士向記者反映,這種“碰瓷”的現象在業內不算稀奇,造成的經濟損失難以估量。

我們不禁要問,在化工企業安全和衛生防護距離內新建房屋究竟是如何獲批的?在化工企業附近私建民宅的行為為何沒有人管?由此導致的企業搬遷成本該誰來買單?在各地石化企業退城入園如火如荼的情況下,這種勞民傷財的事情該如何減少?化工企業又當如何應對?

筆者認為,首先,化工企業要確保各方面行為合規合法,並時刻保持警惕,一旦發現企業周邊有擅自違建行為,就要第一時間向有關部門舉報,並注意保留相關證據。比如,陝西定邊賽諾氣體有限責任公司在發現有人在該公司圍牆外新建住宅樓時,就及時報告了政府,最終通過協商得到妥善解決。

其次,地方政府在城市規劃時要科學、慎重,嚴格執行國家有關化工行業安全和衛生防護距離標準等,不能拍腦袋盲目批准項目。同時,有關部門還應加強對公眾的宣傳教育,引導公眾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引導居民在與化工企業保持合法合規距離的地方安居樂業。對那些為獲得經濟賠償而故意違建的行為,有關部門要嚴令制止,且不能將其納入賠償範圍,而應嚴厲打擊這種投機取巧、損人利己的行為。去年12月,榆林市紀委就對米脂縣在金泰氯鹼衛生防護距離內違規審批建設保障房項目、大規模建違章建築等問題進行處理,27名相關責任人被問責。

最後,要形成抵制“碰瓷”的輿論氛圍,讓那些為一己私利而故意靠近化工企業的人受到該有的懲罰。(本報記者 李軍)

(更多內容請訂閱《中國化工報》,郵發代號1-44,或下載中國化工報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