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古代七大名臣:诸葛亮勉强上榜,第二非汉人却救140万汉人

原文标题:《盘点中国古代七大名臣:诸葛亮勉强上榜,第二非汉人却救140万汉人》

在中国悠久璀璨的历史上,出现过无数有匡扶天下之才的名臣。今天就来历数下最顶尖的七大名臣。而关于最顶尖名臣的标准,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德才兼备。也就是说,要位列顶尖名臣之列,一方面要有忠心耿耿的报国之心,另一方面也要有匡扶天下的真才实学。

盘点古代七大名臣:诸葛亮勉强上榜,第二非汉人却救140万汉人

第七位:诸葛亮

诸葛亮虽然是中国文化中“足智多谋”的代名词,但不得不说的是,他是被《三国演义》严重神话的人物。关于他的很多神机妙算的故事,其实都是虚构或张冠李戴的。比如舌战群儒和借东风就是完全虚构的,而草船借箭和空城计分别是抢的孙权和姜维的“作品”。当然,诸葛亮作为刘备手下的第一号谋士,真实能力肯定是有的,只不过没有传说得那么玄乎罢了。而真正让世人最为赞赏的,则是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他真正履行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最后可以说就是累死在工作岗位上,着实令人敬佩。尽管排名垫底,但是能上榜还是毋庸置疑的。

盘点古代七大名臣:诸葛亮勉强上榜,第二非汉人却救140万汉人

第六位:寇准

寇准也是位足智多谋的能臣,由葛优和陈道明主演的著名轻喜剧《寇老西儿》就是以寇准为原型改编的,让人在开怀大笑的同时不得不佩服这位寇老西儿的智慧。而寇准在真实历史上的最大功绩,就是在辽国20万大军压境的危急情况下,力排众议坚持抵抗,并力谏宋真宗御驾亲征。最终,在皇帝的亲自率领下,宋军主动出击、奋勇杀敌,将不可一世的辽军打得大败而逃。这一战为宋朝带来了百年和平。仅凭这一项功绩,寇准就有资格傲立于名臣之列,可排第六。

盘点古代七大名臣:诸葛亮勉强上榜,第二非汉人却救140万汉人

第五位:姜子牙

姜子牙渭水垂钓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在通过与众不同的钓鱼方式毛遂自荐为周武王的军师后,他不仅辅佐周武王建立周朝,奠定了周朝八百年基业,而且在兵法、文化等方面也颇有建树,以至于后世的各个门派都追认他为自家的开山始祖。这使得姜子牙成为了公认的“百家始祖”。只是封神中还是神话了些,不过排第五没问题。

盘点古代七大名臣:诸葛亮勉强上榜,第二非汉人却救140万汉人

第四位:魏征

魏征可以说是直言敢谏之臣的代表。他虽然是被李世民所杀害的原太子李建成的旧臣,但在李世民即位后他并不因为自己身份的敏感而畏手畏脚,反而是出了名地仗义执言,为了维护自己认为的正义,不惜多次惹恼李世民,甚至冒着杀头的危险犯颜直谏,其忠心为国为民的精神实在令人赞叹。

盘点古代七大名臣:诸葛亮勉强上榜,第二非汉人却救140万汉人

第三位:张良

张良出身贵族,但并没有贪图享乐,而是心怀天下。他在早年就自己出重金雇杀手刺杀过残暴成性的秦始皇。在跟随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张良屡出良谋,其“下邑奇谋”更是帮助刘邦在彭城失利的危急局面下,一举扭转了战略被动,使刘邦从战略防御转为了战略进攻,并最终在垓下剿灭项羽。可以说,如果没有张良的奇谋,就没有刘邦的天下。而且,张良还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是中国历史上功高盖世却能得善终的经典榜样,实属难得。

盘点古代七大名臣:诸葛亮勉强上榜,第二非汉人却救140万汉人

第二位: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并非汉人,但是却曾经挽救过无数汉人的性命。他在跟随成吉思汗征伐天下的过程中,曾经多次上书劝谏他们减少杀戮。最典型的是在汴京,他一次救下140万汉人免遭屠杀。如果不是他的仗义执言,不知道还会有多少汉人惨遭杀戮。而且,在元朝统治者们想把中原和江南全部变成草场放牧的时候,也是他站出来坚决制止了这种愚蠢的行为,为中原农耕文化的保留做出了关键性的贡献,可列第二。

盘点古代七大名臣:诸葛亮勉强上榜,第二非汉人却救140万汉人

第一位:伊尹

伊尹的人生可以说是非常励志的。他一开始只是一名连名字都没有的奴隶,平日的工作也只是做饭,但是最后他却做到了丞相的位置,成为千古第一名臣。他在成为商汤的军师后,一方面辅佐商汤推翻了残暴成性的夏桀,奠定了商朝500年基业,另一方面还帮助商朝的五代帝王很好地治理了国家,为商朝初年的强盛立下了汗马功劳。打天下主要是靠武力,治天下则主要是靠文治,而伊尹在这两个差别巨大的方面都做的非常好,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伊尹还活了整整一百岁,这在古时候实在是非常罕见的。长命百岁而且功勋卓著,这样的人生实在是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