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一個 救助一個 兜底救助暖民心

发现一个 救助一个 兜底救助暖民心

關注“漢中市社會救助”獲得更多幫助

发现一个 救助一个 兜底救助暖民心
发现一个 救助一个 兜底救助暖民心

近年來,“夏季送清涼”專項救助行動始終堅持把困難群眾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在炎炎夏日通過多種救助方式,保障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的生命安全。這些發生在救助對象和救助管理工作中的暖心故事,我們一起來聽聽!若您發現流浪乞討人員,請幫他們拔打110求助或與當地救助站聯繫!

发现一个 救助一个 兜底救助暖民心

今年以來,天津市民政系統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作風建設的重要指示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深入開展了不作為不擔當問題專項治理三年行動,天津市民政局社會福利事業管理處第一時間制定了《關於深入開展不作為不擔當問題專項治理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指導救助管理工作實踐。該方案實施以來,天津市救助管理系統始終保持善作為勇擔當的姿態,直面救助管理工作中部分受助人員長期滯留等難點和痛點,通過理念創新、機制創新、方法創新,不斷加強和改進天津市救助管理服務,築牢民生底線。

“對,這個人就是我老叔!”

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區救助管理站受助人員李某的侄子通過視頻通話看到了一組受助人員的照片,並認出其中一人就是他的叔叔,他感慨道:“老叔,三年了,可找到你了!”那組受助人員的照片貼在塘沽區救助管理站尋親欄裡,他們都是長期滯留的受助人員。

作為流浪乞討人員主要流經地之一的天津市,年均救助量1萬人以上,在眾多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中,有的患有精神障礙、智力障礙等疾病,這部分人員往往因無法提供個人信息、難以查明籍址而滯留在救助管理站內。

此前,對於滯留的受助人員,天津市救助管理機構通過報刊、廣播、全國救助尋親網等傳統媒體發佈尋親公告,同時,利用今日頭條彈窗、微信公眾號、DNA血樣比對等多種技術手段,竭盡所能幫助他們尋親。據統計,2017年,天津市救助管理系統共幫助758名滯留受助人員尋親成功,與家人團聚。但仍有近400名受助人員滯留。

其實,近400人,是多年沉澱下來的流浪乞討人員滯留數量,對於天津一個有著千萬人口的城市,這已經是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但這400多名滯留人員也正是天津市救助管理工作的難點和痛點。

家庭是溫暖的港灣,流浪乞討人員迴歸家庭是相對較好的選擇。那麼,如何提高滯留受助人員尋親救助的成功率,幫助他們早日迴歸家庭呢?就在這項工作處於緩慢推進的狀態時,天津市民政局不作為不擔當問題專項治理工作的開展加速了這項工作的進程。

在天津市民政局社會福利事業管理處制訂的《關於深入開展不作為不擔當問題專項治理三年行動實施方案》中,要求天津市救助管理機構以善作為勇擔當的實際行動,為深化不作為不擔當專項治理成果,打贏專項治理三年行動攻堅戰開好頭、起好步。

善作為、勇擔當。就是要直面問題不迴避,迎接挑戰不退縮。天津市救助管理系統把提高滯留受助人員尋親成功率作為重中之重。為了啃下這塊“硬骨頭”,天津市民政局與市公安局建立聯動工作機制,由天津市民政局社會福利事業管理處與公安局圖偵技防總隊緊密協作,利用圖像解析中心技術手段(以下簡稱人臉識別技術)輔助辨識滯留人員身份。在身份基本確認後,天津市救助管理機構會與受助人員流出地政府部門核實信息,確認人員身份後,家屬可以到站接回受助人員,救助管理機構也可以護送受助人員返鄉。

公安部門的人臉識別技術成功鏈接到救助管理工作中,尋親成功率有了顯著的提高。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市共為427名滯留人員進行了比對,共反饋156個比對結果,反饋率為36.53%。其中,111人確係本人已返回原籍,22人等待原籍確認,反饋比對成功率為71.15%。

受助人員李某正是人臉識別技術成功應用尋親救助的受益者之一。就在走失三年的李某與親人相聚的時候,塘沽區救助管理站也收到了李某家人送來的,寫有“失聯救助、大愛無邊”字樣的錦旗。隨著越來越多滯留受助人員成功迴歸家庭,天津市救助管理機構也收到了來自四面八方一面又一面寫滿感謝和讚譽的錦旗。

服務對象賦予的殊榮是救助管理工作前進的不懈動力。在啃下受助人員長期滯留尋親難這塊“硬骨頭”的同時,天津市救助管理系統還以不作為不擔當專項治理工作為契機,加強了部門聯動,豐富且細化了工作考評指標,有力推動了天津市救助管理工作深入開展。

今年4月,天津市民政局與市衛計委協調出臺了《天津市市衛生計生委關於設立天津市流浪乞討人員救治定點醫院的通知》,將全市所有三級醫院(47家)和11家二級醫院作為流浪乞討人員醫療定點醫院。要求各定點醫院對需要進行緊急救治的危急重症流浪乞討人員按照“先救治後收費”原則及時開通綠色通道,確保救治準確性和及時性。

注重部門聯動,同樣注重自身能力建設。對此,天津市民政局與市綜治辦聯繫,在2017年綜治考核指標的基礎上,結合民政部相關督查內容和新形勢下救助管理工作需要,重新制定細化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考核指標。將救助管理工作領導機制建設、救助管理檔案管理、託養機構監管和長期滯留人員定期巡視、滯留受助人員及死亡受助人員情況、救助管理機構工作規程執行情況等重點工作環節全部納入2018年全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考核指標中。此舉有效推進全市救助管理工作規範化、標準化。

如今,人臉識別技術、“先救治後收費”的醫療綠色通道、完善的考核機制,在天津市救助管理系統正在開展的“夏季送清涼”專項救助工作中,更好地發揮著“兜底線、保民生”的積極作用,推動著天津市民政系統“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生動實踐。

发现一个 救助一个 兜底救助暖民心

針對高溫酷熱天氣,湖北省荊門市救助管理站迅速行動,突出“三個強化”,及時為流浪乞討人員送上“清涼”。

強化安排部署。荊門市救助管理站召開站務工作會議,制訂並啟動高溫炎熱天氣救助管理工作應急預案,安排部署“夏日送清涼”關愛救助行動,強化各科室工作職責分工,做好24小時接待服務和領導帶班巡查制度,優化救助服務流程;提前做好站內電風扇、空調等降溫設備的檢修工作,提供舒適的居住空間;備好藿香正氣水、風油精等防暑藥品和綠豆湯、西瓜等防暑食品。

強化主動救助。荊門市救助管理站加大主動街面巡查和流動救助力度,每天不定時在街面進行巡查救助,將巡查區域從市區的重點街道、地下通道、建築工地、車站向城鄉結合部、江湖堤邊拓展,及時發現和救助流浪乞討人員,並勸導其入站救助,對不願意進站的流浪乞討人員,向其發放水、食品、防暑降溫藥品和救助服務指南,幫其克服高溫生活困難。主動上街發放救助服務宣傳資料,加強與公安、城管等部門配合,引導動員廣大市民參與救助行動,宣傳夏季救助措施,提供流浪乞討人員求助線索;在街面設置救助引導牌,為流浪乞討人員提供貼心、及時的救助服務,確保救助無死角,應救盡救。

強化安全防範。荊門市救助管理站把安全放在首位,完善安全管理制度,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行動,查訪救助託養安置點和醫療救治受助人員生活及精神狀況,送上防暑降溫物品,並要求相關負責人高度重視高溫天氣、細心照顧和觀察受助人員異常變化,做好應急處理工作。全面排查治理站內事故隱患,落實好食品衛生和綜治安全工作,切實提高全站工作人員安全防範意識,確保救助工作安全運行,受助人員安全度夏.

发现一个 救助一个 兜底救助暖民心

近期,江西省贛州市救助管理站組織開展了“夏日送清涼”活動,活動時間為6月中旬至8月31日。截至目前,該站已救助261人次。

據悉,為確保贛州市中心城區流浪乞討人員安全度過夏季,贛州市救助管理站及時制訂了工作方案,對參與“夏日送清涼”活動的人員進行分工安排,責任到人。同時,加大街頭巡查力度,根據流浪乞討人員出沒規律,主動上街巡查,增派巡邏車次和人員,每天在市區主要街道、廣場、公園、火車站、汽車站、地下通道、涵洞以及繁華商業區等流浪乞討人員集中活動和露宿休息的區域進行巡查,確保做到發現一例及時救助一例,實現“應救盡救”的目的。對於不願進站接受救助的流浪乞討人員,工作人員向其發放藿香正氣水、礦泉水等防暑物品,以保證他們的健康與安全。贛州市救助管理站內也做好了各項保障工作,為站內救助人員提供綠豆湯、涼茶、防暑藥品等,確保流浪人員和臨時遇困者得到有效救助。此外,贛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還專程前往各託養醫院進行大巡查,確保住院受助人員的人身及醫療救助安全。

发现一个 救助一个 兜底救助暖民心

為切實保障流浪乞討人員及困難群眾生命安全和基本權益,近期,甘肅省張掖市救助管理站積極開展了“夏季送清涼”專項救助行動,實施“零門檻”救助。

為保證專項行動救助工作順利進行,張掖市救助管理站成立了專項救助小組,積極開展街面巡查,增加巡查密度和範圍,在車站、廣場等重點區域和主要街道開展巡迴救助,對發現的流浪乞討人員進行勸導,做到 “發現一個,救助一個”,及時護送到救助管理站,對不願進站接受救助的人員,為其發放防暑降溫藥品和救助食品,最大限度救助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幫助其解決臨時困境。為幫助市民及流浪乞討人員及時知悉求助渠道、救助政策等信息,積極發動環衛工人、出租車司機等熱心市民提供流浪乞討人員線索,引導市民幫助生活無著人員主動及時求助和主動撥打求助電話。

同時,張掖市救助管理站主動加強與區民政局、公安、城管、醫院等部門聯動配合:聯合甘州區民政局在西來寺等地設立救助點,為流浪乞討人員、環衛工人等發放愛心西瓜、礦泉水、涼帽、短袖等;協調配合公安、城管等部門在轄區內主動開展巡查,勸導流浪乞討人員接受救助、及時為他們提供救助;聯合張掖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在廣場、社區、鼓樓等地設立宣傳點,發放清涼油、藿香正氣水、仁丹、礦泉水等防暑降溫用品和救助宣傳資料,並現場進行義診。

发现一个 救助一个 兜底救助暖民心

入夏以來,為積極應對炎熱夏季對救助管理工作造成的影響,全力做好流浪乞討人員的救助管理工作。江蘇省太倉市從四個方面入手著力消除救助管理機構的安全隱患,築牢救助管理機構“平安防火牆”。

組織領導到位。太倉市救助管理站成立了應急工作小組,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和崗位責任制,強化應急值守,嚴格執行“誰接待、誰負責、誰落實”工作制度,暢通24小時求助熱線,實行24小時服務接待,為處置好突發事件提供有力支持。

排查整改到位。太倉市救助管理站及時做好站內以防火災、防事故為重點安全隱患大排查,通過“人防技防物防”三防合一,促使安全措施細化分解到位,要求工作人員以及保安進一步對站內各區域和受助人員進行排查,對排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到位,徹底消除安全隱患,從源頭上杜絕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

長效管理到位。太倉市救助管理站健全完善各項內部管理制度,制訂安全防事故預警和應急處置預案,積極做好各種突發事件的救助準備,加大流浪乞討人員巡查工作力度,實行常態化街面巡查機制。同時,進一步加強與公安、城管、衛生、交通等部門協調配合,完善救助網絡系統,共同建立快速響應機制,保證每位流浪乞討人員都能得到救助。

宣傳引導到位。太倉市救助管理站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網絡、媒體等平臺,在全市範圍內廣泛宣傳救助政策,大力宣傳救助政策、救助管理站職能和相關工作程序,通過上街勸導,向流浪乞討人員、路人、市民發放救助宣傳手冊等方式,提高群眾對救助工作的知曉率和參與度,積極引導流浪乞討人員及其他需救助人員到救助站接受救助,確保其在高溫期間得到及時有效救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