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剑这种危险物,在古代时,衙门允许那些江湖人士随身携带吗?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虽然这句话是谁说的已经无从考证,但“江湖”这两个字,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里,都有了一些固定的印象。比如说,第一个印象——“古代”;第二个印象——“飞来飞去”,第三个印象——“随身带着刀剑”,等等。

飞不飞的我们暂且不去讨论,但在古代时,那些江湖人士,真的可以随身带着刀剑,行侠仗义吗?这么危险的物品,官府衙门就放任不管吗?

刀剑这种危险物,在古代时,衙门允许那些江湖人士随身携带吗?

其实啊,在真实的历史上,还真不像影视剧里带给我们的那般印象,每个时代,对于刀剑这类的危险物,管制的程度也不一样!

管的最严的,当属秦朝和元朝。

秦朝时,秦始皇曾下令,把天下的民间兵器收集起来,打造12个大铜人,各重千斤,放在宫中,以此警示。由此可见,秦朝官府对于刀剑这种兵器的管理,还是非常重视的。

而元朝时,由于不是汉人执政,所以元朝皇帝很怕汉人闹事,对于刀剑的管理,严到了极点。不仅强行收缴了汉人所有兵器,还禁止汉人生产、销售这些刀剑,祭祀时也不能用真的刀剑,只能用木头的替代,甚至连做饭用的菜刀,有时都是好几家合用一把。

刀剑这种危险物,在古代时,衙门允许那些江湖人士随身携带吗?

管的最不严的,很好猜到,那就是战乱的时候。

比如三国时期,各地诸侯都割据一方,招兵买马,官方政府根本无力管制,要不然,这么多英雄豪杰,没有兵器,我们还能看到令人热血沸腾的三国吗?

不过在和平年代,也有管制相对较松的时候,比如唐朝。

刀剑这种危险物,在古代时,衙门允许那些江湖人士随身携带吗?

唐朝时可能由于尚武,不只是那些魁梧大汉,就连许多文弱书生,也都喜欢舞枪弄棒,挎个刀剑玩玩。像李白、杜甫这样的,李白还说“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杜甫说“一舞剑器动四方”,文人墨客都是如此,那些江湖人士携带刀剑,应该也比较常见了。

到了宋朝时,就又不一样了。大家都知道,宋朝时文人比较吃香,皇帝都不想打打杀杀,拿杀岳飞换和平,拿割地换和平,刀剑这类的危险物,更得积极管制了。甚至还出台了法律规定:“不准集结社众练习武艺,违者教师、为首之人徒二年,其余各杖一百。

刀剑这种危险物,在古代时,衙门允许那些江湖人士随身携带吗?

最为令世人诟病的,应该数得上明朝了。因为明朝的社会风气,不只是文人墨客吟诗作对,也不是快意恩仇打打杀杀了,而是拥香卧玉,怀抱佳人。也就是说,美玉和美人,才是比较流行的东西,比如著名的“秦淮八艳”!

最后的大清朝,其实和元朝也差不多,虽没有那么严吧,但毕竟不是汉人当权,刀剑这方面的管制,当然很有必要了。

刀剑这种危险物,在古代时,衙门允许那些江湖人士随身携带吗?

所以,综合来说,在大多数时候,江湖人士是根本不可能像影视剧中演的那样,随身携带个刀剑,聚集到酒馆大碗喝酒,看见个不平拔刀相助;而是乖乖巧巧的,和寻常百姓一样,不佩戴刀剑。

而在有些时候,虽然有管制,但上层人士也会佩戴个刀剑,不是为了防身,而是用来提高自己的身份。

比如秦朝及以前,打造刀剑的成本比较高,寻常人是不佩戴刀剑的,要不然,咱们的兵仙韩信,也不会穷的叮当响了,还天天带把剑在集市上晃悠。


分享到:


相關文章: