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季節交替謹防食物中毒!

記者:孫樂琪

「健康」季节交替谨防食物中毒!
「健康」季节交替谨防食物中毒!

不久前,一則“一家三口吃黑木耳中毒,7歲小女孩出現多臟器衰竭”的新聞,讓很多人觸目驚心,記憶猶新。季節交替,飲食如不注意,“食物中毒”便時有發生。常見的“食物中毒”有哪些?它們是怎麼發生的?又該如何預防呢?

記者採訪了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營養源研究所的專家。專家將“食物中毒”分為四類:化學性食物中毒、微生物性中毒、有毒動植物及毒蘑菇中毒和不明原因中毒。針對幾種常見“食物中毒”的原因及預防措施,專家給出了以下建議。

木耳中毒

原因分析:許多菌類乾的時候,微生物沒法生長,一旦泡水,溫度較高時,不可避免地滋生多種微生物,甚至可能會增殖一種叫做“椰毒假單胞菌”的致病菌。最可怕的是,這種毒素非常耐熱。“泡過的木耳認真清洗過,又在沸水中焯燙過,毒素也沒法完全去掉。”

預防措施:

泡發前,一定要先把食材表面洗乾淨,然後使用乾淨的容器和乾淨的水來泡。

泡發食物時,一定要放在冰箱冷藏室裡泡,冰箱降溫可以延緩微生物的增殖速度,抑制致病菌的產毒效率。

泡發各種乾貨後,如果發現它們表面黏糊糊的,或者是有異味產生,一定要毫不可惜地丟掉。

不要一次泡發過多的乾貨。泡發後一定要儘快吃完,泡好之後在冰箱裡儲藏也不要超過24小時。

如果泡發後24小時吃不完,建議分裝在保鮮袋裡,放冷凍室保存。取出之後再蒸一次或煮一次,保證殺菌。

海鮮中毒

原因分析: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種嗜鹽性細菌,存在於近岸海水、海底沉積物和魚、貝類等海產品中。如果處理不當,如未經過充分的清洗,或生熟食品的交叉汙染,或吃法不當,如生吃或半生不熟等,如水焯、鹽漬、燒烤等均可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食物中毒潛伏期一般為11至18小時,最短為4至6小時,長者達32小時,其臨床表現主要為上腹部陣發性絞痛,繼而腹瀉,每天5至10次。

預防措施:用餐時注意辨別食物的新鮮度

第一,不要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或外熟內生的海產品。

第二,對海產品定要燒熟煮透,螃蟹要蒸30分鐘,大蝦要煮沸10分鐘,才能保證該菌體被全部殺死。

第三,吃海產品要現吃現做,做熟後盛裝在經過消毒的容器內。剩下的或存放時間過長的海產品,下次食用前一定要充分加熱。

第四,盛裝過海產品的容器、用具、炊具及操作人員的手應經過徹底洗刷消毒後,才能接觸熟食品。

生豆漿中毒

原因分析:豆漿加熱時攪拌不勻,鍋底部分變稠甚至燒糊,會影響加熱;豆漿在沸騰前會起很多泡沫,讓人誤認為已經煮開停止加熱;這些會導致豆漿加熱不透,當中可能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素、皂甙,引發噁心、嘔吐、腹脹、腹瀉,並可能伴有腹痛、頭暈、乏力等中毒症狀。

預防措施:根本方法在於把豆漿徹底煮開後再飲用。對於豆漿有必要在沸騰連續10分鐘後進食。

其他食物中毒

四季豆:四季豆的外皮含有傷腸胃的“皂素”生物鹼(尤其豆的兩頭及莢絲中特別多),只要徹底煮熟四季豆,毒性就能被破壞。

紅薯:削開發黑的皮,如果皮底下這一塊,呈現一片褐色,那就是黑斑紅薯了。有毒物質是一種叫做長喙殼菌的細菌,吃多了會噁心嘔吐,更嚴重的則會傷及肝臟甚至造成昏迷。

馬鈴薯:一旦發芽會產生龍葵鹼的毒素,不吃生芽多、有黑綠色皮的馬鈴薯。輕度發芽的馬鈴薯在食用時應徹底挖去芽和芽眼,並充分削去芽眼周圍的表皮,以免誤食入毒素而中毒。

“首都中醫”ID:

bjtcm010

長按識別左側二維碼,關注我們

歡迎您投稿,收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